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往昔、立足现实

时间:2022-09-07 07:50:49

有人说,历史是与过去打交道,与死人打交道。此事一点不假,可是学历史最大的好处是:吸取别人(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国)最惨痛的教训。现在,我仅以我校实际情况出发,谈谈我校的历史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纠正学生厌学的一般作法。

一、了解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的教育也受到了社会不良因素的冲击。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不少个体经营者的财富增长与受教育的程序成反比。不用很高的学识就能挣大钱的观念也感染了子女,以至于部分学生无心向学。加之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难,使得社会读书无用论抬头。所以学生深受此影响,厌学心理就形成了。

(2)社会影响

我市属于中小城市,由于教育部门的领导们的短视,因此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不够。中考不算入升入的成绩,使得初中学生认为非考科目,“不学也罢”的心理非常严重。于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论观在他们心中形成。这种“功利心”驱使学生对历史提不起兴趣。

(3)家庭原因

本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其学生的父母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总体上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子女负担相对较重,因此部分家长双双外出务工,部分家长则是个体经营户或农民。可以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空白的。平时根本就无暇过问,即使问起,也往往是只问结果,而不问过程,更想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如何,以及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等等。缺乏一定自制力的中学生们在缺乏心理支持和家庭温暖的境遇下,其心理都极容易偏狭和孤僻,对学习的兴趣就更不知从何产生了。

(4)深切的相互影响

相同的体系形成相同的认识,如果属于同一群体的学生会相互感染,最后产生群众厌学现象。

(5)老师的问题

很多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错误的认为历史课只要认识几个汉字的人就可以胜任,导致历史科的老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老师的授课就成了“照本宣科”,成了真正的“念书”。导致“学识者”叭下一大片的情况。

(6)分班问题

只要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都有上进的心理。但在本校的教务工作中,初中升入高中在分班的问题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分班。于是,千差万别的所谓飞机班、火箭班,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使学生的信心大受打击,失去了进去的心理。

对于学生产生厌学的形形的原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加以纠正呢?

二、制定学生厌学的对策

如何提高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转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职责。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第一,政府应首先重视

曾想起某思想家谈过:“历史上最优秀的决策人,他必须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专家”。政府不重视,家长也不重视,学生会重视吗?那当老师又能怎么办呢?因此,我们的教育大领导们,应该彻底地清醒的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历史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第二,父母应该对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不要给他们灌输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不要给子女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让他们好好的读书、学文化。

第三,学校应针对实际情况,提高历史教师的积极性。不要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的攀比去打击损伤老师的积极性。到头来,我想可能是顾此失彼。

总之,老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这是作为一位老师最起码的起点,这也是自己立足于学生,立足于现实最起码的道德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也应该建立一种联动机制,有利于相互沟通的需要。针对形形的学生厌学,有什么处理方法呢?我想不管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不可能有一个医治百病的良方。我的作法是“追忆往昔、立足现实”。

实际教学中,我问过学生这样的问题:(1)“你学历史有什么用处么”?答案是各种各样的,不言而喻。(2)再问“你学有所成,成为一名领导干部,你应该怎么做呢”?(3)“假设你能成为一名古董鉴别专家,你的想法是什么”?(4)“最坏的想法,你学无所获,将来是一名盗墓人,如果你有本事打开清代某一皇帝的墓葬,看到有金条、古董、青花瓷、你该拿什么呢”?(5)“即使你是一位家庭主妇,你家里给你传下的遗产有诸多的古董,你能鉴别吗”?(6)“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古钱币的收藏,你有知多少呢”?等等。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会利用这些话题来吸引他们参与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

学生需要自己总结,老师也要不断的对教学反思,“追忆往事、立足现实”。学生是活生生的主体,作为老师,难道你不知道学生会领悟其中的精髓吗?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体会 下一篇:让地理课堂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