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23 01:25:25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建构主义的内涵,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沟通协作、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情景设计原则。并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就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和较为关键的两个问题(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分析和掌握;教师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体育教学 高中

一、建构主义的内涵

建构主义最初源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教学过程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利用建构主义能够较好的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能够清楚的揭示学习活动是如何发生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理想的教学环境应包括哪些相关的因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也就是所谓的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料的学习,利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建构主义所囊括的内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概况:首先,知识不是纯客观的,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建构获得的;其次,学生的知识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的教学环境进行交互和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再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建构主义的理念和相关内容也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 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沟通协作的基本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的教学环境进行交互和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之间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对所学习的知识的意义构建,才能够高效完成整个学习活动。因此,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注意遵循沟通协作的基本原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如:小组合作、任务教学等,来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群体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由上述对建构主义的内涵分析可知,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这一点在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中也不例外。因此,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同样也必须明确并遵循以学生中心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中心的基本原则,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能动作用;其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情境设计原则

情境设计的原则,指的是任课教师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将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与一定的情境联系起来,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新知识,并据此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因课堂教学不具备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导致的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障碍的问题。因此,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遵循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构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抓小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非常多,而且根据学校不同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别,本文就针对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普遍的两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首先,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分析和掌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体育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意义的构建者,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能够更好的把握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因素,如: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学生现有的体质水平、体育运动能力等等,并据此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有针对性的做出教学安排,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控制。通常来说,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和掌握时,主要应关注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期望、体育学习能力、现有的体育运动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几个主要的方面。

其次,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应重视教师的作用的有效发挥。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但是也并没有因此而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则是教学互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情境的创设等等,均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在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同样也要重视教师的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美]莱斯利・P.斯特弗(LeslieP.Steffe),[美]杰里・盖尔(JerryGale)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林.建构主义观与自组织观的有机融合――构建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3] 郝海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2012-03-30.

上一篇:当代美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美国“家校合作”体育教学特色案例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