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助成倒贴,“集体研究”为刁难?

时间:2022-10-15 04:29:02

补助成倒贴,“集体研究”为刁难?

编者按:前不久,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维权事件给了相关部门一个巨大的警示,但如今,又出现了重庆万盛区文广局退休职工王新声花80元领取79.52元补贴z他们作为个案被关注了,但更多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值得“集体研究”的弱势群体,什么时候能得到集体关注和重视呢?

关键词:补贴 集体研究 敬老

文章伊始,做个小调查:花上80元车费,坐上老远的一段车程,费上一大堆手续,取上79.52元的补贴。这样的活你会干么?

相信各位看官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不!甚至暗自在想:别说还要贴钱,即便是不用掏车费,就那颠簸的车程加上繁琐的手续,都足以让人对着那么几十块钱的补贴望而却步。的确,这还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去做这样的事啊?不过今天笔者的文章中所涉及到的那位大爷却做了这件事情,他并不傻,也没有说因为锻炼身体而刻意为之。为什么这样做?只因为面对房管所霸王条款时候的无可奈何。

这么一件怪事发生在重庆。退休职工因为房屋拆迁与房管所签订合约,从即日到房管所为其找到居住房屋为止,每月获得补偿79.52元,随后区房管所将2008年12月之前的补贴款一次性给了他。而到了2009年元旦,区房管所提出修改合约,随后几经协议房管所承诺可以继续履行原合同,但加了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王大爷每月亲自到万盛领取。

79元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几包烟钱,不够上一次好餐厅、不够买件名牌衣服;79元对于一个退了休的、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老人来说,可能是他一周的饭钱、一个月的水电气费。然而当一个老人指望着这点钱稍微补给一点家用的时候,却遇到了职能部门百般刁难万般阻挠。虽然这笔钱对于老人来说是应得的,虽然这笔钱对于一个职能单位来说是九牛一毛。

不能办张卡定期转账吗?领导说“不”。不能一次付清吗?领导说“不”。缘何?集体研究决定!

一个集体研究的决定使一个退休老人得到那点应得的小钱的愿望成为了泡影;一个集体研究的决定让一个退休老人必须数次奔波于匆匆的行程中甚至还要贴钱;一个集体研究的决定使一个退休的老人在晚年的时候却仍要面对这样的无奈与辛酸。我无法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我同样不明白这个集体是在如何进行所谓的“研究”,我更不明白这个集体研究的决定为何会对一个可怜的退休老人这样为难。在老人面前他们是强势的,他们是霸权的,他们是毫无人道主义精神的。所以才会有这么一个决定,这么一个让老人对这样一个机构失望的决定,甚至于让老人逐渐对于周围的一切产生失望的决定。

“把群众当亲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这些都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一种理念,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公仆理念。办公室比老百姓住房还大,却仍旧挂着集体的名义折腾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退休老人,试问这样又如何对得起人民公仆这样的称呼?要把群众当亲人,试问这位所长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爹妈的吗?退一步来讲,即便诚如该所长而言这个措施是集体研究所定,那么面对着群众的切身难处而不知道灵活变通,这样的行为难道还不能显示出该所的同志有些呆板甚至愚蠢吗?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一个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父母官,却在面对退休老人一个并不过分的要求的时候,以这样一种姿态、这样一种作风,又岂能不寒了老人和社会上众多仁爱之士的心?

现如今的社会年龄结构已然决定了老年人会占据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群,尊老敬老必然应该成为社会上大力提倡的美德加以传诵。而不论是职能部门还是服务机构,就应该更加人性化地多为这些老人考虑。因为我们应该清楚,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如今不敬老,将来又何来人敬我?但愿80元车费领79元补贴的寒心事不要再成为老人的无奈、年轻人的尴尬,这样的社会才能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不是吗?

新闻后续

“万盛退休老人领79元补贴要花80元路费”事件,9月24日有了最新进展――万盛区委、区政府向《重庆晚报》通报称:该区已经正式启动行政问责程序,责令区房管局写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区通报批评;免去房管所所长王世明的所长职务。

据悉,根据王新声老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区房管所已决定将他的租房补贴,由原来的“亲自上门”领取,改为通过银行转账。9月23日中午,区房管所还和老人重新签订协议,将租房补贴由原来的79元/月涨至250元/月。区房管局还将按照拆迁安置政策,近期在万盛为老人解决租赁房,让老人住有所居。

上一篇:关注老年人的婚姻权益 下一篇:“集体研究”遮羞布的背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