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我国深部找矿能力

时间:2022-09-23 04:01:52

摘要:面对“攻深找盲”新一轮的找矿工作,要是使我国在新世纪矿产勘查能力能有一个新的突破,必须加强现代成矿预测,勘查技术,投资管理等各方面的研究将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深部找矿矿产勘查技术地质理论院校教育投资与决策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但人们获取矿产资源的主要渠道――地表矿、浅部矿和易开采矿已渐趋枯竭,所探明的地表露头矿和浅部矿储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上国际上各种矿产品的价格节节攀高,矿产资源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潜在威胁着我国的国防安全,因此进行深部找矿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例如2004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自此我国启动了全国重要矿产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其主要思路就是“就矿找矿”,在原有矿山开采深度(一般在300米到500米)的基础上,向更深部进行勘探开采。在2008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关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指导意见”,这个意见也同样预示着未来找矿方向是向中深部进军。然而深部找矿与地表或浅部找矿有很大差异,如何加强我国深部找矿能力,有必要解决以下问题。

1 加强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

早在1958年在苏联召开了隐伏矿床找矿问题学术研讨会,其中就对深部找矿和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这些成果虽然有些老但不乏经典,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多年寻找隐伏矿床的经验总结,如H.A.别里亚夫斯基的“应用掩盖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未出露地表矿化找矿的方法组合”,E.A.拉德凯维奇“不同类型成矿区隐伏矿床的找矿”。对这些过去的成矿理论不能摒弃但也不能按部就班,应在实践中修正与创新,近年来成矿理论日渐深入与完善,新矿床成因论与认识不断涌现,如赵鹏大提出相似类比理论(求异理论和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其中相似类比理论又称经验类比法或经验法,其理论基础是相似类比原理。该原理认为,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有相似的矿床产出,相同的地质范围内,应有等同或相近的资源量。根据此种观点,在预测工作中将预测对象与已知研究对象进行类比分析,根据其相似程度,对矿床存在与否及其规模等做出某种预测。相似类比研究法指导找矿需要地质背景和构造背景的相似性并满足模式应用所需要的边界条件,只有在充分理解模式或模型内涵的基础上应用其指导找矿才可能避免出现问题或少出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斑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绿岩型金矿等一系列成矿模型和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全国不同范围内寻找相似矿床贡献巨大。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目前甚至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相似类比法仍将是成矿预测的一种重要方法。陈毓川的矿床成矿系列理论(1993)认为成矿系列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与一定的构造旋回有关。地质演化具有多旋回性,成矿系列也必然有多旋回的特点,而且特点是有变化的。他认为可以把特定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与分布规律称为成矿谱系。通过建立成矿谱系,从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审视特定区域内成矿分布的时空规律,评价找矿的战略意义。此外还有那些针对特定矿床类型的诸多成矿理论的产生,以及国内外关于矿床模式研究成果的问世,它们的出现及发展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指导性作用。没有运用成矿理论进行深部找矿,就会失去深部找矿的底层基础,找矿工作进入乱找、难找、找不到的局面。成矿理论是制约深部找矿的基础性因素。

2 加强勘探技术的引进吸收与创新

地质勘查技术是地质科学研究的“排头兵”是地质调查工作的“倍增器”是实现向地球更深部探索的关键,在深部找矿过程中除了运用更成熟的地质理论外还需要更先进的物化探技术,遥感技术,钻探技术等新技术。

由于我国地质事业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地质勘查管理体制障碍,共性技术开发类研究部门缺位等不利因素,长久以来地质勘查技术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技术引进,研发应用与勘探工作相脱节成果转化效率低,技术上简单,引进多,自主研发少,技术方法研究模仿多,创新少。

在新一轮的找矿方向(攻深找盲)的带动下,为使我国深部找矿能力在新的时代能有一个大幅提高,实现地质深部找矿重大突破,我们需要通过引进,研发和创新一批现代地质勘查技术,建立新一代勘查技术体系,勘查技术仍以引进为主,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而创新发展,通过10―15年努力,对地观测技术,地面探测技术,分析与实验测试技术,地质信息技术,深部探测技术五大技术体系,全面推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岩矿测试与分析技术,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的发展。

3 需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地质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每年都给地质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学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质单位或企业的找矿能力,各地质院校在培养地质类专业学生时,需要增加对各种勘查仪器设备所获取的各种信息数据如何判读与正确解析的教学内容,当前地质专业学生毕业时,对各地球物理方法获取的各类数据信息不会进行正确的地质解释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由于一些导师忙于科研或一些兼职项目对学生的学业无暇顾及这也就导致几年来研究生的素质能力颇有下降,由于各种技术方法所获取的各类数据具有多解性,只有全面掌握各门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对各种地质现象做出恰当解释。因此,在各地质院校对地质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急需加强野外实践能力和对各种信息数据如何判读和解释的能力,使毕业生能将各种信息资料与工作区的地质矿产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摆脱目前地质与勘查技术两张皮的教育现象。

改善现有地质人才评估模式。切忌照搬基础科学评价体系,来评价技术科学。针对地质勘查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特殊性,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国家杰出青年技术人才基金”,专门培养技术研发人才。要充分利用现有全球化条件,尤其是要抓住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加快地质勘查技术的研发应用。因此,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造就高水平的地勘关键技术研发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4 理性投资果断决策

找矿勘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与理论支持,但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与好的决策要获得深部找矿的成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找矿勘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研究与发展投资,其根本目标并不是发展技术创造知识,而是通过找到有经济价值的矿体获取投资回报。找矿勘查本来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深部找矿勘查的风险更高,其原因在于:深部的矿体更难预测,选准勘查目标的难度更大。深部找矿勘查费用更高。深部找矿过程中影响勘查工程和成果的不确定因素更多。面对深部找矿的高风险性,没有正确的投资决策管理支持,就不可能取得高回报的找矿成果。谢学锦(1997)在“论矿产勘查史-经验找矿,科学勘查与信息勘查”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巨型矿床发现的艰巨史。该矿耗资3000万澳元以上。隐伏于地下300余米的深处,地表是沙漠,没有任何矿化的指示,它的发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费时20年,使用了多种方法,从1995年打的1个钻孔及随后的8个钻孔中5个完全无矿,3个是矿品位不高。1976年的第10个钻孔打到了170米厚,Cu品位为2.1%的矿体,但更厚层高品位的铜矿区离RD10还有1000m之遥,可见理性的投资与决策在深部找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 结语

深部找矿是我们未来找矿的重要方向,但由于勘查目标和勘查环境的特殊性,深部找矿对地质理论,院校教育,勘查技术和投资决策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将地质、技术、经济与政策等有机结合这才是深部找矿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科技网;www.省略.浅谈制约深部找矿因素及解决途径.

[2]地质通报第28卷第7期,刘亮明,蔡爱良,深部找矿: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难题及对策.

[3]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地质学会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4]《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主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版社,2006.5.

[5]《中国矿床成矿模式》陈敏川,朱裕生等编著.地质出版社出版.1993.10.

[6]《矿床学教程》姚凤良,孙丰月主编.地质出版社出版.2006.8.

作者简介:

刘红杰,(1986-)男,河北石家庄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调查。

李飞宇,(1983-),男,内蒙古赤峰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化学。

王俊杰,(1984-),男,甘肃天水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化学。

李晓东,(1988-),男,江西抚州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上一篇:对煤矿隐患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近距离煤层复合顶板支护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