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

时间:2022-09-23 09:24:07

关于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

摘要: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在某一阶段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应从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在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增加毕业生就业多样性、促进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满意度以及开展毕业生再培养等方面开展积极的工作。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多样性;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44-02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提高高职教育水平,近年来,教育部以及各省教育厅开始着手规范高职院校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高职教育评估制度。现行的评估制度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办学硬件设施,最后的教育质量评估也只是“就业率”这一项指标。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他们的工作类型、工作表现以及后期发展才是对教育质量最好的验证。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制度,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教育效果信息。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跟踪调查有利于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按需办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利用多渠道信息,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组织实习。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构建更加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社会发展与技术更新都可能引起就业市场变化及新兴职业的出现,都可能促使高职院校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优化与改革。但在现行的专业课程改革中,有些高职院校的做法却忽略了地域及经济上的区别,脱离了本校的实际情况,将眼光过多地放在了社会上最新最火的职业以及某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改革成果上,急于模仿和推出新专业、新课程,这样的做法是很难保证专业课程改革取得真正成功的。

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在某一个阶段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毕业生选择了哪些职业,进入了哪些企业,毕业后2~3年内在职业及岗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信息都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以我校电子类专业为例,对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表明,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毕业初期从事企业一线技术工作的比例较高,但毕业后的1~2年,占一定比例的毕业生从一线技术工作转行从事电子产品营销工作,而且事实证明,转行从事电子产品营销的毕业生中不乏成功者。我校以该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论证后,在电子类专业中尝试开设了《市场营销》、《家用消费电子产品维护与保养》、《顾客心理学》等课程,深受在校学生欢迎。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有更多的电子类毕业生直接选择了产品销售岗位,就业后转行从事产品销售的毕业生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事实证明,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对于丰富毕业生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跟踪调查有利于增加毕业生就业多样性

近几年是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岗位种类比较单调、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同样,以我校电子类专业为例,学生在校可以学到的主要包括中高级电工技术、电路设计与制板、单片机测控技术、PLC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根据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来看,80%的电子类用人企业进入高职院校只招聘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专业从事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开发及PLC应用的企业进入高职院校招聘的很少,这就导致毕业生学到了相关技能却不能找到与所学专业技能匹配的相关工作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加强与企业交流,增加招聘企业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特别是与专业技能对口企业的交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及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邀请相关企业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招聘,增加对口招聘企业的多样性必然会增加毕业生就业的多样性,使毕业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爱好选择与所学专业匹配的相关工作。毕业后对口工作有保障,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发掘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技能人才。

及时分析,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应对各界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及时统计,重点对与毕业生专业技能对口但接收毕业生人数最少的岗位群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原因。确定是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引起该岗位群提供的工作岗位减少,还是因为相关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没有达到相关岗位要求,所以不愿进校招聘。如果分析结果属于前者,那就应该适时削减招生人数,并对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相应调整,减少培养量或转化培养目标;如果分析结果属于后者,则应适当加大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增加相关实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达到对口岗位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加强与企业交流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调整,我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生近两年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比例从70%下降到45%;从事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开发及PLC应用等辅助设计类工作的比例上升到15%,毕业生就业多样性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改革效果,我校电子系将新开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及虚拟仪器和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维护技术实训课程,暂停开设就业不足的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改革效果将继续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进行验证和调整。

跟踪调查有利于引导和

帮助高职学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的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从2002年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以及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好的政策不是“万金油”,有了好政策不等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万事俱备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树立创业观念,提高个体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和高校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扶持机制。

高职学生的培养强调实用。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更强,所学到的专业技能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岗位,再加上培养过程中的各种专题实训和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和市场有着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在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行动起来,通过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技术扶持。高职院校可以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更全面地分析市场需求及市场变化,选择好经营方向。可以主动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解决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将自主创业毕业生中成功的案例及失败的教训带入课堂,带给在校的高职学生,努力在高职校园内营造一种敢于创业但又不失理性的氛围,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及创业成功的几率。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对国家、社会、高职院校和个人势必是一个多赢的结果,高职院校作为学生的培养者,应该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近三年来,我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数每年保持在10人左右(含先工作后创业者),创业方向主要有电子产品销售、电器保养修理、零件加工、汽车保养修理、旅行社等,毕业生自主创业已初见成效。

跟踪调查有利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能对校企合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良好契机 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是学校与用人单位交流的一个契机。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具有互补与互利的关系,毕业生作为媒介可以为院校与企业之间这种正常、自然的交往提供良好的氛围。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有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大力参与,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为构建开放的职教体系奠定基础。

是建立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 用人单位是高职院校最好的实训基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构建良好的合作办学平台,可以将用人单位的场地、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纳入高职院校校外实训体系,共同培养更为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企业拥有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相关专家为技术顾问或兼职教师,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实践内容与行业的技术发展更新保持同步。近三年来,我校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25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新建了校外实训基地9个。

跟踪调查有利于提高

社会满意度及对毕业生的再培养

学校与毕业生的信息交流,实质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一种交流,通过交流开展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在提高用人单位人才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拓宽本校学生的就业渠道,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高职院校应紧跟社会需求,开展对已毕业学生的再培养,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开展晋级培训等形式,建立学校、企业及毕业生之间的长期联系,可以走出一条有别于学历教育模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路。近三年来,我校为航天系统兄弟单位及部分毕业生开展在职人员培训累计达300多人次,取得了很好的行业和社会声誉。

开展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高职教育可持续的、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该把这项工作纳入专职部门职责范围,如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专业学科等。各部门应加强协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是高职院校的宝贵财富,也是高职院校做出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旭,宋桂全.高等职业院校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R].杭州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7.

[2]张放平.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放平在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湖南省人民政府,2009.

[3]潘志峰.建立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的设想[J].高等职业教育,2001(5).

作者简介:

赵威(1982—),男,四川眉山人,工学硕士,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电测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王娜(1985—),女,四川广汉人,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上一篇:基于“工学结合示范园”平台的“双师型”师资... 下一篇:缅怀侯镜如会长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更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