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几点意见

时间:2022-09-23 01:30:35

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几点意见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政府必须把养老事业的发展纳入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议从公立与民营养老机构、专业养老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等途径,壮大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在养老社区建设、老年教育事业及老年旅游业上适度发展老年产业;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推动、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与特色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安老文化。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老年产业;安老文化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1世纪,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总人口达到13.39亿,其中,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大,国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提供养老保障、发展养老服务。为此,我国政府必须把养老事业的发展纳入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拓展老年人公共服务内容,营造老年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 壮大养老服务队伍

1.1 加强公立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

对现有养老机构进行改造,添配设备,完善功能。在城市地区,主要是对政府兴办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扩大面积,完善福利设施,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档次。在农村社区,建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活动、老年教育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的“星光老年之家”。通过改善、提升乡镇(街道)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在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

1.2 扶持民营养老机构

鼓励发展民营养老机构,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扶持发展民办福利机构,为老人提供多层次优质服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符合规划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财政补助力度。二是认真落实有关老年服务机构税费扶持政策。三是规定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安置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的,各地按规定标准将其生活费、医疗费等补助转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用于支付其生活、医疗、照料服务等所需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接收需要生活照料的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和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由各县、区政府确定相关补助范围、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四是支持民办养老机构设置内部医务室,为养老对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所办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符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条件的,报经批准后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1.3 建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探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作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家、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日托的老人实行日间在养老院、夜间在家的方式。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按照“五室一校”标准进行建设,即包括休息室、配(就)餐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和老年人学校。

1.4 发展专业养老服务队伍

高度重视建立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培育本地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对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和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组织开展上岗培训,落实培训补贴,实行持证上岗,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能力建设,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加强对社会下岗工人和闲散人员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养老工作中来,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可以政府补助或购买服务的形式把他们安排到养老服务岗位,从而把充实养老工作队伍和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者的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1.5 发展志愿扶老服务队伍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和楼道五级志愿者队伍网络,招募注册志愿者。倡导志愿者为老服务,鼓励低龄和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通过“劳动储蓄”、建立志愿者回报机制等,使更多的人参与服务活动,为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献爱心、送温暖。具体而言,包括多种途径:一是结对服务。二是参与社区助老活动。三是参与社区组织的助老集体活动。在养老服务队伍与“空巢”老人之间建立起“一对一”或“多对一”养老服务对子,确保每一位需要服务的老人至少有一个服务员或志愿者与之建立经常性的包保服务联系。此外,还应当把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从求助、购物等生活料理服务拓展到送医送药、陪护陪聊等精神服务。

1.6 关怀和支援非正规护老者

为非正规护老者提供恰当的支援、资源及训练,灌输照顾长者的医护知识,协助他们照顾长者;建立非正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以培训家属、亲戚或邻居的基本护老知识,提升非正规护老质素。同时,提升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减轻非正规护老者的负担。要注重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各种资源,由老年人管理自己,服务自己。可以利用部分孤寡老人有闲置房屋的特点,由低龄健康老人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子,或若干邻里老人结成互助小组,互相帮助,实现“白天有人照料,夜间有人陪伴”。在各社区普遍建立亲情爱老服务、自助互助服务、社会助老服务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志愿者、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通过结对互助、邻里关照、企业包户、夫妻互携等方式,实现对重点困难老年人个性化的关照和一对一的定户服务,把扶老助老服务落实到人、走进家庭。

2 适度发展老年产业

2.1 开发老人住房市场,发展集中养老社区(基地养老)

根据老年化的需要和经济承担能力,适度地发展老年人公寓,推行集中养老。有规划地开发老人住房市场,将老人公寓按照高、中、低档进行分别建设,同时按照无陪护型、陪护型、特护型等不同的类型进行装修,以便能满足不同年龄、财力层次的老人的需要。选择沿海适宜老人居住的地区开发养老基地,发展异地养老社区,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吸引有条件的老人入住,推动珠海老年产业的发展。

2.2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多元化、系统化的老年教育体系;鼓励民间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的社会化;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老年人才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专业,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社会目标。

2.3 发展老年旅游行业

设立老年旅游组织,把涉老机构的监督与指导和旅行社市场运作有机的结合,通过老年休闲娱乐场所和特色主题景点的建设,积极推进老年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老年旅游行业可以与老年公寓产业结合起来,打造可以随时入住、随时退房的老年公寓,满足老年人旅游的需要。

3 大力弘扬安老文化

3.1 舆论引导

开展新型安老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养老意识。充分发挥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

3.2 政策推动

要逐步建立起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老龄视野的政策环境。

3.3 推动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中心,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集生活服务、疾病防治、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家庭照料资源,积极探索支持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的有效办法,逐步优化有利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会和社区环境。

3.4 大力推广安老特色文化活动

以重阳节为契机,举办各种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文化活动、老年文艺汇演、老龄文化体育活动等,使老人节真正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参考文献

[1]刘芳.国外政府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政策与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2]敬嘉.陈若静.从协作角度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管理创新[J].复旦学报.2009.5.

[3]唐咏.徐永德.中国社会福利变迁下养老服务中非营利民间组织的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2010.10.

[4]张仕廉.刘.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发展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10.

作者简介

霍海英(1974-),女,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桥梁施工管理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下一篇:试论东莞可园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