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探讨

时间:2022-09-22 09:12:04

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探讨

摘要:目的 探究安装永久性人工起搏器术后患者康复指导的实际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并在术后进行康复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结果 0.5~7年随访结果显示16例患者生活功能完全恢复,占总数的80%,3例患者生活自理,占总数的15%,1例患者部分生活能力恢复,占总数的5%。结论 有针对性的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能够提升患者对起搏器的认知,在根本上提升生活品质。

关键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所谓"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指心室率缓慢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蒙及晕厥等;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安装单腔、双腔起博器,而我科采用安装双腔、三腔及植入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起搏器,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及心力衰竭的患者解除疾苦,也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反复发作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在患者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后,如果进行了不正确的活动,就会出现相关并发症,进而对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复指导,对患者治疗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安装人工起搏器后,对患者分段康复指导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署了知情书。其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龄51.4岁~88.5岁,平均年龄为(74.5±2.4)岁。在此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7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3例,病程0.6年~11.6年,平均患病年数为(7.8±1.4)年。

1.2方法

1.2.1术后康复 完成手术以后,患者绝对卧床7d,前3d绝对平卧于病床,除了进行轻微下肢活动或调整角度之外,严禁右侧卧或右上肢外延伸展以及剧烈翻身。在绝对卧床期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床上排泄,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自身活动。为了防止出现褥疮,每天按摩受压部位,并利用温热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翻身时尽可能不移动上身。拆线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1.2.2生活指导 在患者出院以后,可以从事轻体力家务劳动,但心功能不佳者应依照实际情况选择劳动强度。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情绪,按时睡眠。注意防寒防暑,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但严禁行剧烈运动,本文将患者运动禁忌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①深度弯腰:由于受到血液动力学和电极重力的影响,弯腰过深会令起搏器在牵拉作用下,发生电极和导线漂浮现象。②暴力撞击与高处跳落:如患者遭受或进行该项行为,会增加导线脱落风险。③手臂过度上举:该动作对于患者来讲非常危险,这样极易导致导线绝缘层断裂,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肌肉与导线长时间摩擦。④迅速转身或外展运动:这种情况会导致电极意外脱出。

可以选择如太极拳,钓鱼,散步,种花等请运动,杜绝从高处跳落。年龄小且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者可正常过夫妻生活,老年患者在此方面应量力而行。

1.2.3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侧手臂不宜用力上举,严禁对起搏器部位皮肤用力按摩或摩擦,杜绝尖锐物体接触起搏器;患者禁止进入到强磁场,雷达地区或发射站等磁场强的场所;每天携带起搏器登记卡;因其他疾病到医院接受检查时,应向医生说明情况,严禁进行影响起搏器功能的影像检查和治疗方式,例如MRI,除颤术,电磁治疗,电热治疗,骨扫描,放射治疗等等;出院30d后到院复查,6个月内每2个月复诊1次,后每6个月复诊1次。

1.2.4心理康复 医护人员利用有效方式,令患者知晓心脏起搏器的志勇原则,同时了解自身工作性质和生活活动潜力,并结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饱满的心态去享受生活。

2结果

经过我院医生的起搏治疗以后,患者因过缓性心率失常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我院在患者出院后,开展了为期0.5~2年的随访工作,无1例失访。16例患者生活功能完全恢复,占总数的80%,3例患者生活自理,占总数的15%,1例患者部分生活能力恢复,占总数的5%。

3讨论

永久性起搏器是一种电子医疗设备,虽说有一定的抗干扰性特征,但对于安装永久性起搏器者应该避免进入到强磁场环境中,如果进入到该地域,患者会出现非常强烈的不适感,如果及时撤出,患者的不适感就会消除,起搏器的功能也会恢复[1]。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非一劳永逸,远方必须定期对患者开展随访活动,在根本上将起搏器的功能和状态加以全面了解[2]。

在置入心脏起搏器半年内,应该每个月到医院复诊,这样能够准确估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起搏器使用情况,检查起搏器是否存在电极移位等不良现象,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院方视情况对患者安排随访,调节心脏起搏器参数,检查设备性能,令其保证最佳工作状态[3]。

当估计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时, 应该强化随访工作力度,结束后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寿命和相关参数的设置联系密切,为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该告知患者起搏器电池耗竭状况,指导患者平时多自测脉搏,详细记录。如果发现心率过缓现象,应该及时就诊。

绝大多数的家用电器对于起搏器的功能无严重影响,但患者在触碰或使用家用电器的时候,距离不能太近,在安装永久起搏器3d内,导管顶端和心肌组织尚未粘牢,此时非常容易出现导管脱落的现象,因此在术后3d内患者应该绝对卧床。在安装好永久起搏器以后,患者的心率和以往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起搏器生理性的起搏能够维持患者正常心率,进而改善心脑血管系统供血情况。在出院后,患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参与轻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这对于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本研究结果在根本上证明,对于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能够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安装了永久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能力可以基本恢复,但对一些体力劳动仍应量力而行。日常必须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每日外出携带登记卡,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他人救助。

参考文献:

[1]周静,徐静,朱艳华,等.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蚌埠医学报学报,2011,36(1):76-78.

[2]赵士荣,何丽萍,孙蕾.不同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报导,2011,8(2):168.

[3]费红,金顶红,蒋芬芳,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卧位与卧床时间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3):28-29.编辑/孙杰

上一篇: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分析 下一篇:探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