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票据丧失之救济

时间:2022-09-22 10:37:18

[摘要] 票据是一种完全有价证券,票据权利的行使离不开对票据的占有。票据的丧失直接影响票据权利人票据权利的实现。为保护票据权利人的利益及维护交易的安全,各国票据法都规定了对票据丧失的补救措施,我国票据法也不例外,但其中有许多法律漏洞需要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票据丧失补救措施完善

一、两大法系对票据丧失救济的立法

“票据丧失”一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下称《票据法》)第15条第1款中的法律术语,但什么是“票据丧失”,《票据法》并没有规定。在理论上,通说认为,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而丧失对票据的占有。 票据丧失包括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两种,前者如票据因被焚、毁损、涂销而丧失,后者如票据因被盗、遗失而丧失。 持票人对票据的占有,实际上可分为对票据的直接占有和对票据的间接占有。通说中的持票人丧失对票据的占有,是指持票人丧失对票据的直接占有,还是指持票人丧失对票据的间接占有,还是兼指二者,并未说明。笔者认为:票据的丧失,是指最后的票据权利人非出于自己的本意,且没有抛弃票据权利的意思,而丧失了对票据的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票据的丧失应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1)丧失票据的主体是最后的票据权利人;(2)票据的丧失是票据权利人意志以外的因素造成的;(3)票据权利人主观上不愿意抛弃其票据权利;(4)票据权利人客观上丧失了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5)丧失的票据必须是未获付款的形式有效票据。

由于票据丧失后,票据权利人即不能行使票据权利。而且票据落入他人手中极易造成票款冒领,为了保护票据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各国票据法都规定了票据丧失后的补救方法,以挽救票据权利人的票据权利。国外对于票据丧失后的救济措施按照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分类也存在着分野。

大陆法系国家大多采用公示催告作为票据丧失的补救方法。如德国票据法第90条第1款规定:“经过公示催告程序宣告丧失或毁灭的票据无效;公示催告程序开始以后,宣告无效以前,权利人提供担保的,得于票据到期时向汇票的承兑人或本票的出票人请求付款。”法国票据法第140条至143条规定:只有在汇票遗失或持票人破产的情况下,才得止付汇票。未经承兑的汇票如有遗失,票据所有人可向第二、第三、第四手主张付款权利。如遗失的汇票已经承兑,票据所有人只有经法庭判决并提供担保后,方可向第二、第三、第四手主张付款权利。丧失汇票者,无论该汇票是否已承兑,不能作第二、第三、第四次提示,但可通过提供担保和证明其所有权,经法庭判决主张并获得丧失的汇票之付款。

而英美法系国家则一般采用普通的救济途径。根据英美法系国家的通行做法,普通诉讼救济方法的措施是:(1)票据丧失后,失票人应当向法院提供其对所丧失票据拥有所有权及丧失票据所记载的主要事项和内容的书面证明,但当失票人因特殊情况无法提供有关证明时,也应提供证据和票据所载事项。(2)在失票人向法院要求票据付款人支付或清偿票据金额时,法院或票据付款人应要求失票人提供担保,以用来补偿未来可能出现的损失。(3)如果票据付款人与失票人就担保问题达不成协议时,可由法院来裁定担保的方式和期限等;当失票人不能提供担保时,可由法院裁定将票据款项从票据付款人处提存到法院或由法院指定的机关保存。(4)失票人根据法院的生效判决请求票据付款人付款时,被请求付款的票据付款人必须付款。(5)在对丧失票据付款后,如果失票人丧失的票据又出现,票据付款人又依照票据法的规定付款的,票据付款人有权从失票人提供的担保中取得补偿或请求法院同意后收回所提存款项,并及时通知失票人。

在我国台湾地区基本上是仿效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既有公示催告程序,同时保留了止付通知的救济方法,救济措施比较发达和完备,并且与大陆票据立法有较大的差异。台湾地区的票据法第18条规定了止付通知的救济方法:“票据丧失时,票据权利人得为止付之通知。但应于提出止付通知后五日内,向付款人提出已为申请公示催告之证明。未依前项但书规定办理者,止付通知失其效力。” 第19条则规定了公示催告的方法:“票据丧失时票据权利人,得为公示催告之申请。公示催告程序开始后,其经到期之票据,申请人得提供担保,请求票据金额之止付;不能提供担保时,得请求将票据金额依法提存。其尚未到期之票据,申请人得提供担保,请求给予新票据”。

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票据权利人的保护都力求完备,并且又有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在保护丧失票据权利人的同时,也在竭力寻求一种能够保护其他法律主体,又能够维护票据流通秩序以及交易安全的制度和规则。

二、我国票据丧失救济措施缺陷之分析

我国《票据法》第15条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诉讼三种救济方法。

1.挂失止付制度

所谓挂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票据丧失的情况通知付款人,并要求其停止付款的行为。挂失止付通知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丧失票据的票据权利人在票据丧失后及时向付款人发出。付款人接到挂失止付通知后,不得再履行付款义务,否则应自负责任。

挂失止付的局限性表现在:挂失止付仅能防止冒领票据金额,而不能发生禁止票据转让的效力,也就不能阻止票据的善意取得;挂失止付方法也不能使票据权利人真正恢复行使票据权利。

挂失止付通知对失票人而言,主要作用在于预防该票据的款项被他人冒领,但票据本身并不因挂失止付通知而无效,失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并不因此丧失,只不过失票人的提示付款行为的效力被挂失止付通知的效力取代而已。因此付款人对于失票人拒绝付款的行为,也不构成失票人不获付款的追索事由。可见,失票人的挂失止付通知具有预防票据被追索的效力,但没有消灭付款请求权的效力。付款人或者付款人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后,应当立即暂停支付,并应保存依法止付的金额。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20条规定:“付款人或者付款人自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之日起12日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书,则自第13日起,失票人的挂失止付通知书失效”。如果付款人或者付款人在收到失票人的挂失止付通知书前,已经依法向持票人付款的,则不应当再接受失票人的挂失止付。

2.公示催告制度

公示催告是指丧失票据的人在丧失票据后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以公告方法通知不明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不申报者,则权利失效,法院通过除权判绝,宣告所丧失的票据无效,从而使票据权利与票据本身相分离。

《票据法》规定,汇票、本票和支票都可以依背书方式转让。因此这些票据的持有人在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的情况下,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失票人,是指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在丧失票据占有以前的最后合法持票人。

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我国公示催告程序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没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许多单位及公民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其二是公示催告程序本身还存在一些缺憾,实际中难以操作。如人民法院公告的刊登没有统一规定,致使利害关系人无从知晓自己手中的票据已被公示催告,这样一来,公示催告程序催促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本意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从而使善意取得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现行公示催告程序存在两个严重的漏洞:其一,法院通过公告的方式通知持票人申报权利,但由于汇票到期日较长,可以长达九个月,而公示催告期间是从立案时起60日或90日,结果是公示催告程序往往在汇票到期日前结束。其二,由于现公示催告的期间可能短于汇票到期日,除权判决也完全可能在汇票到期日之前生效,申请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233条“判决生效后,公示催告申请人有权依据判决向付款人请求付款”之规定,可以在汇票到期日之前依判决请求付款。因为不考虑汇票的具体到期日,规定只要除权判决生效即可请求付款,实际上等于确认该判决可以变更票据权利的内容,这违背了除权判决的性质。

3.诉讼救济

失票人在丧失票据后,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令票据债务人向其支付票据金额。我国《票据法》虽然明文规定诉讼是票据丧失的一种补救方法,但是没有具体规定诉因是什么以及谁是原告、谁是被告等问题。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因为失票人和法院都没有法律依据可遵循,实际上就使诉讼这种补救方法起不到实质作用,成为一种无法操作的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5条和第36条规定失票人在丧失票据后,在票据权利时效届满之前,在提供相应担保的情况下,可以请求出票人补发票据,或者请求债务人付款。如果出票人拒绝补发票据,或者债务人拒绝付款,则失票人可以因此向人民法院提讼。在此类诉讼中,原告为失票人,被告为与失票人具有票据债权债务关系的出票人、拒绝付款的票据付款人或者承兑人。此外,如果行为人采用欺诈、胁迫、抢夺、恐吓等非法手段剥夺票据所有人对票据的占有,则失票人有权向非法持有票据的人提讼,要求返还票据。在此类诉讼中,原告为失票人,被告为非法持有票据的人。在失票人选择诉讼途径使自己的票据权利获得最终救济的情况下,失票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有关证明,说明自己曾经持有票据、该票据上的有关记载事项,同时还应说明自己丧失票据的情形。失票人在时还应当提供担保,担保的数额相当于所失票据载明的金额。

三、我国票据丧失救济措施的立法完善

在《票据法》实施前,挂失止付作为银行内部规定长期存在,1989年的《银行结算办法》就挂失止付作了具体规定,1996年的《票据法》第15条也规定了挂失止付的补救方法,但对具体办法并未做进一步的规定,现在沿用的仍主要是《银行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与《票据法》原理不相一致,且存在不合理之处,实践中难以操作。因此,完善《票据法》的挂失止付制度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认为挂失止付制度应增加以下内容:

1.挂失止付的立法完善

(1)明确挂失止付的主体。挂失止付的主体是指有权申请挂失的人和有止付义务的人。有权申请挂失的人包括未经背书票据的收款人、背书票据背书转让后的最后持票人以及支付追索权人款项的被追索人。有止付义务的人是指负有在一定期限内承担拒付义务的当事人,《票据法》第15条指明是付款人,按照票据救济法律关系应为付款人或承兑人和参加承兑人,以及有拒付义务的银行。连续背书票据的中间背书人和被背书人在不成为被追索人时不是挂失止付的主体,但负有证明最后持票人对票据权利占有合法性的责任。

(2)明确挂失止付的票据范围。应明确规定,下列票据不得挂失止付:①未记载付款人或者无法确定付款人及其付款人的票据;②超过票据权利消灭时效的票据;③未到期和未承兑的票据(失票人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声明遗失票据作废);④空白支票之外的其他空白票据;⑤不记名的票据。除上述票据之外的其他票据丧失后,均可进行挂失止付。

(3)挂失止付的期限应包括失票人申请挂失的期限和付款人拒绝付款的限期。挂失止付的申请,应于票据到期前提出,票据到期日为票据挂失申请最后期限。为保护权利人利益;持票人失票后应及时申请挂失。申请挂失后的票据,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提讼,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向付款人或其开户银行发出附有停止支付期限的停止支付令。

(4)挂失止付的法律责任。申请挂失前已付款的票据,付款人及银行无恶意或重大过失,其后果由失票人自己承担。恶意损害或恶意串通损害失票人利益的,损失由致害人承担,并视情节处以民事或刑事处罚。过失致害的致害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申请挂失后,应当拒付而未拒付,造成的票款损失由责任人承担。责任人为银行工作人员的,银行负连带赔偿责任。

2.公示催告的立法完善

(1)规定公示催告程序开始后,已经到期的票据,申请人提供担保后,可以请求付款人支付票据金额;不能提供担保时,可以请求将票据金额依法提存。对尚未到期的票据,申请人在提供担保后,可以请求出票人签发新票据。上述担保,可以是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

(2)明确除权判决的效力问题。除权判决一经作出,就会发生以下法律效力效果:①丧失的票据无效,取得该票据的人不能行使票据上的权利;②丧失票据的失票人虽然失去对票据的占有,但是通过除权判决享有了票据权利;③公示催告申请人有权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向付款人请求付款。④票据丧失,失票人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时,其丧失票据的消灭时效还未完成,但当失票人取得法院的除权判决时,其所丧失票据的消灭时效已经完成,当失票人凭除权判决请求行使票据权利时,付款人仍须付款。因失票人丧失的票据,被法院除权判决宣告无效后,已成为一张普通的纸,其上不存在任何权利,而另由法院的除权判决创设了新的票据权利,失票人可凭法院的除权判决行使票据权利。原先失票人丧失的票据的消灭时效是否完成,自然与法院除权判决所创设的新的票据权利无关。⑤如果除权判决生效的时间早于票据上实际记载的付款时间,票据付款人不可主张抗辩。

(3)明确规定公示催告程序开始后,除权判决未作出之前,对到期的票据,可由申请人提供担保,请求支付票据金额;不能提供担保时,可以请求将票据金额依法提存。

3.诉讼救济的立法完善

(1)明确提讼的条件:

①票据权利人丧失票据。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讼的,应当向法院提供对所丧失票据拥有所有权及丧失票据所记载的事项和内容的书面证明。

②有明确的被告。被告是与失票人具有票据债权债务关系人的出票人、拒绝付款的票据付款人或者承兑人。

③有明确的诉讼请求。诉讼请求的内容可以是,请求出票人补发一张票据,请求债务人付款,请求非法持有票据的人返还票据等。

(2)明确在失票人向法院提讼要求票据债务人支付或清偿票据金额时,法院或票据债务人应要求失票人提供担保,用以补偿由于票据债务人根据法院的生效判决支付失票人已丧失票据的款项后而可能出现的损失。失票人提供的担保应不以金钱担保为限,只要其担保的方式符合我国担保法的规定的,票据债务人不应拒绝。失票人所提供的担保的物的价值应当不少于所丧失的票据上记载的金额,担保的期限也应当大于所丧失票据的消灭时效期间。

(3)规定失票人为法院裁判命令付款提供的担保,其有效期为2年,2年内如未发生失票人以外的人请求支付票款的情形,也没有人向法院追究,该担保则失效,失票人可取回担保物。

(4)诉讼程序应给予失票人在其所丧失的票据已过权利消灭失效时向付款人请求解除担保的权利,同时也要给予票据债务人在对票据付款后,善意持票人又向其主张票据权利,票据债务人又依照票据法的规定付款的,票据债务人有从失票人提供的担保中取得补偿或请求法院同意后收回所提存款项的权利。但是,在票据债务人付款时有恶意或重大过失时,应当自行承担责任,不得从失票人提供的担保或法院裁定的提存款项中求得补偿。

上一篇:商业银行价值链管理体系的分析与再造 下一篇:论高校查新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