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时间:2022-09-23 06:34:19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探讨和实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切磋学问,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下列方法指导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

一、情境探究法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在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上口语交际课时,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中人们交谈出现了说话不看对象,用语不得体的情况。学生看录像不知不觉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不时被画面中的不得体的对话逗笑,气氛自由、宽松、热烈,我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画面中的哪些人物对话不得体?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该如何说话?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教的轻松,学的愉快”,课堂充满了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气氛。

二、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我上《春》这节课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安排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感受和驾驭文本。如我在教《枣核》一课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普通的枣核在老华侨眼里非常珍贵?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为什么在那位老华侨眼中枣核如此珍贵?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本文为什么以 “枣核”为题?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就是指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合作探究活动,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参与到的探究中来。学生在合作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合作探究法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高。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五、纵向探究法

纵向探究学习是把知识的学习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学习者的思维围绕知识点进行纵向关系上的探讨,从而对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比如我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专题学习时,让学生将阅读作品内容与阅读课本附录中有关作品时代背景的资料思考起来,要求学生联系作品历史背景深入思考探究保尔形象的意义?在前苏联建国的初期,为什么会产生保尔精神?保尔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对我们做人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深究提问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语文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答案求解由浅入深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领域变得十分开阔,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逆向探究法

所谓逆向探究法即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转向,从知识点相反的方向来探究问题的本质。比如,在进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的教学中,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玛丽”号没有撞向“诺曼底”号,“诺曼底”号就一定避免海难吗?假如“玛丽”号没有撞向“诺曼底”,是不是就不会产生舍已救人的哈威斯船长?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反而,探究海难产生的原因,英雄船长产生的原因等深入思维的问题。

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在运用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一种探究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方法。

上一篇:浅议烹饪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下一篇:“亲子阅读”模式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