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时间:2022-09-23 08:35:5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摘 要】语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能够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一种能力。极好的语感不仅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快速正确的领悟语句中真实有用的信息,还能体会、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内涵真意。故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力课堂 诵读 积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15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直感敏锐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显现出来的一个核心指标。语感的培养与长期的阅读积累有关,长期的阅读积累可以让学生形成对于语言情感敏感、领悟快速的能力。语感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明白文章真意,还能在自己表述或者是写文时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因此,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老师创造出具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养成多读的学习习惯。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培养学生语感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

一、创造活力课堂

语感是由于文字语言活动引发出人们复杂的内心活动以认知情感的过程,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在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活力的课堂可以创造出有活力的思想,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学生不仅学习提不起劲,更觉得语文学习乏味无趣,文章内容沉闷无聊,便也培养不起好的语感。教师在讲课时语言要简短、精炼,讲解时要善于运用语言引起学生与文章两者之间的共鸣。比如在讲到朱自清的《春》一课时,作者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将春天来临时所见到的小草、太阳、野花、春雨等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那么老师就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仿佛“活”的春天景色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让他们与文章描述的活泼场景形成共鸣,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仿佛就是置身于作者描述的这样的春天的景色之中。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描写出春天的感受便会喷发而出,从而达到学生对语言情感的文字运用的训练目的。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自己体会到的意象更加丰满灵动,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那无法言说的魅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春天景象是多么的灵动,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描写出来的生动的春天景象是要表达什么含义,体会作者寄托到文章更深处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讲解文字表面表达的东西,更是要让学生学会联系文章背景去揣摩作者的更深层次的情感。比如《春》这篇文章,当时作者正处于事业婚姻双丰收的时期,可以说春风得意,但是当时中国依旧处于旧社会之中,所以该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虽然作者处于旧中国之中,但是他的内心依旧保持着一片纯净,依旧热凵活,对未来心生美好的向往,作者把这些美好的感情用他的文字寄托到了他的文章之中,为我们描述了一片由于春天到来而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有意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个中深意。当老师讲解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自己体会到的春天。最终,这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对学生运用文字的表达能力进行了锤炼。这样的讲解具有思维灵活性,使得学生从中受益良多,学习质量也大大的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敏感性

要培养学生语感的敏感性,那么就要让学生多多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律。只有让学生多读,在读时感知整体,在读的时候培养语感。会读,既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训练学生语感的基础方式,更能通过读更好的感受语言,受到文章蕴含的情感的熏陶。读,不仅仅是让学生一字一句的简单的读,认识文章或者句子里面的每一个字,准确的断句、停顿,更重要的是要读得富有感情,读得自然,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此的读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读”的好学生的语感自然会好。比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文中描述了济南冬天时的场景,也描写出了济南的冬天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其中蕴含了作者许多情感在里边。学生在读时,首先老师要要求第一遍“预读”,让学生将文中的句子读顺、读通,在预读之后进行通读,在通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到底是什么印象,是喜欢?还是讨厌?然后再细读,将通读时体会到的情感代入其中,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去读。读能够以声传情,当学生多读之后,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读时能够与作者同悲同喜,产生共鸣,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强烈的兴趣,让那一个个字符组成的文章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也会更加敏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优秀的讲解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故而要想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语感,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多多理解、体会。

三、积累阅读量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感路上的“基石”,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语感筑成高楼。学生语感当然不是只一两篇文章就能够培养起来的,良好的语感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达到能够快速理解文章核心思想的程度,熟悉的运用语文知识。文字本来就不能够直接被看到,也不能被学生触碰到,一切的理解都是借助于学生的想象以及学生的语感来达到的,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才能够通过想象去体会,掌握到文章中作者所要传达的复杂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更要多多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只有多读,多去体会,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当学生的阅读量足够时,那么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阅读积累的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还能够利用自己培养的良好的语感,在写文时也是非常出彩的。教师对于学生想象力也要进行拓展,一些场景或许学生只能在书本上体会到,但是无法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现今越来越多的文章或者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那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让学生把从这些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体会到的东西运用到文章只去,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积累的多了,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感觉到有负担,能够依靠良好的语感便能体会到文章中真情实意。

总之,以上三点是本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采取的主要手段,学生作为语文知识的载体,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培养好学生的语感能力,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承载量。培养出良好的语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培养 下一篇:美国加息周期到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