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

时间:2022-09-23 03:08:41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信息服务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已成为会计监督的重点对象。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会计监督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建议

一、引言

会计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而监督则是指会计要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做到合法、合理,在监督过程中,以会计核算的资料为基础,以管理活动方向为准则使得会计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活跃,会计信息对于每一位投资者来说越来越重视,也决定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监督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影响盈余预测质量的重要基础因素。资本市场发展到现阶段,会计信息具有某种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会计信息的生产成本不仅取决于信息的市场供求关系,而且受政府会计监督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会计监督现状上存在许多漏洞。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会计监督工作的建议。

二、我国中小企业目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研究会计监督的理论

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不注重会计监督的理论研究,这种情况对会计工作的形象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不清楚通过监督,能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权衡利弊、比较得失、努力争取获得最佳效益。

(二)对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重视不够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上,缺少对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的编制和控制,预算管理的范围太比较狭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收入受市场因素影响很大,一定时期内收入增长具有局限性。企业要想减少亏损或增加赢利只能靠控制成本费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建立了,但是不少企业却不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些被弱化的可能。与众表现职责分离原则执行不彻底,使应有的控制完全失效,失去应有的监督。

(四)内部审计监督弱化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一般不熟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特点和风险,不了解信息化环境下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所以高风险的信息化环境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五)业绩评价指标的缺陷

会计基础指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进行反映的一种历史信息。这样,采用当期的会计数据确定管理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缺陷,即会计人员当期的经营努力无法体现在当期的会计数据中,这种缺陷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因此造成会计基础指标会削弱,进而导致管理舞弊行为。

三、加强管理我国会计监管的做法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管机制。

从内部审计的作用来看,内部审计不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一种最有效的监督,而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内部控制部门,同时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使其他地位高于其他任何职能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领导层直接聘任,而且必须被赋予足够的权力,以保证其独立性的权威性。

2.把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上来。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的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从当前企业的需要来看,内部审计的功能已经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从财务审计拓展为管理审计,并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改变监管模式和管理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加强组织、计划、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自律性会计监管模式已不再适合,只有通过行政监管并发挥行业监管的积极作用,才能保护投资者利益,进而可持续经营。政府在监管体系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明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部门的职责划分。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后,现又作为东盟十一国之一,已融入多边贸易的国际经济大潮,更必须改变监管思路,以维护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为基本原则,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健全会计监督法律体系

现行会计法律有必要把实践中的一些新探索、新做法、新领域,比如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化等及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从而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要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对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监督等提出更新的要求和规定。

我国会计监督正面临着系统成本与质量失控,运行低效与失效等诸如“软件危机”的内部控制实施危机,内部控制黑洞也日益增多,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增强理论与制度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工程的研究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也应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权威性、社会审计的专业性和内部审计的便捷性,建立企业资信档案,实现信息共享,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监管成本。

(四)加强会计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业人员素质

惯思维惰性较强、综合分析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监管工作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监管效果,为此,应当在完善会计监督法律建设及管理体制等大环境的前提下,加强微观建设,提高提高执业人员素质,提升监管队伍的执业水平。

首先,严格会计监督队伍的资格审批制度;其次,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会计监管工作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很广,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这就要求我国中小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应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行列,才有可能服务于企业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为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奠定基础。如果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将有利于贯彻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克服困难,加强信心

我国会计监督还处在未成年的发展期,许多重要方面未得到充分关注,始终面临着重大挑战,即极其庞大的监管对象与有限的监管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预为之谋,妥善应对,既履行承诺又确保内控规范分步、平稳、有效实施,要积极推进内控领域的国际趋同,力争国际主要资本市场认可中国的内控标准体系,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挑战和压力从根本上来自于监管对象违反会计规范,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和机会。尽管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能够逐渐减少这种动机和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监管压力,但不可能完全杜绝所有的动机和机会,因此,会计监管压力在有存在,极其庞大的监管对象以及各类监管对象不同速度的市场化进程,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仍将在很长的时间内面临艰巨的挑战和压力。

(六)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我国会计事业发展于创新,归根结底要有一支道德优良、专业过硬、结构合理、规范宏大的会计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通过实施会计人才战略,使未来高级会计人才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不但掌握会计准则体系,而且熟悉内控与信息化,不但懂会计,而且懂管理,不但精通会计业务,而且能够跳出会计看会计,从宏观上把握会计的定位,充分发挥现代会计的应有作用。

四、结论

会计监督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包括分析会计资料、检查遵纪守法情况,评价活动成果、调整行动计划等内容,它是整个社会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从促使人们遵纪守法和指导人们择优行事两类作用,会计监督职能实现寓于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之中,是会计工作的灵魂和核心。

参考文献

[1]杨海丛,胡慧娟.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8,3.

[2]沈美佳,孙刚.影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因素研究[J].财会月刊,2008,4.

[3]刘玉延.2007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J].会计研究.

[4]李连华.内部控制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3.

[5]阎达五,于玉林.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上一篇:浅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谨慎性原则 下一篇:新时期组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