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

时间:2022-09-23 04:46:46

浅谈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

【摘 要】送教上门是残疾儿童少年因残疾重度等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一种补充教学模式。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也是残疾儿童少年共享社会发展文明果的具体体现。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我认为:建立机制,成立领导小组,让送教上门有保障;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指导工作;专业评估,找到残疾儿童少年真正需要的教学内容;专业送教上门师资是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工作督查考核是质量得以保障。

【关键词】送教上门;资源中心;专业评估;师资

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2014年国务院办公室联合七部委下发《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继而各省市县相继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接受教育权,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在残疾儿童安置工作中,有一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因生活不能自理、无法行走等特殊因素不能来校就读。保障这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便采用――“送教上门”。

既然“送教上门”是促进教育公平,那么如何保障教育公平及 “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一、建立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及成员

(一)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公平接受受教育权,确保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以政府层面出台《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二)成立“送教上门”领导小组及成员。以分管残联领导担任组长,教育局管理基础教育领导为副组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医疗机构为技术骨干,“送教上门”教师为主体的“送教上门”服务体系。

二、依托特校,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一)以特殊教育学校为载体,解决“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学籍问题,让“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权得到法律的保护。

(二)负责辖区“送教上门”对象的筛查认定工作,为每个“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管理,管理辖区内“送教上门”的具体事务与工作资料。

(三)指导评估辖区内的“送教上门”工作。对学校在“送教上门”工作中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个体评价、教育资源配置等,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对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康复训练、教育教学等工作进行指导。

(四)针对辖区内“送教上门”工作的困难与问题,开展业务指导,为辖区内承担“送教上门”任务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五)开展“送教上门”家长的培训工作,普及特教政策,传授残疾儿童少年康复知识、技能。让家长科学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康复,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六)依托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师资、设施设备资源,为“送教上门”的教师、家长和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支持和服务。

(七)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教科研活动,深入送教家庭,了解和指导“送教上门”教育教学。及时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送教上门”工作的先进经验,推广“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成果。

(八)建立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资源库,为“送教上门”教师提供最新特殊教育信息,共享先进地区“送教上门”工作成果。

三、运用专业评估,找到残疾儿童少年真实起点

(一)根据过去“送教上门”工作经验总结,有大部分“送教上门”教师面临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时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入手。其真正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残疾儿童少年起点何在?应该开展哪些有效工作?因此开展专业评估迫在眉睫。

(二)在课程体系评量中,《台北市双溪智力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表和评量记录表,通过七大领域(即: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沟通、认知、社会技能)找到残疾儿童少年基本水平和现有特质。

(三)依据残疾儿童少年基本水平和现有特质拟定“送教上门”个别化教育计划,叙写长短期目标,制定“送教上门”个别化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参照《台北市双溪中重度智力障碍课程纲要》,定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送教上门”工作。

四、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服务好每一个家庭

(一)根据“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分布特点,采取就近原则。各乡镇中、小学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并精心组织有爱心、负责任、能力强的年轻教师负责“送教上门”工作。

(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医疗机构根据“送教上门”工作要求,组织“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教师根据残疾儿童少年评估真实水平,结合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好“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教师不仅要关注残疾儿童少年,更应该关注残疾儿童少年家长或监护人。“送教上门”工作的技能、康复及相关知识只有家长或监护人定期的强化和巩固,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因为家长或监护人和孩子朝夕相处。

(三)负责“送教上门”教师除参加和种专业培训外,还应加强自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考核,提升服务品质

(一)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形成一张大网。联合所有职能部门,如:残联、民政、妇联、三关办等,对“送教上门”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辖区不落户落人。对于困难家庭,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给予困难家庭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每学期资源教育中心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残疾儿童少年个别化教育制定出来的中长期及短期目标通过率,结合残疾儿童少年实际情况及家人评价,综合给予“送教上门”教师目标考核,对于完成任务,发放“送教上门”工作经贴。在“送教上门”工作中,成绩优异教师进行全县表彰!

“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达到送教目的。需要政府高度重视,提供政策支撑,解决落实相关经费。“送教上门”教师要深刻理解特殊教育事业和教育的对象,要有超强的爱心、耐心,具有奉献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完成这一项神圣的任务。“送教上门”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人性光辉的事业,更是一项至高无上人道的事业!我们播撒爱心,传递希望,让一个个本已陷入绝望的家庭重新升腾希望,护送特殊孩子继续走向生命的远方!

上一篇:皮肤不好,其实是提醒我们该减肥了 下一篇:四色定理的美妙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