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22 07:07:13

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结合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和特点,分析其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市场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高职院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策

随着医学类毕业生的总量不断上升,金融风暴骤然来袭,以及受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一些医疗机构区域卫生的规划即刻被撤并,一些处于劣势的医疗机构甚至在竞争中被淘汰,诸多因素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化进程。各级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再是扩大规模而在于走对内求发展的道路,在于提高质量、增进效益、促进发展,因而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国家卫生部门的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岗人员大量增多,个人、家庭和单位的医疗支出不断缩减,变相地制约了医院的业务量和对毕业生的需求。因此,高职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今后的几年里将日趋严峻。

因此,如何正确分析高职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采取何种应对之策使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合理、及时而充分地就业,这既是学生、医学院校密切关注的热点,更是值得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的考验

1.待就业人数增多,就业岗位竞争激烈。

当前形势下金融危机给医学类大学生就业所造成的影响,令人堪忧。据福瑞医生网统计,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数量达108万人,高职医学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久前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也显示,所有学科中,医学类学生就业率排在最末位,就业率在该省已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2008年底在当地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中,有1.8万名毕业生竞聘4000个岗位;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同样是1万多名学生竞争3800多个岗位。由此可见,市场对高职医学类毕业生的需求是少之又少。

2.就业岗位层次提高,数量趋于饱和。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但由于地区分布、队伍结构、用人机制等问题,现有医疗机构普遍认为用工数量已趋于饱和,所谓招人,即是追求提高质量。所以,提高门槛是大医院的用人趋向,多数中大型医疗单位目前最低的学历要求为研究生。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并且略有下降,而高职类毕业生则下降明显。

3.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本身劣势明显。

(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本身就不太喜欢学习,思想懒惰,纪律松散,加上专业课程的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选择了放弃学习;而大多数医疗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招到有执业医师资格、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些,就给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

(2)缺少实际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强调实训,但往往由于学校实训条件有限,加上联系的校外实习基地较少,因此,同学们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而这些,对要求实际工作经验的医疗行业来说,是一个最大的忌讳。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不愿意从事低级繁琐的工作。而医学类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一般都会被安排到生产线上呆上一年半载,很多人受不了苦,会选择消极的离职待业。因此,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加削弱了其就业的竞争力。

二、金融危机下,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综合分析

1.基层就业,未来关键一步。

经过不断的培养和补充,目前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而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高职医学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除此之外,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而当下在医疗改革新时期的巨大背景下,与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类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应摆正心态,积极乐观地接受考验,到基层就业。

2.社区医院,人才需求蓬勃。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虽然中小医院、偏远地区的医院对高职医学类学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类学生不愿意去,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在近两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随着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与政策的不断加深,所催生出的社区医院消费市场也为各类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其中,高职类护理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人才,在社区医院都是非常紧俏的。

3.医药类专业销售人员。

药品销售人员与医药专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型医药公司、连锁药店的药品销售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医药知识。2008年10月,医药英才网的数据显示,医药行业销售领域每天近两千个职位,占每天所职位的20%左右。对于高职医学类求职者而言,从事医疗器械和一些医药产品的销售,不失为一条就业渠道。

三、对策与建议

金融危机对09届高职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影响重大,而且这种影响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至于会持续多长时间,现在也很难预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金融危机对毕业生的影响。

1.重视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难找,工作还没着落的毕业生容易产生忧虑、焦急、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且这类毕业生不在少数。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帮助毕业生减少心理问题。

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掌握和了解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心理问题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其次,要聘请心理咨询专家,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讲座,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再次,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常识,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等。

2.加强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训是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核心,亦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金融危机下,针对高职院校医学类学生普遍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的弱点,我们更需要想方设法增强实训,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可采取如下几种做法来增强实习:(1)内外相结合的办法,既加大对校内实习的投入,又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争取每个专业都拥有几个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2)打造基本技能实训、岗位认知实训、校内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实训体系。

3.调整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范围。

当前的形势下,毕业生都是挤破脑袋涌向大城市、大医院,多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有必要建议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应该走向有需要的地方,可以选择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中私营的小医院,甚至与医疗相关的产业,先行就业后再慢慢调整。总之,毕业生要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学会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同时,引导毕业生注意,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4.积极投身走向民营医疗单位。

与国有医疗单位相比,民营企业和其他相关单位更加渴望医学人才,更欢迎高职医学类毕业生的加盟,提供的待遇相对优越,发展空间较大。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健全,单位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和提供其他保障措施,在民营单位工作亦不再有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孙泽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3]杨继瑞.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期刊论文].高校理论战线,2009,(2).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研究 下一篇: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