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为主治疗宫寒血瘀型慢性盆腔炎79例分析

时间:2022-09-23 03:43:22

少腹逐瘀汤为主治疗宫寒血瘀型慢性盆腔炎79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6-0065-02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尚好,但慢性盆腔炎应用抗生素疗效不满意。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治疗宫寒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2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女性患者79例,均为已婚、绝经期前妇女,年龄25~53岁,平均34岁,病史1~8年,平均4.8年。79例患者中伴有盆腔炎性包块者15例,伴有子宫肌瘤者25例,伴有痛经者10例,伴有盆腔积液者17例,伴有盆腔囊肿者27例。

1.2 临床表现 慢性盆腔炎宫寒血瘀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寒湿凝滞或虚寒征象。症见少腹隐痛、胀痛、小腹冷痛,腰骶部酸痛。每因劳累、遇冷或经前、经期加重。盆腔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度受限;一侧或双侧附件可触及增厚或条索状物,轻压则痛;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或细弦。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少腹逐瘀汤,由当归15 g、没药10 g、赤芍9 g、川芎12 g、元胡10 g、五灵脂9 g、蒲黄10 g、小茴香10 g、炮姜6 g、官桂9 g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伴有子宫肌瘤、盆腔囊肿者加夏枯草、三棱,莪术、牛膝;伴盆腔炎性包块、积液者加蒲公英、泽泻;伴痛经者加益母草。每日1剂,水煎2次,两煎混合,共5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0 d一疗程,疗程间隔5 d,服用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病程较长,腰膝酸软、手足湿冷者加服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北京同仁堂)。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治疗前后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子宫附件重压略有疼痛,盆腔炎性包块、积液明显减轻,此类患者继续采用少腹逐瘀颗粒(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79例中,痊愈58例,占73.4%;显效16例,占20.3%;无效5例,占6.3%,总有效率93.7%。

3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女,35岁,公司职员,2006年5月10日初诊。近1年来,小腹冷痛,腰骶部酸痛,妇检:子宫活动度受限;双侧附件触及条索状物,轻压则痛。因劳累、遇冷、经期加重。月经量少,色暗,经期正常,舌质暗红,边有瘀斑。B超显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居中厚约8 mm,基壁回声均质;双侧卵巢体积略大,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宫体后方见少量液性暗区,深约19 mm。提示:盆腔少量积液。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月余诸症加重,影响正常工作,特来就诊,诊为慢性盆腔炎(宫寒血瘀型)。采用上方治疗2个疗程,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祖国医学认为此病主要湿热下注或湿浊邪毒未尽,瘀积胞宫胞脉,迁延不愈,瘀滞日久,经脉不通,冲任受损,伤及正气,而表现出“寒”和“瘀”之征象。

少腹逐瘀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妇科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方可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使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09-04-17)

上一篇: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98例监护体会 下一篇:中药熏洗治疗急性嵌顿痔9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