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2-07-06 04:22:37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本文从通过“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本人在实践中形成了“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介绍说明

“自己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教学流程具体要求如下:

1.预习自学,自主探究:教师列出新授课中的重点思考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预学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自主预学的前提下,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整个过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过程需要课下约20分钟左右。

2.分组合作,讨论解惑: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之下,学生首先个别交流对新授课思考提纲的认识,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适时予以点评,最终使同学们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整个过程必须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反思及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该过程用时约10分钟左右。

3.展示点评,质疑释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组织学生板演和点评,来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整个过程关键在点评,点评时要归纳类型及方法,其次是质疑释疑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调控作用,学生能解决的一定让学生来解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必胜信心。该过程用时约20分钟左右。

4.归纳总结,补缺升华:组织学生分组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成课堂小结,实现对所学的知识再次深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该过程用时约5分钟左右。

5.整理巩固,应用检测: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检测练习,发展能力。练习设计内容要精,具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该过程用时约10分钟左右。

二、运用“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体会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因此,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激起学生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其次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学习乏味,也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实验情境等。充分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另外,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时间分配也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置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考虑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小组活动的实践性以及教学时间的允许性,问题既要符合学习范围,又要便于引导学生深人学习与探索问题,并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要注意控制教学过程中探究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收放有度,否则物极必反。

2.善于把握随机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

实施“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开放随机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不在教师准备范围之内的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应对和处理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关的便是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积淀。

3.建立合理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应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让学生能感受到你的关切、坦诚、大度、幽默和开朗等。教师不应在学生有优秀表现时显得吝啬、挑剔或不经意,因为你一句善意的鼓励,会使学生高兴一整天,甚至会改变他的人生。

4.关注目标培养能力。

教师在实施“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教学时要注意:第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探究价值,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探究价值的、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控制探究活动的广度;第二,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时既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控制探究活动的深度;第三, 实施合作探究教学,开始阶段由于教师对教学的各个阶段把握不一定合理;加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也要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任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坚持,使合作探究教学常态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第四, 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也不能单以完成认知目标为标准,而是要综合考虑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从长期来看,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其所谓:“授人以鱼,得一餐食;授人以渔,终生享用。”

总之,教师应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2]周耀威.简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下一篇:融“情”于教,让课堂闪现人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