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识别与防治

时间:2022-09-23 05:15:59

水稻稻瘟病的识别与防治

摘要:文章阐述了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识别、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症状识别;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64-1

1 分布与危害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由水稻梨孢菌引起。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稻瘟病分布遍及世界稻区,是稻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分布情况在我县范围内水稻稻瘟病时有发生。主要是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河谷地带和气候较温和的沿河地段及水稻生育期处于雨季时较易发生。该病发生流行后,一般稻田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局部田块颗粒无收。

2 症状

稻瘟病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根据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图1 叶瘟症状

水稻稻瘟病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水稻稻瘟病的辨识: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其病斑形状及发展变化不同。判断水稻稻瘟病最科学的方法是查看病斑。病斑分为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白点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

2.1 慢性型病斑

先是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点,小斑点逐步扩大为梭形斑,多数病斑呈褐色延伸线状,水稻病斑线条组织坏死。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圈呈淡黄色晕圈,水稻叶子背面呈灰色发霉状,病斑较多时扩散成不规则大斑,病斑发展较慢,这就是慢性型病斑的症状。

2.2 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植株上形成病斑,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呈深绿色,叶片背面和正面看上去都有一层霉状物层,颜色深褐色,当条件不适应其急性发病时,其病理发展及病斑形状与慢性型病斑相似。

2.3 白色点状病斑

该症状多发生在水稻嫩叶上,已感病的嫩叶发病后,有接近圆形的白色小斑点,不产生霉状物,若该症状继续扩展时,其病斑与急性型相同。

2.4 褐色小点状病斑

该斑点多出现在抵抗力很强的植株的叶脉间和老叶上,病斑只有尖大小,呈褐色点,极少出现霉状物层。

3 栽培技术的影响

3.1 肥料

肥料中以氮肥对发病的影响最大。氮肥施用过迟或过量,引起植株贪青徒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同时分蘖期延长,无效分蘖多,抽穗迟而不整齐,容易增加感病机会,加重发病程度。

钾肥和磷肥,可提高稻体内钾、氮比值,并使氮的代谢正常,可提高稻株抗病力,但如氮肥过量时,增施磷、钾肥,不但没有抑制发病的作用,反而加重病害的发生。

3.2 灌溉

分蘖前期浅水勤灌,分蘖盛期适时排水搁(露)田或烤(晒)田,抽穗后湿润灌溉,可使稻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长期深灌及山区引用泉水灌溉,由于水温低,灌溉后的土温往往较正常的低,水稻根部发育差,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抗病力低,加重发病。

孕穗期抽穗期缺水或烤田过度,也易诱发穗瘟。

4 防治方法

4.1 选种

选用抗病品种如汕优89号,特优689,汕优397,汕优多系1号,满仓515,泉农3号,金优63,汕优多系1号。

4.2 检疫

加强品种检疫,除尽烧毁病稻草,消灭菌源。

4.3 施肥

掌握水稻施肥肥规律,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证水稻供养平衡,后期将反复水田放干后又灌满,增强水稻抗病力。

4.4 播前种子处理

用50-60℃的温水浸种5分钟后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80%402抗菌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也可用温度20-25℃水兑生石灰配成1%的杀菌液浸种,石灰水要淹没稻种5寸,静置1-2天后滤干石灰水,用清水冲洗几次,可保证种子不带病菌。

4.5 药剂防治

用药要适时。叶瘟早发,要早治,穗瘟要狠治。发病初期喷洒亩用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或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叶温要连防2-3次,以上药物最好交换使用,穗瘟主要在抽穗期进行喷施,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发现病状要抓紧防治,亩应用75%三环唑20-30g进行防治喷施。

上一篇:浅谈如何对砂糖桔保花保果进行有效用药 下一篇: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对凤梨植株高度\蓬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