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企业实践对中职教学如何适应企业需求的探讨

时间:2022-09-22 05:56:37

基于教师企业实践对中职教学如何适应企业需求的探讨

摘要:笔者通过下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实的了解,从企业实践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身体力行的岗位实习中深感当前中职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必须从企业对用人需求的实际出发,促进中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企业实践;企业需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09-02

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除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也包括教给他们一技之长,传授真正能帮助他们在岗位上立足成才的技能。中职教师作为学生的最直接的传授者,不仅应该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下企业实习是提高教师实践经验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必须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进行企业调研与岗位实践。笔者2014年和2015年暑假分别到广州艺强电器公司和阳江太仕模具有限公司进行岗位实习。

一、企业实践与体会

广州艺强电器公司和阳江太仕模具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家电类、汽车类注塑、压铸和五金模具制造。为了使教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给合,笔者在工厂一些对应的岗位进行实习。在岗位实践中,工作场所由学校教室、实训室转到工厂车间,面临高温、噪音、粉尘、油污等环境的考验,工作时间长且劳动强度大,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感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工厂实际应用知识存在差距,笔者虚心向企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请教,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与应用,将自已教师身份转变为学生身份;有时发现在车间接触的新设备、新工艺是教材上没出现的,拓宽了的视野及知识面;体验企业文化,主动接受企业诸如安全第一、时间就是金钱、产品零缺陷等企业经营理念的熏陶,以一个“企业人”严格要求自已;做好下企业实习日志和总结,每天带着问题和计划进行岗位实习,从生产现场收集一些教学案例为以后的教学作准备,充实课堂教学内容,采取“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工作学习方式,使个人的实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总之,企业实践的过程是辛苦的,但从实践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受。

二、从企业实践中分析目前中职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通过在企业实践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身体力行的岗位实习,从一个中职专业教师的角度出发,笔者深感当前中职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三个脱节:(1)教材与企业实际应用知识之间有脱节,如中职学校数控模具专业开设Pro/E课程,但现在模具企业普遍使用的开发软件是UG;(2)教学计划中所设计的能力要求与企业真实岗位上的能力要求有脱节,如岗位上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往往在我们教学设计能力中被忽视;(3)专业实训项目与企业岗位实操有脱节,学校实训项目只为知识的掌握而设立,且教材编写的实训内容往往又落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技术的有效性。造成以上差距的原因是传统的中职教学普遍存在“三个中心”的现象: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三个中心容易造成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思维受既定教学大纲的束缚;教材受出版周期等影响容易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以教师为中心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三、从企业需求出发促进中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对中职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面窄、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差、职业素质差等问题,对中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1)关于加强安全教育的建议,安全是企业极为重视和敏感的问题,企业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企业建议学校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建议,中职今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定位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一线员工,这种提法好于操作工,对一线员工的要求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驾驭设备的能力,同时还有拓展其它领域相关知识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上手快,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3)关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建议,工艺技术往往需要依靠设备来表达,中职学生对设备的认识广度、深度和可操作性上存在明显的缺陷;(4)关于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建议,新招聘中职毕业生中普通缺少一种吃苦耐劳、团结协助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制造企业的工作环境是艰苦而紧张的,许多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和相对枯燥的工作环境,思想上比较懒散,容易懈怠。

通过教师下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需求,我们必须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1)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点分别为提高职业文化素养的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三部分。通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循序渐进、螺旋的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及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2)配套教材任务化:根据企业的发展,定期地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改进教材内容,把最新的东西不断地加入到新的教材或讲义中去,使用教材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形式编写,强调实用性的原则。(3)教师队伍双师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很重要,教师需定期更新知识,接受最新技术的培训,了解新的技术需求,将之融化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使教学跟上时代步伐,做一位“双师型”和“教练型”的中职教师。(4)实训环境企业化: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中,制订一整套有关专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等制度,并在制度执行中,注重管理的精细与效能,保障专业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按照企业的标准布置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环境,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按劳动组织方式组织教学,采取生产性项目教学模式,引入企业5S管理,学生上课穿工作服,课前课后开班组会,例行安全与质量教育,教学过程生产化。(5)质量评价社会化:职业教学的质量通常以学科考试成绩来评定,评价体制单一,忽视了学生其他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学中应该尽量引入社会评价体系。

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掌握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同时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高了个人实践能力,也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实的了解。下企业锻炼过的专业教师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根据他们在企业的实践经验,适当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引入课程体系中,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邓人芬.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如何实现校企双赢[J].知识经济,2011(05).

[2]邹彩梅,罗瑞红.关于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习的实践与研究[J].广东教育,2013(12).

[3]董波.中职教学不能再是纸上谈兵[J].河南教育,2013(03).

[4]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上一篇:坚持“五个创新” 践行核心价值 下一篇: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