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粤台农业合作

时间:2022-09-23 12:04:15

浅析粤台农业合作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粤台经贸合作成绩斐然,但两地的农业合作却不尽如人意。广东与台湾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等非常接近,生产要素差异大,互补性很强,两地的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台湾地区有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充裕资金和市场网络,与广东丰富的劳动力、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有效率的政府服务和健康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相结合,实现两岸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就一定能够使台湾地区与广东农业的竞争力在合作中发展提高,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粤台农业合作比较优势与劣势

(一)广东的比较优势。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与区位条件优越。广东地处亚热带,夏长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是我国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产品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粤北地区山多台风少,是发展长期经济作物及林业的好地方;海域广阔,省内海洋资源丰富。广东地处我国南疆,毗邻港澳,与台湾地区距离近,海上运输便利、成本低。

广东省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价格、农地开发成本、租赁费较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开放、广阔,消费能力强。

广东的客家话地区是台湾地区人民的主要祖籍地,血缘相亲,民情、风俗相近,这种一脉相承的人文关系,为两地的交往与农业合作提供了天然的纽带。

(二)台湾地区的比较优势。台湾地区自然条件良好,气候生态与广东相近,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台湾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四大部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由原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为种植、畜牧和渔业水产相协调的多元化农业产业结构。

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发达,已实现农业现代化,技术先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70%,各种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推广很快;农业的专业研究队伍力量强,有完善的农业技术队伍及教育培训体系。

台湾地区由于出口较多,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市场化程度高,具有较完备的现代化农产品运销体系及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网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产业化水平高,经营管理好,其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三)广东的比较劣势。广东省人均耕地少,农业集约利用程度低,经营规模过小;农村的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和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均较低。据专家测算,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0%,即使是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也只有50%左右。广东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不够,农业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农产品深度和广度加工都很不够,产业化、高附加值化滞后;市场营销、管理水平较低。

(四)台湾地区的比较劣势。台湾地区土地稀缺、规模小是其农业发展的最大劣势,而随着台湾地区经济起飞,农业劳动者纷纷向其他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老化及妇孺化,导致农村劳动力成本提高,这是制约台湾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粤台农业合作发展趋势

虽然改革20多年来,台湾地区与广东的经贸取得斐然成绩,但是粤台农业合作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较小。随着2005年3月至5月期间,台湾地区的副主席江丙坤、主席连战及台湾地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先后到大陆访问,以及2005年8月9日,“首届粤台农业合作发展论坛”在广东顺德举行,粤台之间农业合作将进一步发展,粤台农业合作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2004年粤台农产品进出口额为8532万美元,广东进口的台湾地区水果仅占农产品进口水果总量的1.4%,农产品仅占台湾地区出口大陆所有产品的1%。两地的贸易空间还很大。

目前台商在广东投资农业项目的主要特点有:(1)地域相对集中,早期台商投资多集中在珠三角;(2)主要投资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后加工;(3)市场外向化明显;(4)投资形式以独资为主,90%以上为独资,规模普遍不大。广东现有台资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台资企业逐渐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化生产基地。此外,台商投资形式向多领域转变,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到海淡水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合作领域正从一般的种植业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转化。

今后,广东将在五个方面全面加强与台湾地区农业领域的合作:农产品精加工、农产品生产、建设物流中心、产品贸易、农业科技与机械。这五个方面基本囊括了农业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全部内容;以借力改善广东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实现广东农业的现代化。

广东目前正在筹备“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试验区的建立,将方便台商在广东更好地发展农业,有效整合两岸现有资源,提高两岸农业国际竞争力。根据规划,拟在湛江和顺德设立“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在湛江建立热带精品农业、沿海(海岛)渔业、畜牧业、加工和生态农业等五大合作区;顺德实验区主要在花卉、生物、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四大领域合作。

三、粤台农业合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随着粤台农业合作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台资农业企业以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了广东农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广东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如湛江市引进了甘蔗“台农26、27号”,甘蔗产量由原来的每亩4万斤增加到8万斤,产量翻了一番,农民收入也相应增加了不少。

(二)引进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推进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在广东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有些为了扩大营业业绩,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如惠东味和公司在办好自身果菜种植基地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青梅、蔬菜,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预支农民肥料、农药费用,农民种出来的产品,公司负责收购加工,每年为当地农户创收400多万元人民币。

(三)加快广东农业与国际市场衔接步伐,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台湾地区农业的外向型特点十分显著,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台商来广东开发经营农业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而且带来了信息、技术、市场、良种等。其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充裕资金和市场网络,与广东丰富的劳动力、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有效率的政府服务和健康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相结合,实现两岸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了广东农业与国际市场的衔接

(四)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台资农业企业涉及农林牧副渔等部门,这些企业中,水产、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项目较多,初步形成了农村工业化的雏形。而这些台资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带动一批相关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粤台农业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粤台农业合作认识不足。目前,广东对粤台农业合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农业投资周期长、投资大、效益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合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粤台农业合作,不仅可以引进资金、技术、良种、管理等,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可以借鉴台湾地区观光农业的经验,推动广东第一产业的农业升级为第三产业的观光业,大大提高农业附加值;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缓解“三农”问题,拉动落后地区,特别是落后山区经济的发展。

(二)进出口手续繁琐,办理时间长。台资企业投资广东主要是因为广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许多台资企业投资农业的项目是园艺业项目,要从海外引进花卉苗木新品种,然而有关部门对引进花卉苗木的控制甚严,花卉苗木进出口手续十分繁琐,办理时间长,这个过程最快要用2个月,慢则3~4个月。由于花卉手续繁琐、耗时多,这直接影响台商的生产计划和投资经济效益。

(三)盲目引进种苗。台湾地区的良种在台湾地区表现良好,但在广东地区就不一定都表现良好,因此,引进台湾地区的良种之前,应该经过小面积试种示范,并经观察,证实合适后,方可进一步大面积推广。但许多农民由于求富心切,不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经小面积试种,盲目大面积栽培,结果往往血本无归。

(四)有的台资企业和当地农民存在一定的利益和矛盾冲突。台资企业凭借自身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生产的产品颇具市场优势,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而当地的农民和企业由于生产的技术、管理经营手段落后,资金缺乏等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其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

五、推进粤台农业合作的建议

(一)提高粤台农业合作的认识。粤台农业合作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大力鼓励台湾地区农业企业在广东投资,特别是在经济落后而农业发展条件优越的山区地区。上至政府,下至地方企业、当地农民都必须提高粤台农业合作的认识。通过粤台农业合作,促进广东农业的发展,拉动落后地区农业的发展;推动“公司+农户”机制的建立,以企业为龙头,用契约方式和农民建立联系,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分工;建立农工贸、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高附加值化。

(二)进一步完善与粤台农业合作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台商投资当地农业。粤西南部可考虑完善亚热带特色农业的整体规划,配套制定相关的措施和优惠政策,构建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经营;沿海地区在政策措施上可考虑侧重吸引农产品加工、运销体系应用、经营管理上的优势项目。通过具体的优惠措施,例如,租税的减免、土地价格的优惠、土地使用期限的延长、基础设施的建立、专项贷款的优惠、相关研究单位的配合等等,吸引台资企业到当地投资。

(三)优化农业合作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投资环境是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焦点,为了吸引台资企业到广东投资,必须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一是降低水电、土地、路桥及社会管理等收费标准,努力营造低成本的经营环境;二是规范收费,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行为;三是简化农产品进出口手续,尽可能缩短办理的时间;四是建设由政府主导、经过批发市场的传统运销、共同运销、合作运销和直销等多种类型的运销制度,强化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开拓。

(四)积极筹备和发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根据规划,拟在湛江和顺德设立“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筹备和发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示范区要利用台资企业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使企业成为当地“龙头”,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帮助周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填补广东空白的农产品或水产品。

(五)建立粤台农业合作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粤台农业合作向前发展,必须建立粤台农业合作机制,可以大力引进台湾地区人才、独特的良种、资金、技术,以加快广东农业的发展;可以加强粤台两地合作与开发的重点领域,如生物科技、中草药研发、保鲜、行销、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加强两地农业领域的科技信息交流,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在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农业金融与推广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经验。

上一篇:浅谈人口·环境·资源一体化 下一篇:铸币税作用机制与我国居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