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情怀――浅析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9-23 08:53:39

田园情怀――浅析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摘要】“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在教育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渗透美育。审美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锻炼意志,而且能够塑造全面发展的个性,培养人的情感心灵。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有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语文审美实践教学对乡村中学孩子进行人格教育更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乡村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践;感悟

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教育过程的本质是育人的过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锻炼意志,而且能够培养人的情感心灵,塑造全面发展的个性。语文教育最关键的是树人,它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审美能力。所感源于生活,体验之深,感悟之透彻,如醍醐灌顶,便可以体会生活之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悟来源于生活经历,作为青少年不能快速增加人生的长度,却可以从生活或自然的怀抱中,索取精神的慰藉,心灵的洗涤,来增加生命的厚度。语文学习中,学生们需要去感悟,并将实践与他们的审美兴趣、情感相结合。因此,作为乡村语文教师应该利用本地乡土资源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在乡村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重要性

在教育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渗透美育。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更加需要有丰富的审美体验。在乡村学校,大部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认为学习与否都没有明显的成效或者没有多大用途。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无法得到审美体验有很大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北京乡村教育资源不断充实,教师配备齐全,但人文资源严重短缺。乡村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物质条件提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性格活泼,思想开放,情感也比较丰富。学生接触来自各个方面丰富的信息,尤其是通过网络、电视,但较少参加社会实践和家务劳动,接受的是“快餐式”体验,缺乏直接的生活经历。正因为如此,他们容易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却不会分辨其中美丑,对于社会上一些无私奉献的事迹嗤之以鼻,而对一些不良习气热烈追捧。甚至有些学生对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冷漠、麻木的态度,没有竞争意识,沉溺于安逸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现在农民经济收入逐渐提高,但一般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文化素质差,给予孩子过分的物质溺爱放纵,或管教粗暴,而缺少精神抚慰,致使孩子性格扭曲,产生大量的问题行为,如厌学、网瘾、早恋、不服管教等。这些导致的结果就是乡村学生文化知识薄弱,人文素养低下。所以,通过语文审美实践教学对乡村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三、 在乡村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因地制宜”地实行审美教育。

优化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把语文教学实践与校园特色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乡土特色资源;联系相关学科,在科学立体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开辟高中生审美实践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

我们经常会听到“最美”这个词,这个词诠释了我们身边拥有美丽心灵的人。而学生身边的美就存在于学校之中。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房山区长沟中学作为一所北京市郊区学校,坐落在素有“城市之外,水岸花田”京南水乡,环境幽静清新。这一带有世界级文化遗产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北方桂林”十渡风景区,葵花田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和谐的生态环境利于长中校园环境的营造。把长色的校园环境及周边自然资源与语文审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学生舒心的学习,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依托这样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以下探索与实践。

(一)在音乐与文字间感受美的律动

众所周知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古代文化知识的传播总会经历一些难题。我认为让各学科之间产生联系,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彩,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诗歌幻化出意境和音乐演绎出的旋律都能让人产生某种共鸣,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如果说能让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人沟通融洽,我相信音乐就是最好的语言。追溯到古代文学中,《诗经》中很多诗歌是民间说唱本,我们常说的宋词最早是配着音乐来吟唱的。中国风特色的音乐涌动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文化浪潮,其蕴含的文化多源于中国古代诗歌,受到青少年学生的青睐。我们把音乐与语文联系在一起,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与文学的赏析能力,提升学生审美品位。

(二)原创家园

运用校园特色环境资源,把绘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为语文教学增添新的色彩。让学生在感观审美中体会文学,让他们运用当下自己最喜欢的网络工具来学习语文,去感悟,去创造。活动板块有编写漫画,参观周边的文化遗址、田园美景拍摄“最美印象”,构建校园原创网站。师生在以上活动基础上,写出自己对参加活动的领悟和思考,引领孩子们的心灵驶向美丽的港湾。最后整理并建立原创网站,形成独具90后学生内心真实写照特色,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网络天地。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怀揣着殷切的希望和炽热的情怀,在这片京南水乡的沃土上,耕耘着我的梦想。通过在乡村中学教学实践以及对审美教育的不懈追求,我会致力于将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去感受美,为乡村学生打开一扇审美的心灵之窗,引导他们用审美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对待他人,面对社会,完善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诗歌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让学生走进语文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