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

时间:2022-09-23 05:37:51

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价值观的涌入,在我们的社会中,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忱开始逐渐被神圣的经济追求所取代;理想的根系慢慢枯萎,最终为功利主义的世俗精神所掩盖。我们的社会,逐渐丧失人类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和灵魂,充斥着享乐之风,浮躁之气。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我们社会的外在世界没有冲突和矛盾,和谐社会就不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我们很少想到,理想的缺失、人文素养的缺乏和不安定的心才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心”开始……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 variety of values in our society, the pursuit of better happy life began to be replaced by the pursuit of the divine economy. The root of ideal is withering eventually the secular spirit of utilitarianism is concealed. Our society, lose the spirit of humanity, which should have the temperament and soul. Now, It’s full of pleasure of the wind, rashness and impetuosity. People often think that the external world as long as our society there is no conflict and contradiction,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not a distant dream. But we rarely think that losing of the ideal, lack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unrest of the heart is the main factor in disharmony. Therefor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hould be from the "Heart" ... ...

关键词:和谐社会 内心和谐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nner harmony

作者简介:郑泽燕(1976―),女,广东汕头人,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助理政工师。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既是决定我们社会未来走向的转折期,也是一个矛盾突显期。改革带来了各种利益和价值观念的激荡,稍有不慎,这种“火苗”就有可能蔓延成为威胁社会的“大火”。在这个时期,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无疑是高瞻远瞩的,和谐社会为彷徨无措的我们点明了一盏“思想的明灯”。

一、外在的不和谐易见,内在的不和谐难察

在笔者着手这篇文章之前,曾经接触过大量有关社会文化方面的资料。在这些资料当中,绝大多数学者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都遵循一种可悲的模式:在谈到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许多学者都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各种社会机制,解决矛盾冲突……在这里笔者不禁想请问:和谐社会是单靠宣传就能构建起来的吗?思想政治教育搞了几十年,和谐社会为什么还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电视新闻里面每日上演的暴力冲突,无疑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冲突的一种可悲的悖论。别人的思考,并不妨碍我们自己的思考。“我们在享受(别人)文字乳汁的时候,也不得不被迫从事挤乳这种繁重的、有时很辛苦的劳动。” [1]

当关于和谐社会的文章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的时候,当我们高唱和谐凯歌的时候,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我们已经非常不和谐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非正义的多样性清楚地表明正义的多样性。”[2]同样的道理,和谐的多样性也清楚地表明不和谐的多样性。不和谐的状态并不仅仅表现为外在世界的矛盾与冲突。有时候,不和谐是潜在的、隐密的,不为人所发现的,正如我们的内心一样。人类的思维往往充满悖论。许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别人身上哪怕是一丁点的不和谐现象,但却对我们自己重大的人性缺陷视而不见……

二、享乐之风,浮躁之气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2006年8月6日,季羡林老先生95岁生日的时候,总理看望了他。季老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的和谐,要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人内心的和谐。”人的内心往往是不容易窥视的,它就像一所没有窗户的房间,而开启心扉的钥匙往往掌握在本人的手里。所以,人内心是否和谐,不容易被外人所知道。而掌握着“钥匙”的本人,却往往相信自己甚于别人。于是,人内心的和谐成为和谐社会当中一块人类忘记打扫的角落,积满了灰尘。“内心和谐是一种品质,认知健全,心理品质完善,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控制情绪,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睦相处,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难不倒、考不到、诱不倒,始终保持这样一种精神,一股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3]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价值观的涌入,在我们的社会中,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忱开始逐渐被神圣的经济追求所取代;理想的根系慢慢枯萎,最终为功利主义的世俗精神所掩盖;法律被周而复始的修改以应对新的犯罪形式,道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我们的社会,逐渐丧失人类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和灵魂,充斥着享乐之风,浮躁之气。总而言之,人们的内心,不再和谐了……

三、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保持和谐内心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保持和谐内心,“和谐的内心”与“和谐的社会”是一种“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倘若不能全体公民格物、致知、诚实、正心、修身达到内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永远是一种空泛“口号”。众所周知,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顾及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爱美德没利益可得,那就决没有美德。”[4]和谐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人民有权利往别处去寻找他们所期望的面包,和谐社会不是要抹杀这些追求,但是,我们认为,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有必要对这些价值取向予以恰如其分的引导。最起码,在普通人的观念中,人类社会不应该是一个以追名逐利的理念为主导的地方,人类社会应该是文明的主要中心,是汇集美德与智慧的仓库。

四、结语

和谐的概念具有自根自本的哲学意义,它横贯古今,包容万物,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均可在它的背景上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并在这个地理位置上获得无限的广延和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作为整个社会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科学文化的目标,又是人类文明引以为继的核心,其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力都是十分敏感和强而有力的。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其中一大课题就是构建和谐内心。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和谐社会的形式是多样的,社会内没有存在表面的冲突,并不代表完全的和谐。事实上,和谐社会只能也永远只能是一种企盼,一种追求,和谐的状态是永远也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引导是必要而深远的。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构建和谐的人心,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都是当事人,没有旁观者。

注释:

[1]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12页.

[2]Arstoteles,Nikomachische Ethik,1129a 25ff,zitiert nachJ.Pieper,Das Viergespann,Munchen 1964,S.68

[3]吴新颖,皮伟兵.和谐社会构建的理性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39页.

[4]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497页.

参考文献:

[1]卢铁成主编.科学发展,探索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德]马克斯・韦伯.韦伯论大学[M].孙传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邓伟志主编.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4]黄家海主编.社会学家谈和谐社会[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陈平原著.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梅因著.古代法[M].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7]吴新颖,皮伟兵著.和谐社会构建的理性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弗兰克・富里迪著.知识分子都到哪去了[M].戴从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0]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参见www.moe.省略/edoas/website18/info34010.htm.

[11]十七大教育界代表访谈.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参见www.省略/technology/wjzx/20071018 .

上一篇:汶川大地震受伤人员个案服务之危机介入模式 下一篇:桥牌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