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合作学习 焕发课堂活力

时间:2022-09-23 10:09:49

注重合作学习 焕发课堂活力

摘 要: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 世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提出四点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注重合理分组,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语文课堂呈现别样精彩;改革课堂评价,促使学生人人进步。只有利用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注重有效合作学习焕发课堂活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

关键词:合作;有效;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50 -02

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 世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卡耐基以他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到底就是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巧。而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养成了“唯我独尊” “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更缺乏这方面的技巧。这样的人怎能在既要能竞争、又要会合作的21世纪立足呢?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有效合作学习,焕发课堂活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合作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不强制学习,而是吸引学生学习,不用分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的基本教育过程是:兴趣—引导—合作—创新—发展。兴趣摆在这一过程的首位,这说明兴趣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认为:“只有儿童本人有兴趣和意愿获得的那些知识,才会巩固而且长久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些东西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接触和观察研究这东西。兴趣浓厚,学习需求就强烈,他就会自主学习,更乐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习就成为第一等的乐事,否则,就是一种负担,一种让人头疼的苦事。这种学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他只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一个听众。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合作学习就形同虚设,无法落到实处。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要长抓不懈。

二、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合理地分组。异质合作小组的成员组成,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混编。一个班级总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此分组时要注意优、中、下等生结合。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教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理解要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但是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如果一味地强调优等生的作用,无视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在优等生的滔滔不绝中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准备时间相对较为充裕的任务规定为中、下等生优先,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例如学习《三峡》《狼》这两篇古文的前一周,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显神通,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的吗?你能搜集到有关“三峡”“狼”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篇古文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文中的生字?并要求课内交流时要以中、下等生优先。这些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支持,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活力顿生。他们通过找读物图片,上网,逛书城等多角度搜集了有关“三峡”“狼”资料,作者的生平简介,古文的创作背景等,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把古文读了又读,轻松过了生字关。在之后的课内交流中,这部分学生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对内容有了较大的把握,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加上有优先的机会,交流时,他们率先兴致勃勃地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自己的疑难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活力四射。现在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对所有学过的古诗文背诵得都非常流畅。

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色的学科,它为多层次地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时可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明确指定给相应的小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有机地将各自的学习成果组合后,圆满达到学习目标。分工汇报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知识建构的过程,他们除充分准备自己的任务之外还需认真倾听、组合、分析他人的意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扩展知识。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完成师生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小短剧。学习诗歌《天上的街市》时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对比阅读,各组长给组内的同学分配任务,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他人的信息。汇报时每人负责阐述自己负责的那个部分,并力争将这个学习成果融入整个小组学习的成果中,为提升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而努力。通过分工汇报,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的“作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堂活力纷呈。

三、自主学习,让课堂呈现别样精彩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说明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学生对问题先进行独立探索、多向思考。学生只有在自学的过程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感悟,多一些体会,才能在小组内交流与分享。只有在自学过程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疑问,才能在小组内展开研究。

那么,怎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首要的任务就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对问题的探讨。长期以来,老师都习惯在课前把问题设计好,课堂上再把问题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问题全是老师的,未必是学生的,未必是有价值的。问题要问要答,关键是由谁来问由谁来答效果会更好。既然课堂是学生的,那我们就应该把这个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问,自己来回答,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地点拨。在学习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一文时笔者就作了这样的尝试,收到了意外的惊喜。虽然课前也设计好了问题,但课堂上笔者并没有把这些问题展示给学生,而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有了对课文的充分理解,他们便有了发问的欲望和胆量,于是,问题就接踵而来。如描写海燕的飞翔,动词由“飞翔”到“飞舞”,由“直冲”到“穿过”,由“碰着”到“掠起”,动词的变化有何作用?本文的描写对象是海燕,为什么花许多笔墨写海鸥、海鸭、企鹅等海鸟?描写险恶的环境有什么作用?……有了勇敢的提问者,也就有了许多自信的回答者。或自由抢答,或由提问者指定同学回答,或辩论反驳,或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勃勃,连平时对语文最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了感染,参与到问答中来。最后,笔者从语言赏析的角度作了归纳,指导学生赏析课文可以从词语、修辞、句式、写法等方面入手。下课后,有个调皮的学生说:“老师,课堂上,我的问题我做主,太好了!”从他的表情中,笔者知道他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语文课堂呈现了别样精彩。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改变评价,促使学生人人进步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开展的合作性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育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展示为榜样”。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挥洒青春、谱写梦想和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要能把目光投向程度较差的学生,要保证在自己的课堂上,无论接受能力强弱,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成长。

合作学习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生唱独角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在于全员参与,整体提高,使课堂活力得以焕发。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

[3]21世纪教育新概念全书.

[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作者简介:

黄一星,男,一级教师,任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上一篇:探求紫砂艺术 下一篇:新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