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人的婚姻权益

时间:2022-09-22 04:30:39

关注老年人的婚姻权益

巫昌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婚姻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第五――八届全国妇联执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于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侵犯老年人的权益特别是婚姻权益的事例仍时有发生,并且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新情况。进一步维护老年人的婚姻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编者按: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和睦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位老年人所希望的。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除了子女的照顾孝敬外,有一个可以互相依靠的“老伴”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现实当中,老年人的再婚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涉。关注老年人的婚姻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尊老敬老的切实体现。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带有世界性的趋势,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显得更为突出。据初步统计,老年人已经有1.4亿多人,而且每年还以2.8%的速度急剧增长。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我国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老年人为革命贡献了青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民族培养了后代,当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理应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维护老年人权益,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不同方面为老人提供了法律保障。宪法在规定男女平等原则的同时,还规定了儿童、老人、妇女受特殊保护的原则。其他法律如婚姻法、继承法特别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宪法的精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侵犯老年人的权益特别是婚姻权益的事例仍时有发生,并且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新情况。我们要面对新的形势,采取必要的对策,进一步维护老人的婚姻权益,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侵犯老人婚姻权益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老年人在婚姻方面更加追求精神生活,对离婚的罪恶感有所削弱。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再婚的愿望日益强烈,人们对老人再婚的态度也越来越宽容。应该说主旋律是健康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老人的婚姻权益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调查,丧偶和离异的老人,有69%的人有再婚的愿望,但实际上再婚的只占6%。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发生在身边的侵犯老年人婚姻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李某是某部队的领导干部,与妻子离婚后单身生活了6年,当他回到住处就感到十分孤单。离休后,他身体日益虚弱,身边又无人照顾。早年虽收养了一对儿女,但他们都已成家另过,很少探望,更谈不到对父亲的关心照顾。李某多么渴望身边有个老伴。这时候他认识了本单位的女同事宋某,58岁,丈夫在几年前病故,她虽有个女儿,但远在云南。两位同病相怜的老人走到了一起。经过半年的交往他们终于结成伴侣。为了不惊动大家,他们只是悄悄地举行了婚礼。李某收养的儿女得知消息后,便一起出动,到家里兴师问罪。说父亲再婚没有通过他们,他们不同意。宋某的女儿也来信表示反对,她指责宋某的行为是“对父亲的一种背叛”。双方的子女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李某的儿女干涉父亲再婚不成,就采取种种恶劣手段,对老人再婚后的生活加以干扰。如,趁父亲不在家时撬门而入,把冰箱的食物席卷一空,然后把冰箱门打开扬长而去;当面辱骂继母,甚至殴打继母。李某想通过法律解除收养关系,但又受到本单位某些群众的非议,说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风流什么”。这位部队的老同志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旧思想束缚下,为照顾影响,只好一再让步,恳求子女谅解,但是子女的干扰仍在继续。可悲的是宋某实在忍受不了李某子女的干扰,不得已和李某离了婚。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夫妻就这样分了手。

案例二:某厂女工王某,年轻时丧夫,和独子小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小强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到了28岁还没有结婚。只好从王某的农村老家找了个姑娘结了婚。为了解决住房问题,王某在18平方米平房旁边盖了一个小棚子,自己暂时住在那里,把18平方米的大房子作为儿子的洞房。但是儿子媳妇并不领情,常为房子问题发生争执。小强工厂里有个老工人,老伴病故,子女都在外地,身边无人照顾。小强灵机一动,就想把母亲介绍给他,一方面帮助了别人,另一方面母亲的住房就归自己了,母亲的生活费、医疗费就可以不用承担了,还可以借此索取一笔“彩礼”。王某不同意,小强逼着母亲嫁了人。过了一年,老工人因病去世,王某无处可去,找小强要求搬回来住。小强竟然说:“你已经再嫁了,有困难找他家去,与我何关?房子已经归我了。”王某伤心欲绝,无奈只好把小强告上了法庭,要求住房和每月支付赡养费200元。法院经过审理满足了王某的要求。官司虽然胜诉,但母子间的亲情却荡然无存了。

由上可见,侵犯老年人的婚姻权利,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反对老人再婚,这是主要类型。有的子女千方百计地制造障碍,甚至干扰老人再婚后的生活。案例一就是这种情况。二是包办老人再婚。这种类型虽然数量较少,但情节十分恶劣,如案例二。买卖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子女的婚姻索取彩礼,现在竟然出现为了私利强迫母亲再婚。这种类型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究其原因,干涉老人再婚,主要是受封建的传统观念影响,特别是对母亲再婚总认为是一种伤风败俗的事情。那种“好女不嫁二夫”、“女子从一而终”旧思想的阴影并未完全消除。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有了很大的改变,注重经济利益,这就给婚姻蒙上了功利色彩。案例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小强所以强迫母亲再婚,其目的无非有以下三点:一是为了霸占母亲的房屋,把母亲赶出门,儿子可以合法地占有母亲的房产;二是为了甩包袱,把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卸给别人;三是为了向对方索取一笔彩礼,经济上有所收益。在这个案例中,人们只见私利,不见亲情。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的倾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置人性、道德、亲情、法律于不顾,强迫母亲再婚,甚至有的拐卖自己的母亲。这些都是这种倾向的表现,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维护老人婚姻权益应采取的对策

老人再婚往往遇到三种阻力:一是社会偏见。旧中国是一个封建古国,封建的婚恋观影响深远。老人再婚特别是母亲再婚,社会总有些看法,不支持或加以反对。二是子女的干预。在家庭内,子女干涉父母再婚是普遍现象。当然,现在除了反对父母再婚,又出现了出于私利包办父母再婚的现象。三是自身的懦弱。案例一就是一个典型,李某本来可以请求法律帮助,但他由于受旧思想的影响,只好妥协,结果酿成了悲剧。因此,我们采取的对策,应当从两个层面入手。一个是道德层面,一个是法律层面,主要有三个环节。

1.努力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在社会上进一步消除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庭内应该排除子女和亲属们的一切干扰。对老人自身应该强化他们的斗争意识。要在全社会,进行家庭美德宣传,进行法治的宣传。应该指出,宪法、婚姻法所规定的婚姻自由是全体公民享有的权益,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2.强化法律的保障作用

(1)完善立法。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新补充的第30条就是针对老人婚姻家庭权益所受到的侵害而作出的规定。它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不许干涉老人的婚姻权益;二是不许干扰老人的婚后生活;三是不能因为老人再婚而逃避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当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在修订之中,人们期望在这部法律的修改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保护老年人婚姻家庭权益的内容。

(2)严格执法。婚姻自由既然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就应该严格执行。谁违反了这一条,就应该依法制裁,从而可以保障老人的婚姻家庭权益能够充分的实现。

3.省略

上一篇:揭秘公诉“世纪贼王”张子强 下一篇:补助成倒贴,“集体研究”为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