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来源国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

时间:2022-09-22 09:21:17

外资来源国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

[摘 要]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按照属地原则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资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能够直接或者间接提升本国技术水平,从而带动本国产业发展。从中外研究来看,技术溢出确实存在,但是外资的技术溢出受诸多因素影响:从投资来源国的角度分析,投资来源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较小、文化背景接近时,技术溢出效应更容易发生;就投资方式来说,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理想并且对中国技术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也较大。此外成本与收益也是影响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技术溢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37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51- 03

通常来讲,外资企业引进的技术比内资企业引进的技术更先进,技术含量更高;外资企业引进技术更容易被当地企业消化和吸收。中国政府积极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国外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贸易和直接投资以及设立研发中心,成为中国引进技术的主体。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按照属地原则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何把这个组成部分真正有机地融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跨国公司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溢出作用。后危机时期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措施,大力引进外资。一般认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综合体,它会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带动本国产业发展。

1 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学家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研究技术溢出效应,最早揭示溢出效应的是约翰・H・邓宁(1958)关于美国企业在英国制造业直接投资的著作。邓宁通过调查和定量分析认为,即使是在相对发达的国家,国外直接投资确实带来了技术溢出效应。Caves(1974)最早就1966年FDI对澳大利亚制造业总体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性的统计研究,论证了技术溢出对于当地关联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正效应。支持这一结果的研究还包括Globeman(1979)就1972年FDI对加拿大总体制造业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Blomstrom和Persson(1983)就1970年FDI对墨西哥制造工业技术溢出的经验分析。Blomstrom和Wolff(1994)对墨西哥1970-1975年时间序列的制造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美国的FDI对于墨西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当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正,而且导致墨西哥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

中国有很多学者也对溢出效应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姚洋 等(2004)利用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对FDI的外溢效应进行了研究, 他采用的是39个行业37 769家企业的数据, 最后结论认为三资企业的效率要比国有企业高,但港澳台三资企业的效率却没有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另外,FDI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省内部,行业内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王志鹏 等(2004)利用2000年中国工业部门5 000家企业的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在行业内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而在一省内部产生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王光伟 等(2005)考察了中国各地区20世纪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从投资来源国角度分析影响外资技术溢出的因素

综上所述,学者们都肯定了溢出效应的存在,但是对溢出效应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向莫衷一是。技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要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为我所用,必须要搞清影响溢出效应的因素,以制定措施使其溢出最大化。本文主要从投资国方面进行分析,旨在理清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和吸收的因素。

2.1 投资来源国不同,溢出效应也不同

总体来讲,港澳台地区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其他外资的溢出效应则不如港澳台显著。也就是说在外资与本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小、文化背景接近时,技术溢出效应更容易产生。文献[1]使用中国各地区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验证了上述结论。

2.2 投资状况

2.2.1 技术先进程度

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所伴随的技术溢出,按照技术的先进程度分主要有3类[2]:先进技术溢出、中间技术溢出和传统技术溢出①。不同等级的技术的转移,其溢出效应是不同的。一般来讲,跨国公司都会严格控制先进技术的扩散和传播,先进技术的整体尤其是关键环节都掌握在随技术而来的外方高级技术人员手中,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改进则由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供给,这种做法被称为技术锁定。这样,东道国就不能通过这种先进技术的扩散和传播直接获得,只能通过间接方式零散地逐步得到,这种溢出具有滞后性。对于中间技术而言,它已失去了领先性或先进性,因而跨国公司会放松对它的控制,其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传统技术溢出对东道国技术升级和发展的作用相对有限,只是随这种技术溢出带来一些技术诀窍和生产工艺经验,对于当地工作人员具有知识补充和普及的作用。

2.2.2 投资方式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3种: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不同投资形式对我国的溢出效应是不相同的。其中,独资企业的技术不直接向东道国企业转移和扩散,或者说它正是为了严格垄断这种先进技术的控制权才选择不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合作,仅将部分技术单向地、分散地传播给东道国企业技术工人。合资企业转移的多属于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外商与东道国双方的共同利益将促使他们共同开发与改进技术。此外,合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还将产品的部分零部件委托给同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当地企业加工生产。这一过程带动同行业或相关产业的技术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可见,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比较理想的。合作企业多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出现。契约规定该项目由外方组织承建,有偿使用若干年后交还当地政府。在企业经营中,多表现为外方负责一定时期内的投资、技术或产品销售。这种形式也不利于技术溢出和扩散。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外商直接投资的3种形式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合资企业次之,合作企业投资所占比重最小。我们可以看到,对溢出效应最有利的合资企业所占的比重与外资企业相比差距比较大,这样的投资形式与结构不利于溢出效应的发生。

2.2.3 人才当地化程度

人才当地化程度越高,技术溢出效应也越大。跨国公司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而随着人才流动,必将使技术得到扩散。但是一般技术含量高的合资项目,外商不但严格控制关键技术,也牢牢把握管理权。例如,总经理是合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决策者,往往由母公司派出。从短期看,他不仅可以改善该合资企业与母公司的信息沟通,而且他在母公司熏陶下形成的价值观、管理风格和方式将继续在合资企业中起作用,有利于东道国管理人员学习。但从长期看, 东道国不能介入合资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难以提高管理技能和决策能力。

2.3 成本和收益因素

如果跨国公司的技术为东道国的当地公司所获得,对跨国公司而言,其损失就是将因此而丧失对技术优势的垄断地位,这会导致其未来的利润降低。避免这种损失的一种渠道就是跨国公司将技术内部化,因此跨国公司有将技术内部化的潜在动力。但跨国公司将技术提供给当地厂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收益。

首先,东道国政府可能会为了鼓励跨国公司向当地厂商提供技术而给予跨国公司某些商业优惠和便利,而这些优惠和便利给跨国公司带来的价值可能比垄断技术带来的价值更大。东道国政府通常希望跨国公司的进入能够给当地带来净收益,而跨国公司是否会向当地厂商提供技术则是衡量这种净收益的重要因素。

其次,跨国公司将技术提供给当地厂商会为他们将来获得更有价值的技术提供便利。比如,跨国公司向当地厂商提供技术,与当地厂商建立技术联盟,共享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成果。由于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很显然这种一体化的研发机构有助于跨国公司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跨国公司要想节约成本,就不得不承担专有技术被当地厂商获得的风险,同时,承担这种风险还有可能有助于跨国公司总体效率的提高。就技术扩散的成本而言,技术的商业价值越高,则技术扩散的成本越高;东道国吸收和改造技术的能力越强,则技术扩散的成本越高。就提供技术的收益而言,东道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强,则收益越高;通过向当地厂商提供技术而获得的当地厂商的技术水平越高,则跨国公司的收益越高。

3 结 论

为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层次,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深度,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不利因素,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来促进我国自身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3.1 优先选择关联度高的投资主体

对投资来源国进行选择,不同来源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同,实证研究表明,港澳台地区投资的溢出效应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策制定应偏向港澳台地区投资。

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多吸引关联度较高的大型企业来中国投资,目的不是使它们将中国当成加工组装的基地,而是要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真正扎根,把中国当成它们的制造基地,并加速投资扩张的速度。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最终使其在中国形成制造加工基地、研发基地、地区总部的一体化。这有利于优化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环境,提高制造业整体资本装备程度和技术水平,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2 对外资的投资方式进行合理引导

在外商直接投资的3种形式中,合资企业对技术溢出的作用最大,但目前在我国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各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时,可以用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其设立合资企业,并在设立研发中心等后期建设中给予其土地使用、手续审批便利化等优惠待遇,不断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结构,最大程度地促进技术溢出发生。

3.3 深化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加速其技术溢出

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核心技术优势,这是他们对外投资的竞争优势所在,同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这些技术实行技术锁定。通过共同建立研发中心,使中方的研究人员能够接触到其相关技术,打破其技术锁定;另外,技术的研发集聚也有利于技术溢出。中国企业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重视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在研发过程中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也有利于技术的推陈出新,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孟亮,宣国良.不同来源FDI在华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5(5).

[2]王光伟,陈伟.技术、技术溢出与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地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5(12).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研究... 下一篇:税收结构影响因素及演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