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恶意竞争招致今日报应智联招聘资方紧急换帅改将

时间:2022-09-22 03:30:34

智联招聘连年亏损,一朝扭亏为盈,却又爆发人事地震。事件看似偶然,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一种必然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剧震,让赵鹏和余用彤都委屈得想把心掏出来。

7月30日,北京东四环大望路SOHO现代城的上岛咖啡,已被解职的原智联招聘公司CEO赵鹏在这里把自己刚刚经历的戏剧性冲突称之为“家丑”。

“‘珍珠港’都被人袭击了,我现在很难穿着燕尾服面对媒体和公众”。赵鹏称自己曾与智联招聘前CTO余用彤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余主动辞职,赵不公布离职的原因。赵鹏还爆猛料称,余用彤在上海办公室对某女员工有不恰当行为。

同一时期,余用彤也招集一帮媒体,否认了所谓的“君子协定”之说。在他看来,智联招聘发生内讧的起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赵鹏的个人问题。“前一阵子,赵鹏对公司动手,我们IT部门被他裁掉一批人,其中包括我在北京的得力助手Peter Zhang。可以在十分钟内用三种修辞方法开除掉我们三个高管。我不去否定他。我赞扬他的口才好已经不错了。”余用彤公开表示这次冲突“绝对不是股权问题,真要说的话,是心态问题。赵鹏会后悔的。” 对此,万端数据分析师于明对《IT时代周刊》表示,从双方事后的反应来看,这场闹剧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作为职业经理人的CEO派与投资方的期望有差距,而年轻气盛的赵鹏在被投资方解职后又有些情绪化,他的过激行为引起了投资方强硬的高调回应。

赵鹏与余用彤之间的冲突和裂痕最终以极具戏剧化的形式爆发了。无论其结果如何,二人间的冲突意味着智联招聘公司管理层与投资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矛盾激化

7月23日下午,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国内招聘网站三巨头之一的智联招聘公司员工接连收到两封令人目瞪口呆的公司邮件。第一封内部邮件以CEO办公室的名义,宣布罢免CTO余用彤、副总裁罗义华等高管职务,并宣布CFO郭建民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第二封来自董事会授权的邮件则宣布解除CEO赵鹏等四人的职务,并澄清第一封邮件提及的余用彤等四人留用的消息。

据余用彤事后称,当日下午他接到被赵鹏“解除一切职务,予以开除”的邮件时,他一点都不担心。“当时我已经知道董事会把赵解聘了,就是说他没有这个权限了,所以我没当回事。”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两封邮件发出之前,赵鹏与董事会之间就已经“激烈交火”过。

7月23日清早,有一群人冲到智联招聘北京办公室,把智联大股东Seek派驻的一名董事及股东麦格理投资银行董事丹飞立堵在门口。赵鹏被认为是此次冲突的幕后主使。

随后,两名董事找来律师,最终一同进入到公司总部办公室。接下来的结果是。CEO赵鹏被解职。而这一系列动作都发生在赵鹏发出第一封邮件之前。

7月26日早上7点多,智联招聘2500名员工们还没到办公室,但他们的信箱里已经躺着一封新邮件。这封群发给公司内所有员工的邮件主题为“董事会通告”,其宣布投资方代表将出任执行董事,暂代CEO职责,并列出了开除CEO赵鹏等4名高管的几个理由。

随后被罢免的赵鹏以个人名义向全体员工发出邮件,公开承认公司“管理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经营管理思路上的分歧”,并称董事会的免职邮件“出乎其本人预料”。他还就董事会发出的“董事会通告”中对自己的指责分别予以反驳,称“作为高管中持有期权最多的人,一名CEO不会阻碍公司上市计划”。对于“侵占公司财产”,他回应“也许有人这么干过。本人没有干过”。对于“在公司内部散步谣言”,他则回应“莫须有”。

这4封公开邮件,就管理层与投资方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有目击当时情形的智联招聘员工告诉《IT时代周刊》,那几天,紧张的空气一直笼罩着公司。据他称,为了避免双方更激烈的冲突发生,26日下午,在智联招聘总部所在的复星国际中心楼下及公司办公所在的6楼甚至安排有共计数十名穿着成套防爆服装的保安。

直至7月27日,澳大利亚Seek公司在澳洲证交网挂出公告,称智联招聘正处于更换CEO的过程中,并正在制定过渡阶段的管理层安排。董事会已经解除原CEO赵鹏的职务,确认了丹飞立出任公司的执行董事、代行CEO职责的任命。这场突如其来的“内讧”,方才暂时告一段落。

投资方很失望

世纪证券分析师吕丽华认为,智联招聘管理层的内讧很可能是因为业绩问题引发的。她指出,利益或者权力分配不均,就可能会引发公司的派系之争。

据了解,自1999年起至2008年,智联招聘在10余年的时间内先后共有过五轮融资,迄今先后有五位CEO执掌智联招聘,即王三强、张颖、刘浩、赵鹏和丹飞立(出任执行董事,代行CEO职责)。智联招聘的每一轮融资,新的投资方都计划按照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安插管理层。

自从2006年智联首次接受了澳大利亚最大网络招聘公司Seek2000万美元的投资后,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不断下滑,话语权随之被一点点减弱。到2008年,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集团有限公司与Seek联手投资约1.1亿美元。

据智联招聘前CEO刘浩公布的数据,在1998年,公司的股权比例为Seek与麦格理集团、其他股东“4:3:3”。此后,Seek方面陆续收购其他股东手中的股权,目前占公司股份比例58.6%,以此推算,公司管理团队所持公司股权已经不到15%,这意味着公司管理层已基本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投资方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在2009年8月下旬,刘浩突然从CEO任上离职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此后,以COO职位接任CEO的赵鹏,仅持有智联招聘的期权,没有股份,也不是董事会成员。当时业内普遍认为,智联的连续亏损已经让投资方失去信心。

在类似的情况下,投资方失去耐心而上演戏剧性逼宫之事也非罕见。2008年底,炎黄传媒董事长就曾遭遇风投为首的董事会的硬性罢免。2009年,中华英才网原CEO张建国和前程无忧原CFO吕自强分别在年初和年末的离职,都源于投资方的发难。

然而,据此前Seek公布的财报显示,2009年,智联招聘税后经营亏损从2008年的1.7亿元下降到9280万元,下降幅度达到90%。2009年第四季度智联招聘实现盈利,今年第一季度其网络招聘广告收入超过1亿元并持续实现盈利。因此,让业界特别费解是,公司高层为何在盈利状况好转时期自乱阵脚呢? 行业分析师苏会燕认为,“招聘网站其实是有季节性因素的,一季度是人事招聘的高峰时期,所以业务签单量也会比较大,而到第二季度则会通常是公司运营调整时期。”近期国内外很多大企业缩减招聘职位,导致招聘网站的大宗客户板块遭受打击。

另有分析指出,近两年来,整个招聘行业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快速发展,这与从几年前海外投资方杀人国内网络招聘业的竞争,并一度对这块市场有较高的回报预期,有着鲜明的反差。

不过,于明从以往类似事件的后续发展分析认为,智联招聘的这场人事闹剧虽然导致公司短期内在业界树立了负面形象,但此次事件对用户来说,对公司运营、业绩等都是微乎其微的。况且业界向来以成败论英雄,只要智联今后拿出好的业绩,还是会得到认可。

收拾残局

网络招聘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最具成效的商业模式之一,这其中以美国Monster最为成功。中国网络招聘的基本模式就来源于Monster。1997年,中华英才网率先在中国复制了Monster的商业模式。之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也加入了模仿的行列。

2005年之前,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融资,行业三足鼎立局面基本形成,三巨头混战也自此开始。三家竞争者选择了一致的策略:不择手段地迅速打败竞争对手,之后再盈利。尤其在2004年9月29日,前程无忧成功地登陆纳斯达克后,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加上来自资本的压力,年轻的招聘网站管理者们渴望用最快的速度实现目标,最终他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策略:靠广告换取市场份额、用价格战打压对手。

在火药味四处弥漫的2008年,智联招聘、中华英才、前程无忧在互联网上的品牌广告投放金额分别为1.1亿元、5000万元、2000万元。在金融危机之前,三大网站烧钱规模颇为惊人,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据尼尔森一份报告显示,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分列2008年Top5广告主的前三名和前五名,两者的广告投入按广告刊例价计算分别达到了3亿元和2.7亿元。

竞争并不仅仅停留在市场推广层面,针对客户的价格战也属行业常态。300美元(约合2000元人民币)是美国Monster一个普通职位的价格,在中国,最便宜的职位只要20元人民币。 据媒体报道,智联招聘在2009年搞倾销策略,其价格越来越低,比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等同类都要便宜,这不但让其在收入上无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同时也打击了自己的品牌价值。于是,几年来只见疯狂的市场投入、激烈的价格战,公司成本和投资人的利益都被抛在了一边。本来前景喜人的网络招聘行业生生被这种恶性竞争做垮。

一方面,招聘网站的管理者们被他们所奉行的“简单速效”策略所挟持,陷入恶性循环,疲惫却不能放手。另一方面,作为海外投资者,Monster和Seek万万不会想到,海外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运作会如此惨不忍睹。投入太多,收获太少,没有投资者愿意长期忍耐下去。

在采访过程中,本刊记者经常听到业界人士的抱怨,即国内招聘网站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家很难靠自身的力量转危为安。同时海外投资者们往往也受到了经济危机冲击,难以支持招聘网站继续烧钱。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降低市场投入,会丢失相应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降低就意味着距离上市、再融资的机会越发渺茫。总之无论对投资方还是从业者来说,这都是个令人绝望的行业。

事实上,早在2009年,诸多投资方就已经有所动作,几个招聘网站CEO就曾因此先后离职。而最近发生的智联招聘高层震荡再一次证明,投资人的耐心有限,他们要着手亲自规整这一已被做坏了的市场。

上一篇:社交网站火爆引企业垂涎 在线营销迎来光明前景 下一篇:科技美梦幻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