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化音乐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效果体现

时间:2022-09-22 06:32:41

浅析数字化音乐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效果体现

[摘要]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从课程的内容上讲,它通过视唱、听觉和听写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和感受力,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专业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合理运用数字音乐技术并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创设新教学模式,已成为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突破。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合理运用既为音乐专业学生的扎实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新的环境,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自身也面临新的开拓性认识。本文主要针对数字音乐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应用对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应用以及发展体现谈谈拙见。

[关键词]视唱练耳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多媒体设备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26-02

绪 论

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是视唱和练耳两利暗乐教学形式的总称。它是一门培养一个人的视奏、视唱、音高听辨、节奏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基础学科。同时,视唱练耳与欣赏、歌唱、乐理、乐器等音乐教学形式也有着相当程度的联系,尤其与乐理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视唱练耳课越来越受到音乐爱好者和音乐教育者的重视。在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学有着巨大影响。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给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新路。

一、电脑音乐和多媒体设备是数字化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

电脑音乐就是通过电脑及相关设备进行编辑,控制MIDI乐器或音频设备进行音乐创作、演奏和制作。电脑音乐不是任何别类音乐的统称,而仅仅是一个制作过程,用六个字来概括“用电脑,做音乐”。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和外接设备,如:音频卡、合成器、MIDI键盘、音源、采样器、调音台、麦克和MIDI连接线、投影仪等。这样教学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强,视觉效果好,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及准确性,是一般人力所达不到的。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EarMaster、Auralia、BAND-IN-A-BOX、Finale等)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即时更换所需音响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视唱练耳的教学任务

通过视唱、听音、听辨、听记等教学途径,提高学生音乐听觉的敏锐性和精确性,积累音乐语汇、丰富音乐经验,促使学生在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如何让学生快速提高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音乐教师。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制约着。

三、在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学有着巨大影响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给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而如今,许多学校也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逐步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并已渐渐成为当代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他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视唱训练

视唱训练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为视唱曲制作音乐伴奏。教师可以不仅限于钢琴音色,制作出不同音色、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伴奏音乐。这样能够让学生听辨出不同音色和不同风格的伴奏音乐,也满足了学生对不同音色的需要,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而音色的听辨能力,对演奏、演唱、创作、指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伴奏下,视唱曲变得新颖有趣,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不是单一声部的音乐感知,而是从音色、节奏、调式调性到音乐情感等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培养了学生多声部感觉,提高了音乐听辨力。在教学中运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使学生及早的适应多元化音乐技术手段,拓宽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和知识面。

(二)练耳训练

练耳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此要多听多练才行。同一个练习要反复数遍弹奏,教师的任务量就会加大。在弹奏单音、音程、和弦、旋律时也会难免弹错音,尤其是二声部旋律听写会更容易弹错音;钢琴弹久了会跑律,就出现音不准的现象,用这样的琴练耳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失去音高感。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可以运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手段。将本节课所要训练的如:单音、音程、和弦、旋律,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电脑可以根据指定重复播放。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反复弹奏出现错音的情况,又固定了学生的音高感。这种手段的应用使教师方便轻松了许多,也方便教师到学生面前,一对一辅导,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素有“音乐灵魂”之称。节奏训练要求学生准确的、精确的掌握各节奏型的时值、写法和风格特点。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次数、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手、用嘴“da,da,da”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这样可以进一步方便教师的教学。

(四)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澳大利亚RIsING公司出品的《Aural ia Sampler》是一款优秀的视唱练耳软件,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并且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出评判。可以说,这套软件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得以拓宽,计算机和软件在某些程度上可以代替老师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复杂性较大的工作。软件还可以利用Sound 2 MIDI音高识别技术,能识别唱入话筒的音高,准确地判别出音准对错。《Auralia》包含26课分属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

案。

《TT作曲家》简谱智能编曲软件是中音公司针对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广大音乐教育者、音乐爱好者学习电脑音乐的迫切需要而研制、开发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音乐软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TT作曲家》在教学中的应用:

1.简谱视唱是视唱练耳教学中基本的内容,学生跟随乐谱进行视唱,对于识谱能力的提高和巩固具有强化效果,同时旋律的播放也起到了伴奏和提示音高的作用。

2.简谱乐谱制作是《TT音乐家》的常用功能之一,利用该软件可以进行两个声部的简谱乐谱编辑和输出,同时允许显示多段歌词。

3.歌曲伴奏是在包括课堂内的很多场合都常常运用得到的,利用《TT作曲家》提供的100种伴奏风格,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伴奏制作。

4.《TT作曲家》提供了2000首优秀中外歌曲的乐谱,这些资料对于音乐教师开展教学及课外活动无疑是非常有用的参考。

Musicator Win 3.0是一款专业谱曲软件,它具有强大的制谱和音序编辑功能。MW3可以制作精美的乐谱,如单旋律视唱曲、歌曲、钢琴谱、室内重奏乐谱、小乐队总谱、交响乐队总谱等。此外,它的音序编辑功能也非常出色,正如其他音序编辑软件一样,使MW3同样可以胜任各种多轨录音、编辑的各项工作。因此,它可以同时应用于MIDI制作、音频录音以及制谱印刷。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它更是一款适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与教师备课的好工具。传统的音乐专业课,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都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即五线谱的示例,教师在课上课下往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找寻教学素材,日积月累,便会出现教案陈旧、习题、谱例难以整理的情况。而适用Musicator进行备课,可以累积各种音乐信息,使之成为信息资源库。

四、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音乐系统进行教学的能力

作为新环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有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识体系。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视频设备、音响设备、音乐设备。二是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音乐软件(如音序软件、作曲软件、听力软件、打谱软件等)、多媒体软件(如Poweroint、Authorware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熟悉国际国内相关软件的更新换代,才能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的能力,使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能够真正与数字化音乐教学大环境融合。

五、结 论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出现,为视唱练耳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而传统教学模式也是无法替代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对于视唱练耳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就会冲淡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完全依赖计算机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的人文形式,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就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割裂了课堂中所特有的情感纽带。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吸收利用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力法,但是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模式的教学。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必须要传统与现代结合,合理利用这两者的优势,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

上一篇:大学专业课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相关问题的探... 下一篇:高职旅游英语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