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基层调解工作的着力点

时间:2022-09-23 01:52:56

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基层调解工作的着力点

摘要:基层矛盾纠纷地域性、复杂化的特点,特别是有各种利益牵连的工作,积极做好这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化解矛盾,探索实施“老娘舅”调解机制,在社区、片区设立“老娘舅”调解室,化单一调解为情理交融调解。排摸各类不稳定因素,调解矛盾纠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调解基层矛盾;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才能促社会的安定

一、基层矛盾纠纷地域性、复杂化的特点:

(一)相邻性、相关性。一般都是事件的相关人与事。

(二)范围少,影响大。矛盾纠纷往往具有“小、烦、难、杂”的特点。

(三)人们不愿意介入,怕出力不讨好,阿旺倒年糕,“二头受气”。

二、探索实施”调解工作新机制 。

(一)加强管理引导,选好“对象”。注重从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业务培训等方面推动,建立规范的调解队伍。1、选好调解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调解委员会出面,以熟悉国家政策、具备一定法律知识、有较好群众基础为标准,选聘退休老干部、农村干部和从事过法律工作的人员为“调解员”,实行一年一聘。同时,选调一批村治保干部充实调解室力量。2、加大财政投入。把调解室工作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纠纷调解组卷后,经司法所检查合格,街道调委会确认,对每个案件给予不等的奖励,对成绩显著的予以表彰。3、强化业务培训。根据不同时期矛盾纠纷类别,联同司法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对调解员进行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事故等典型案例业务培训,并对调解协议书签订、调解案卷制作等日常工作定期进行业务指导,促进调解工作规范化。

(二)健全信息网络,矛盾排摸到位。通过各种途径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发现矛盾纠纷,从而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1、公开电话接收信息。在各村公布“调解员”联系电话,接听群众来电,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调解诉求,以提高矛盾纠纷排查速度和质量,为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赢得主动。2、信息员上报信息。在各村、小区设有信息员,及时向“调解员”上报各类矛盾信息。3、深入一线搜集信息。平时“老娘舅”奔波在村头、地头、街头,广泛听取群众利益诉求,采集各类矛盾信息。

三、丰富调解方式,一线化解矛盾。

发挥“调解员”在引导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等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调解方式,形成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一)街道轮班调解。周一至周五轮流安排一名“调解员”在街道调解室坐班,配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员”还与民警、律师等一起调解欠薪等案件,巧做矛盾纠纷的“灭火员”。共联合调解,追回欠薪,成为处置欠薪案件重要途径。(二)社区坐班调解。每个社区聘请一名以上“调解员”,作为社工直接调解邻里、建房、家庭等纠纷,由于“调解员”威信高、说话灵,群众信得过,有效解决了漏水、婆媳关系、宠物、停车等产生的矛盾。(三)实地上门调解。不少当事人不愿来街道或社区调解。“调解员”坚持实地调解,让群众“少跑一次腿、少费一点心、少花一点钱”。

四、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实施”群众矛盾的新方法

发挥情感优势,提高调解效率。“调解员”了解乡风乡貌,利用乡音乡情,打动乡里乡亲,形成充满活力的调解机制。(一)按区域攀“情”。根据“调解员”在区域中的威望和公信力,划分特定调解网格,使当事人在“情”字上接纳“调解员”,织就一张完整“调解网”。(二)按人攀“情”。“调解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动用各种社会关系,紧紧围绕利益平衡点、情感共鸣点、心理结合点,换位说情,以情感人,以情促调。(三)因事说“情”。在车祸、普通打架等经济赔偿案件调处过程中,“调解员”根据事件性质,查找相同案例,与矛盾双方共同预测调解结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降低过高心理期望值,从而达到双方都认可的结果。

五、不断创新调解方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积极发挥老同志的优势作用,招募老党员、老政法干警、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干部组成“五老”调解员,让他们参与到人民调解队伍之中,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实践表明,“五老”人民调解员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法制观念较强、实践经验丰富、调解技巧之多、德高望重等特点和优势。此外,政府还实行“以案定补”的方式予以补贴,在“五老”调解员成功调处和化解每起民间纠纷案件中,通过“以案定补”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五老”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篇:立心显师德 创优扬师风 下一篇:浅析篮球“跳投”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