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反思

时间:2022-09-22 07:09:45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反思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每个教师都要面临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开放性特点。其他学科的评价可以通过试卷等方法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评定,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兼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在操作上难度更大。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在评价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评价对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评价可以起到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时候,要强调其对教学的激励、诊断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找到努力方向。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要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评价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好的方面要保持,不理想的方面要进行反思,找到改进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评价效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和质量,在评价中要避免单一化,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人员。要充分考虑和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客观的、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评价本人或本组的研究进程、创作思路、作品优缺点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不仅如此,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的互评可以以叙述自己观点、介绍自己的设计(修改、研究)思路为主。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学生通过互评,可以开阔思路,提高鉴别和欣赏的水平,增强自信心,通过他评和评他有力地促进自我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虽然减少了相应的评价工作量,但却达到了更好的评价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对于一项学习研究课题,允许有不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评价标准,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同时,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四、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避免简单化和教条化

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在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时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特点,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使之相互补充,以达到评价效果的最优化。

上一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有效化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电阻的测量方法的教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