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通信管道规划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23 08:41:26

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通信管道规划方法探讨

【摘要】 本文探讨两种规划方法在重庆市云计算中心通信管道规划中的运用,对两种方法获得的成果进行比较,验证两种方法获得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提出即满足云计算产业园通信需求,又满足入驻产业园的各通信运营商通信需求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 云计算 通信管道 规划 业务需求预测法 需求收集法

一、引言

2010年末,重庆市提出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以数据开发处理、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两大龙头产业引领,实施“云端计划”,带动形成“2+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云”计划的核心任务,即在重庆市两江新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集中式布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暨配套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端”计划,即在重庆市先期布局的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基础上扩展建成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 “云”与“端”的整体布局、互动发展,将成为重庆市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与核心优势。

产业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规划面积11.4km2。其中数据中心用地2.2km2,公服务及配套用地9.2km2。

二、规划思路和方法

2.1 规划思路

通信管道是产业园信息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驻产业园的通信企业、通数据中心运营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形成能力的基础性资源。为此,对产业园的通信管道规划提出以下思路。

(1)通信管道规划建设应贯彻“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方针,兼顾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2)注重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等原则。(3)有效整合产业园内各类企业对通信管道的需求;坚持共建共享,节约资源和投资。

2.2 规划方法

根据产业园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结合两江新区通信管道建设的实际情况,本规划中采用业务需求预测法和需求收集法对产业园通信管道进行规划。

业务需求预测法是根据顶层设计、产业规划等确定的范围、规模,结合用地规划、通信网络组织、光缆网络组织等规划并计算通信管道规模的方法。

需求收集法是根据入驻产业园的各通信运营商和管理网等对通信管道的需求,确定通信管道规模的方法。通信运营商管道规模须经过对各运营企业枢纽楼定位、规模及网络规划等分析、计算后获得;管理网络需求的通信管道规模须对其进行组网分析,经计算获得。

三、业务需求及光缆网络规划

3.1 业务需求预测及通信网络组织

本规划中将2.2平方公里数据中心规划用地称为核心区,其余部分称为配套区。

(1)业务需求预测

根据产业园顶层设计等相关资料,核心区用地面积2.2km2,终期规模15万个机柜,150万台服务器,企业数量(含金融、互联网、IDC、软件及信息服务提供商等6大类)350个。

配套区以研发、金融商业等用户为主,对其区域内的用户以楼栋为单位进行预测。根据产业园用地规划资料测算,实际可用地约4.6km2,可建楼栋数约230栋。

(2)通信网络组织

根据产业规划和顶层设计,产业园通信网络分为在岸通信网络和离岸通信网络两种组织形式。

离岸网络组织为光缆直连至运营商枢纽楼,再通过陆缆至海缆登陆点。

在岸通信网络由入驻地产业园的各通信运营商枢纽楼提供服务,产业园入驻企业采用光缆直接连接到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枢纽楼通信设备。入驻企业根据业务类型及保护需求采用星型或者双星性拓扑连接园区内通信运营商。

(3)通信线路组织

根据通信网络组织和通信网络接入技术,产业园光缆接入有以下两种模式:模式一,入驻企业全部采用小芯数光缆直连各通信运营商通信机房。模式二,在每个地块设置光缆接入点,该地块内所有企业连接到光缆接入点,光缆接入点到三大电信运营商机房布放大芯数光缆。

对两种模式建模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如采用模式一进行建设,初期建设量小,但随着业务的增长,管道资源需求较多,且不可控。管孔占用规模、光缆建设规模和投资均可能超过模式二;如采用模式二,占用管孔少,管孔数量可控;终期建设投资可能较模式一少,同时这种模式也是目前各通信运营商常采用的建设模式。为保障通信管道能确实满足产业园通信发展的长远需求,同时节约投资,资源占用合理、可控,因此,本规划按模式二进行。

3.2 光缆网络规划

产业园通信光缆网络的规划布局与业务需求、通信网络组织形式密切相关,根据通信业务网络组织,结合目前的通信技术,产业园内采用全光缆组网架构。

核心区主要以IDC数据中心等业务为主。该区域业务需求除运营商外还有15个地块,目标用户350余户,平均每地块约24个用户。核心区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3个通信运营商的核心机楼,各企业在核心区的通信提供能力、方式、光缆网组网方式和物理路由大致相同,因此,在该区域内以1个运营商枢纽楼为中心进行光缆网络规划,每个光节点接入纤芯为476芯。根据光缆网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及主配收敛比,主干光缆的布放需4次扩容。

配套区距离核心区运营商枢纽楼距离较远(最远达5km),且多为金融、商业用户。根据运营商业务发展预测,配套区需要新增1个接入机房(各通信运营商共用),新建2个光缆环,10个光节点才能满足覆盖需求。配套区内单个运营商通信网络单方向对光缆需求达40条。

四、通信管道规划方案

4.1 管道需求分析

根据顶层设计、产业规划,产业园通信管道主要满足以下通信需求。(1)通信业务发展(含在岸通信业务和离岸通信业务)对通信管道的需求;(2)管理网络对通信管道的需求;(3)有线电视对通信管道的需求;(4)其它通信业务对通信管道的需求;(5)发展预留的通信管道。

4.2 进出口通道规划

根据产业园地理位置、海缆登陆路由、各通信运营商网络及资源现状等情况分析,进出口通道有以下5个:(1)通道1:主城或海缆登陆点通道。枢纽楼―悦来―主城。(2)通道2:空港通道。枢纽楼―空港―主城。(3)通道3:北碚通道。枢纽楼―水土镇―北碚。(4)通道4:高速路通道。枢纽楼―外环高速―主城。(5)通道5:规划主城通道。枢纽楼―水土大桥(规划中)―主城。

4.3 主干、次干通信管道规划

主干通信管道是指以满足进出口通道、出局管道和骨干网络物理路由为主的通信管道。如云汉大道、横一路等根据光缆网络规划确定的骨干路由通信管道。

次干通信管道是指以满足网络发展和实际需要为主,兼顾次干通道作为主干通道补充作用的通信管道。如Z3路、一号路等。

4.4 通信管道材料选择

根据重庆市各通信运营商通信管道建设常用材料,结合通信技术以光纤接入为主的发展方向,本规划中通信管道材料按φ110mm蜂窝管为主,φ110mm波纹管为辅的管群组合方式进行规划。由于产业园企业数量较多,光缆数量较多,冗余量相对较多,因此,本规划中通信管孔预留数量按通信需求管孔数量的40%进行预留。

4.5 规划成果

(1)业务需求预测法规划成果

根据产业园通信网络组织和光缆网规划,业务需求预测法规划的管道规模如下:

核心区:主干18-22孔,次干9-12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3孔,发展预留2-6孔。

配套区:主干12-15孔,次干9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2孔,发展预留1-3孔。

通信管道长度为52管程公里,即680管孔公里。

(2)需求收集法规划成果

经过对各通信运营商枢纽楼的定位、建设规模及网络组织、光缆网规划,测算出各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管道需求;对产业园管理网进行组网分析后,测算出对通信管网的需求。业务需求预测法规划的管道规模如下:

核心区:主干及出局管道为18-39孔不等(各通信运营商的枢纽楼位置不同,出局管孔需求不同),次干管道15-18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3孔,发展预留已包含在各通信运营商所需的管道中,不单独体现。

配套区:主干管道18-21孔,次干管道12-15孔,其中管理网占用1-2孔,发展预留已包含在各通信运营商所需的管道中,不单独体现。

通信管道长度为52管程公里,即990管孔公里。

4.6 规划成果比较

(1)管群规模比较。需求收集法的管群规模均比业务需求预测法获得的大,部分道路管孔数多达17孔。(2)管孔长度比较。需求收集法规划的投资较业务需求预测法的多310管孔公里。(3)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两种方法获得的管群规模差异原因在于业务需求预测法获得的管群规模为产业园11.4 km2需求的通信管道,是在具体入驻地企业需求不明朗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计算的方法;而需求收集法的成果是根据各通信运营商网络需求和网络能力提供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获得的,它即包含为满足产业园通信发展所需通信管道,又包含超过产业园规划覆盖范围之外各通信运营商所需的通信管道。(4)建议采用规划方案。根据以上结果,结合产业园通信能力提供方为各通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虽然需求收集法的规划规模及相应投资较业务需求预测法大,但这种方法获得的管群规模在满足产业园通信发展的同时,也能满足各通信运营商通信发展需求,更有利于产业园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需求收集法的规划成果也符合《两江新区通信管道共建合作协议》要求和两江新区其它区域通信管道建设实际情况,因此,建议采用需求收集法获得的规划成果。

五、结论

通信管道是产业园发展重要的、基础性的资源,是通信网络承载的战略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产业园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通信管道的规划方法较多,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通信管道应采用不同的规划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规划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9)

[2] 中国(重庆)国际离岸云计算试验区通信及信息安全规划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1(9)

上一篇:世界木薯生产的发展现状分析 下一篇:城市性格形象的来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