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课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07-29 12:56:58

围绕课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前进的保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标 语文素养

党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批转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启动了建国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也颁发了一系列指导课程改革工作的政策文件,其中包括义务教育阶段22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从这一年开始,《语文课程标准》首先在42个部级实验区进行实验,第二年确立了省级实验区。2005年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全部使用新课程。在课程标准研制的过程中,教育部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广泛听取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对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且邀请了一大批来自大学、研究机构和教学一线的专家、教师直接参与了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同时,邀请了来自各学科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先后审议了课程标准,应该说,课程标准凝聚了多方的关心、支持与智慧。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一样,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包括“前言”、 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个部分。

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总目标实际上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阶段目标是各个学段应该达到的要求。

实施建议。从教材编写、教学实践、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目的在于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最后是附录。包括推荐的优秀诗文的背诵篇目、课外读物的建议以及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二、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适应时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应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以一篇课文为例,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解读课文,挖掘教材工具性的价值,例如课文所呈现的字词句、文章结构形式等,这些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他们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等。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有学语文、学做人、学创造等功能,能为一个人的一生打基础。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更是基础的基础。正是由于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样的地位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动摇,不会因为世纪的更迭而变化。语文课程如此重要的地位,昭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1、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应是综合的、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语文素养”理解为: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标准》“总目标”所列的十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十项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 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总之,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课标,让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解读课文,挖掘教材工具性的价值,例如课文所呈现的字词句、文章结构形式等,这些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上一篇:浅谈数学创新教学设计 下一篇:深刻认识搞好语文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