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时间:2022-09-23 01:39:55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如何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笔者以为,将教材的整合、筛选和补充以及创造性使用,是“用教材教”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教学 教材的整合 教教材 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37-01

很长时间以来,中学语文承担着“误尽苍生”的罪名,语文老师也有许多无奈。多少年来,我们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师完全是考纲和教材的傀儡。在茫然无措之际,我们盼来了新课改。随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如何实现从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转变,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就课程改革过程中“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更新理念,认识教材

毋庸置疑,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在逐渐理解、消化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

可是在中学教育中教师习惯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这样一来,“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致命的软肋就是对语文教师个体的完全依赖。如果教师的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那么也就不可能产生适当的教学内容;而教师不同,教学内容也就不同,演变成“有什么就随便教什么”也就不奇怪了。

二、对教材各板块的整合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学习。要想教好语文,老师对教材应有充分的认识,将教材吃透,把握好教材各板块之间的联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灵活有效地处理好“用教材教”的各个环节。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能脱离教材,但也不能过份依赖及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去教,这样容易陷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新课程理念指出,教材只作为一个范例,一种文本,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语文老师应围绕教学大纲的指导,以“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发展方向,将教材中的内容板块有效的整合起来,真正做到为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对教材的筛选和补充

教材的筛选和补充应注意:教材≠教科书≠课文。人们常把“教材分析”窄化为“课文解读”,所谓“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仅仅是研究课文本身。但实际上,教材包括教学使用的所有材料,其中的主体是教科书。它是围绕着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突出方法论知识和伦理性知识,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然而它并非教学中必须遵循不可变更的教学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教材做合适的筛选和补充。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即依据新课标大胆放弃那些过于简单或超出学生能力的内容;大胆删掉目的性不强的活动,并能依据生活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综合化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离不开教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互动过程中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要发挥好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对教材就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能否找准这样的结合点去实施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勤于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保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动态。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造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教材内容的认知上结合生活实际的体验去掌握知识,又能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形成自身的能力。 如我在教高一语文第二单元中《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课文时,除了传统的一些知识的处理之外,我还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用烛之武的说话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一语文素养的目标上来,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假如在晚上就寝时,有几个同学一直在不停的说话,这影响了你的休息。你想制止同学的这种行为,但是又不能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你该怎么说?2.你有一位好朋友在上课时想请假去街上玩,并且要让你陪他一起去,但是你想在学校学习,你该怎样回绝他,同时还不能让他生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争先恐后地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把学生的回答分成了几个类型,并且让同学们自己体会哪一种说法会让你不满意,哪一种说法又会让你很高兴地接受?在体会的同时让学生注意说话时应该掌握的一些技巧。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是想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了课堂上学到的单纯的知识之外,还可以把这些技巧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之,语文教学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首先从教学观念上的转变,正确认识到教师的角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真正认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意义,不应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而是把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材只是作为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资源,教师需要灵活的处理好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目标的方向,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教”。

课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正如梦想是美丽的,实现梦想的历程却是艰难的一样。我们在课改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困惑,“路漫漫其修远兮”,但面对挑战,我们不会退缩,我们将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校企共同体高职教育形态浅析 下一篇:“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