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时间:2022-09-23 10:36:53

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高校专业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点介绍了以突出学生地位为指导原则进行的教学团队建设,相关经验对专业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30-03 一、引言

在高校教学中,普遍根据课程性质组成团队,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团队建设在高校教学研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高校教学面临新的形势:学科发展迅速,课程信息量日渐加大,同时在提倡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理论课面临压缩课时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摆在了高校教师的面前,也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围绕着这一问题,目前对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研究相当多[1-3]。已经达成某些共识:在教学上,要充分认识、发挥学生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建设的着眼点从教师“讲”转变到学生“学”。针对新的形势发展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教研室为基础,吸收相关教师组成专业团队,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以团队活动为契机,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有效方法,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关系[4,5]。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能从旁引导,为学生认识活动提供服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施教,处于实际的主导地位。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难以充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师应当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和配合学生的学习,要坚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教师应该重新定位,作为课堂的领路人,重点在于把握学生的思路,带领学生思考。在教学方法上,要由面面俱到的讲授方式向启发式转变。

三、教学团队建设

作为高校的基本单位,教研室承担着高校教学和教研的主要工作,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团结协作,避免“各守一摊,单打独斗”的情况。针对当前教学中的新形势,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从人员构成上,应该根据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课程性质,以教研室成员为主体,吸收与课程相关的其他教师参与。团队成员在年龄、学历、经验上形成梯队,在知识内容上形成互补,为后续任务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任务分担上,坚持有分工、有合作的原则。每门课程形成专人负责,多人辅助的课程组形式。任务明确,并且要有明确的考核机制。

在活动安排上,坚持自顶向下,逐渐细化的方法。整体活动应包括三阶段:宏观方向把握、方法内容研讨和具体成果成形阶段。宏观方向把握主要对教研活动进行方向性掌握,可以邀请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进行专题报告等;方法内容研讨阶段可以以特色课程为例,以讨论的形式,交流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成果成形阶段由课程负责人完成任务,并要发扬集体力量,对重点和难点课程进行专门突破,对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和总结。

四、教学活动介绍

现以我校为例,介绍活动成果和经验,可供相关专业参考。活动之初制订了教学建设分三部走的计划:培养计划修订、大纲修改和教学资源建设。活动中,经过认真研究和多次讨论,确立了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突出几个重点:梳理内容,建立合理的内容和专业体系;面向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强化自学能力培养;改进方法,由“传授”向“启发”式教学发展;加强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走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不光要教会“是什么”,还要教会“为什么”、“怎么来”的问题。

1.明确课程定位,建立完善内容和专业体系。专业课程是一个体系,课程定位是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课程之间的衔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搞清楚基于该课程体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该做什么,应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样的知识体系结构。为了建立这一知识体系结构,我们应该开设那些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如何等。

明晰课程定位,确定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与课程体系中各个课程的定位密切相关,只有明确了各个课程的定位,才能使各个课程的内容前后衔接起来,易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遵循先细后简、先必修后选修的原则。为使学生易于接受,部分课程存在内容交叉是必需的。但如何交叉,我们的原则是,如果两个课程所授的为同一内容,则先上的课要详细讲解、后来的课程对这一内容要进行简化处理,尺度是能使后续的内容顺利展开。若两门课一为必修,一为选修,则必修课进行详讲。因为选修课有部分同学不会选。

2.梳理知识点,差异化教学,培养自学能力。对课程重新梳理了知识点,对重要的基础性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对其他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压缩课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坚持以下原则:(1)注重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构建学生继续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知识基础;(2)注重知识的发展脉络与完备性——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3)注重实际训练和动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注重教学向养成科研素质引导和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内容体现和代表了学科发展的主要方面。

在具体教学方面,关于诸如一些典型算法介绍等方面的内容,在拥有比较翔实的多媒体动画演示情况下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注意采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困难所在,及时进行辅导;注重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动手实践环节,督促学生加大用功程度、养成独立思考与认真进取的素质和习惯。

尤其说明的是,对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需要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方法和课时均要有所不同。

3.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在课程建设中,主要运用以下三种教学改革思想:重理论应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偏重于实际应用,从繁多的理论中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实用性强的理论。在讲授这些理论时,先列举简单的小例子,以理解这些理论,然后引出实际应用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组指导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在课程的设计性题目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自愿组合。要求小组提交自行设计的作业,并进行实现。要求:(1)各组的设计不能有雷同,也不能与公开的方案相似。(2)每个小组的设计应该有自己的创新点。(3)在设计时,应该采用多种课中所讲的内容。为使学生达到这些要求,老师必须用较多的时间分组指导学生,根据各组的学习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讨论题目。

笔试、口试、上机操作的综合考核方法。笔试是每名学生都要参加考试,另外,还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文字详细叙述小组提交的设计作业,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资料。口试是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擅长语言表达的学生像教师一样上讲台,向“设计答辩组”讲述本组设计的体制;上机操作是指每个小组选派一名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向“设计答辩组”演示本组的体制设计。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在原有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应该充分认识实验的作用。实验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三点:(1)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比如计算方法以及具体算法等;(2)实验课程还要培养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成果的能力,主要是将算法编程实现成为可以实际使用的程序;(3)实验课程还应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试用常用的应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在实验设计时,要坚持如下原则:紧扣“学有所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相关实验内容的选取上不应局限在概念的理解和编程实现上,而应该拓展到渗透着众多的理念、算法和技术的应用上,使学生了解技术是如何应用而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所不能缺少的部分。改革教学方式,降低算法编程难度。采取了由简到难的思想设置实验内容,使得学生入手比较容易,从而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较难的实验还给出了部分参考程序及说明,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组装配合成完整的算法程序。

完善实验内容,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验内容既要包括重要的基本性的概念、算法,也要反映专业的最新发展。实验顺序要由浅入深,并且争取前面的实验能够成为后续实验的铺垫和准备。在设计内容时,不仅要考虑课程内的安排,而且要从课程体系的高度来进行设计。

五、结语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面临的新形势,必须改革教学思想和方法,围绕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教”和“学”的关系,介绍了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相关建设的经验,包括建设的原则和重点等,以期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庞永师,林昭雄,陈德豪,等.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45-148.

[2]李春杰.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93-96.

[3]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类学科建设:体会与案例[J].信息网络安全,2008,(1):19-21.

[4]周桐远.谈教与学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2):186-187.

[5]田慧君.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实践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4):52-54.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下一篇:让评改为学生习作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