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让农村小语课堂如此美丽

时间:2022-09-22 06:26:38

幽默,让农村小语课堂如此美丽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语文教学中的幽默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是一种亦庄亦谐,以庄为主的轻幽默,是智慧的闪烁,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机智。它不仅具有一般幽默的愉悦、含蓄、轻松等作用,还能发挥启发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长年的农村语文教学生活,让我慢慢地悟出了,“幽默”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所焕发出的无穷魅力。

一、创设欢愉,笑声中引趣

幽默,能调节课堂上紧张的气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幽默,于和谐的情境中,瞬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自然有滋有味。诚如英国学者鲍门所说:“理想的老师应当达到艺术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

执教《玩出了名堂》一课时,当时的电视台正热播动画片《猫和老鼠》,孩子们晚上在家几乎人人观看,白天在学校便交口议论。上课伊始,孩子们的热议依然意犹未尽,根本无心上课。我提高声调:“小心啊!猫和老鼠来了,快缩起脚。”学生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待笑声稍小,我笑中带疑:“你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那谁能说说它们玩得怎么样,让我也分享一下你们的快乐。”顿时,教室里欢声雀跃,讨论热烈,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回答自然也是异彩纷呈。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小结:“哦,它们玩得很高兴、很搞笑,我的看法可与你们不一样。”我故意停下来。学生急于知道我的看法,一个劲儿催我讲下去。我顺水推舟:“我觉得,它们玩得很专心,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友谊,这令我佩服。但是,还有它们没玩出来的。”生笑:“是什么?”我适时出示课题:“大家读一读课题,看看我说的对不对。”生很整齐地读。我进一步激发:“我们再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又是怎样玩出名堂的?”学生带着问题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了。

二、搭桥铺路,笑声中理解

幽默,有时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的桥梁,把抽象的内容趣味化、形象化,能使教材深处的内涵凸显出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登堂入室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幽默,将教学的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达到“雅俗结合”的境界,化难为易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我执教《蜜蜂》一课,上课时间是上午第三节。由于前面连续上两节课,学生感到很疲惫。当读到“蜜蜂不会迷失方向,靠的是本能”时,学生对于“本能”这个词颇为费解。恰在此时,我发现班上学生苇鸿在打盹。“苇鸿,”我语调平缓却十分认真地说,“现在请你蒙上眼睛走上二楼。”他惊慌失措地站起来,茫然地看着我。我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并加重语气:“你行的!”“我真的做不到,老师。”他睡意全无,满脸可怜与求饶。“哦,苇鸿不行,那大家读读书中五、六自然段。看看谁行,它是靠什么办法做到的。看出来以后,告诉苇鸿。”还没等别人回答,苇鸿抢先:“蜜蜂行,它靠的是本能。”“对了,这是本能,就像我们人打盹时会不自觉地点头,天气冷了我们会打寒颤一样。”他低下头,压低声音说:“刚才我开小差了。”“你有点疲劳了,对不?给你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说说你遇到什么事,令你有本能的反应。”苇鸿:“被蜜蜂蛰了,很痛,我会不假思索地拍下去。”师:“大家也有类似的遭遇吧,请把它写下来。”孩子们听了,立刻发出会心的笑声,他也笑了……这一个小插曲,使孩子们精神大振,师生融融乐乐于一堂。于诙谐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悟等能力。“本能”,苇鸿会了,全班学生会了。

三、引申归谬,笑声中识误

学生出现答案错误或遇到学习障碍,在教学中是家常便饭。直接指出错误或授以正确答案,效果未必佳。若幽它一默,引申归谬,即首先假设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答案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答案的错误,这种做法更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顿悟,获得正确的认识或知识。

对于“小村庄”的概念,农村的孩子再熟悉不过了。农村的孩子一放学,常常满村子乱跑,好奇心驱使他们往人堆里扎,或听个故事,或学个谚语……执教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品读“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一位学生读得声音高扬。我开玩笑地说:“哟,真是‘大水冲倒了龙王庙’,你是不是认为‘龙王庙’连同村里的人被洪水冲到东海龙宫里了,正和龙王一起喝茶聊天,十分可喜?”此语一出,骤起笑声一片。生:“不是这样的,是村民的乱砍滥伐引起了这场灾难,是可悲的。”我因势利导:“是啊,这场灾难令人心痛,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该怎样读这两句话?”这个孩子再读时,眉头紧锁,语气沉重了。谈笑声中识误,在识误中获得准确的语感。

四、春风化雨,笑声中怡情

教学幽默,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和领悟文中蕴含的情感美,使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塑造起美的心灵和情操,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要知道,化雨的是春风,并非响雷。我们应该寓情感升华于生动教学之中,寓哲理于诙谐幽默之中。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的孩子更是“野性十足”,课间简直把操场给跑翻了。我执教《桂林山水》第二课时,刚上课,学生涌进教室,有一男生满头大汗。我灵机一动:何不把情感教育渗透进去!我对该生说:“满身的汗臭味,要不要扎进漓江里洗洗?”众生都咯咯地笑,该生冲着我笑:“才不要呢,漓江的水那么美,我舍不得。”“它美在哪儿?”“静、清、绿!”他撅起嘴骄傲地回答。“那,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该生读得有点仓促。“我怎么觉得在你面前是奔腾向前的大河,”我特意放慢语速,加重语气,“还是你给助力的?”学生又笑。我又让该生读,这回读得既静且清又绿了。我满意地点头:“这水太美了,以致你都不舍得跳下水,搅浑她了。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实践证明,一堂充满幽默、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学生最爱的课堂,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的课堂,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堂。语文离不开生活,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那么没有幽默的语文课堂也是枯燥的。幽默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上一篇: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下一篇:返璞归真,探寻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