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22 03:58:29

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为教师制定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从而保证学生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 自我发展 调查 分析 对策

一、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调查与分析

为深入了解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本研究在参考杨京智的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用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业期望和发展目标等情况。调查对象共120人,涉及ZJY职校机械、电子、珠宝、汽修、计算机和会计六个专业,涵盖一至三年级学生。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20份。

1.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任务调查

表1 ZJY职校学生学习目的调查表

选项名称 选项 选择人数 比例

你到职业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知识、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 62 52%

打好基础,准备升入高一级学校 26 21%

没有什么目的 21 18%

其他 11 9%

在调查问卷中,有73%的学生对选择职业学校的目的明确,为自己确定了就业或升学目标,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时会比其他同学主动一些。有18%的同学对自己选择职业学校的目的不明。

表2 ZJY职校学生学习任务调查表

选项名称 选项 选择人数 比例

你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学习知识和技能 72 60%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19 16%

学习基础知识 14 12%

没有什么任务 11 9%

其他 4 3%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对自己承担的学习任务的认识,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很清楚知识和技能对于职校毕业生的重要性,该项选择符合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特点要求。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其他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升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情况与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不相匹配。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可见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注意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特点,沿用初中的学习思路,因此这一情况如不及时改变,不利于其在职业学校的成长。

2.学生职业期望和发展目标调查

表3 ZJY职校学生职业期望调查表

选项名称 选项 选择人数 比例

你毕业后,希望

自己的工作是什么 从事一线生产技术工作 30 25%

从事一线营销服务工作 32 27%

在办公室担任行政工作 39 32%

无所谓 14 12%

其他 5 4%

对于自己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52%的学生愿意从事一线生产、销售等岗位;而在笔者对企业进行的调查中,有89%的企业希望职校生从事一线生产技术工作,这反映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期望过高,职业定位不准确,也可以看成学生对就业信息、职场需求了解偏少。

表4 ZJY职校学生职业发展目标调查表

选项名称 选项 选择人数 比例

就业后,你的职

业发展目标是什么 成为优秀员工 27 23%

成为管理人员 21 17%

成为技术骨干 18 15%

积累一定经验后找更好的工作 31 26%

积累一定经验后自主创业 14 12%

没有什么目标 9 7%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到,有90%以上的中职学校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就业后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在访谈中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没有具体计划,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评价较低,不知道如何参与就业竞争,不愿意或不敢参与就业竞争,有自卑心理。

二、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特点

1.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目的

职校学生在经历了中考的挫折后,普遍能够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的从初中时代以升学为主调整为以就业为主。还有少部分学生并没有放弃升学的希望。以上两类学生能够有较清晰的学习目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强,一般能够顺利完成职业学校的学业。但也有18%的学生对自己选择职业学校目的不明,有可能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这部分学生中途辍学的可能性比较大。

2.对学习任务的认识不够全面

职校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二是有部分学生从初中阶段那种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的学习状态进入到职业学校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感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不少学生的学习生涯里,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学习最直接的呈现形式就是分数或排名,这些在职业学校逐渐淡化。职业学校注重强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不知从何入手去学习。

3.职业期望较高,但缺少职业规划

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期望较高,但很多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学习特点和自己的人生缺少正确认识和合理规划,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足,对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缺乏认识,不知道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期望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要做哪些准备。对自己目前的学习和生活得过且过,对自己的将来只好是随波逐流。

三、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对策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为提高就业质量打好基础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发现不足、挖掘潜能。系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了解社会:在一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调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涉及职业岗位群分布情况、就业要求、就业环境、薪酬水平和发展前景等情况;在二年级,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具体体验企业生产环境和管理特点,帮助学生找出自身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并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这些差距;在三年级,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为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对自己和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较全面的认识和较准确的定位,从心理、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做好就业准备。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成为德能共进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开设了职业道德课程,但学习方式是从理论到理论,考核主要表现形式是分数,教育方法陈旧,脱离实际,不能承担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在实习实训中培养。在实践中,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认识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在学生实习实训中,既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和义务,更要让学生看到不履行岗位责任和义务时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将岗位要求内化为职业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3.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发展

就业创业教育是以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素质、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为主的教育。通过见习、实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个人能力、素质与就业岗位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就业岗位与薪酬水平、发展空间的联系,并帮助学生及早确立职业理想,学习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为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自己应该在心理素质、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做哪些准备,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准备工作一一落实到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编写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第1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试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