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打工族”:请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时间:2022-09-23 01:35:45

“退休打工族”:请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退休后,老人们颐养天年可谓理所当然。有部分老人乐于发挥余热,再找份工作,自愿成为一名“退休打工族”,也无可厚非。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退休后打工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遇到劳动纠纷时,劳动部门无法认定“工伤”,法院还有可能驳回“退休打工族”的诉讼请求……

退休女工遭遇维权困境

张阿姨今年55岁,是河南省郑州市一家企业的退休职工。

2008年9月1日,张阿姨应聘到自己亲戚所开的一家公司,从事后勤工作。当时,张阿姨和公司约定月工资为600元。张阿姨说,上班的前两个月,公司按照约定,都按期支付了工资。可后来,公司却不再提这事了。碍于情面,她也不好意思过问。

事情一直拖到2010年12月,张阿姨向公司提出了异议,但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只是让张阿姨过来“帮忙”两个月,况且,两个月工资已经支付,其余时间,她的行为与公司无关。张阿姨一昕就急了,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她要求公司补齐全部工资,但遭到了拒绝。

张阿姨很无奈,在经过一系列咨询后,她向郑州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全部工资两万余元及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同时支付经济补偿金1500元。可是,郑州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以张阿姨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为由,发出了不予受理案件的通知书。对此,郑州市劳动监察支队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张阿姨已超出法定退休年龄,不在《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内。因为《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根据相关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应该退休。张阿姨与单位签订的口头劳动合同无效,也无法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张阿姨不服仲裁部门的裁决,今年初,她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其应得_T资两万余元及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并解除与被告的劳动合同:要求被告支付经济补偿金1500元。庭审当中,被告公司辩称,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雇用了原告2个月,已将这2个月的报酬结清。而在法庭上,张阿姨拿不出足够的维权证据。

3月21日,郑州市高新区法院审结了此案。经审理,法院认为,我国法定的企业女职工退休年龄址50周岁,原告到被告公司工作时已满50周岁,不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条件,原告和被告之间应视为曾存在短暂劳务雇佣合同关系。原告虽主张自2008年9月以来,一直为被告提供劳动,但未提交有效证据证明其主张,故请求被告支付2008年10月31日之后的工资及相应的利息,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因双方不具备劳动关系,故原告有关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被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最终,法院驳回了张阿姨的诉讼请求。

“退休打工族”要签劳务合同

调查表明,“退休打工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劳动纠纷呈上升趋势。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位李姓法官说,从目前法院审结的一些劳务官司中看出,“退休打工族”与企业产生纠纷的数量在不断上升,遭遇侵权的老人从事的往往是间断、临时性的工作,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在维权时存在不小难度。

法学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在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劳动关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未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用人单位和返聘人员不能依据法律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由于缺乏配套的老年人才市场引导机制,老年人再就业一般都是靠朋友或者熟人介绍,而通过这种“地下操作”的找工作方式,老年人十分容易吃“哑巴亏”,比如遭遇年龄歧视、随意解雇等。

还有,在现实当中,老年人大多没有求职及应聘经验,对用人单位不太了解,且很少签订合同。即使签了合同,也都是无效的劳动合同,更有不少老年人为了找份工作,盲目就业。因而,一旦发生用人单位随意辞退老年人、拖欠或不支付老年人工资、同工不同酬等现象,老年人也很难维权。

说起当前不少“退休打工族”官司败诉的原因,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刘静认为,首先,《劳动合同法》所调整的劳动合同,只能是用人单位与未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在我国,“劳动者”是指年满16周岁处于劳动就业年龄内(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的人员。“退休打工族”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已超出法定退休年龄,不在《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内。其次,《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没有法律约束力,一些老人与公司的劳动合同违反了前述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退休后与其他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当属无效。再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只有“职工”才属于工伤事故的主体范围,而老年人已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自然不成为职工,也不再是《工伤保险条例》所保护的对象。最后,一些企业聘用老年人,不签订劳动合同,还随时解除聘用关系,也给老年人带来不少维权隐患。

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华阳认为,到劳动部门维权的“退休打工族”大都法律意识薄弱。首先,有一部分人由于留在原单位工作,觉得顺理成章,可以按老规矩办事,不用签合同。其次,有的是单位没有主动提出,本人不好意思开口要求签合同。最后,有的“退休打工族”认为有退休工资的保障,认为签不签合同不重要,大多只与单位达成口头协议。所以,一旦发生纠纷,很多权利无法得到维护,也无法进行仲裁处理。

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退休人员返聘或到其他单位继续工作,和用人单位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合同关系,而是一种雇佣合同关系(或称劳务合同关系),不再受《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调整。“退休打工族”如与用工单位发生争议,或在工作中受伤,或发生不测,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以雇员的身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伤残鉴定,要求单位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

老年人退休后应聘,应该与用人单位签订雇佣或劳务合同,明确雇佣期间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其他待遇等权利和义务。这样在发生纠纷后,退休人员就可以按照合同法(并非《劳动合同法》)来争取权益,比如向法院维权,有关部门也可以依照相关法律和凭据断案说理了。还有一点需说明,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退休打工族”被辞退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因为经济补偿金是对拥有劳动资格的适龄劳动者失业时寻找再就业期间的生活提供保障,退休人员已享有退休金,辞退再就业退休人员时企业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签署的劳务合同上明确规定无故辞退给予经济补偿,则会按照劳务合同处理。

上一篇:为官者,当去新繁东湖 下一篇:曾少炎的“关工”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