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时间:2022-09-22 03:27:09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摘 要】 本文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工程质量安全。

【关键词】 新形势; 创新; 工程质量安全; 监管模式

近年来,建设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安全的总体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社会压力大、制约因素多,导致现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不适应的情况。如何根据工程的长期特点,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新机制,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是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必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当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面临的问题

1.1 监督机构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艰巨的问题。

一是任务重、规模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工程质量监管任务量大幅增加。但是,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是要求高、责任大。随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日益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旋律,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质量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各级领导高度关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外,从确保基本的结构安全到追求房屋功能合理、节能环保,老百姓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肩负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近两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工程质量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工程质量问题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提高。三是问题多、难度大。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工程质量通病仍然比较普遍,极个别工程质量低劣,甚至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同时,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工程建设主体多元化,行为复杂化,工程建设领域面临大量新问题、新情况,工程质量监管的难度很大。

1.2 监督机构的社会地位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质量监督机构被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靠收取监督费开展监督工作。这导致社会上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存在一定误解,把工程质量监督等同于类似工程监理的一般中介服务,甚至把质量监督机构看作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之一,给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体制不顺面临“断粮断炊”, 相关收费停止后,虽然有文件规定,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来解决,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县里财政困难,解决不了。各地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还面临着“断炊断粮”的危机。三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仅被委托行使质量安全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不包括行政处罚权。受政府委托下去执法,而建设工地的质量安全是动态的,你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不处理就很可能出事。但我们当时处理不了,得按程序汇报、层层批,批完可能就出事了。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造成发现问题只能采取下发质量安全隐患整改通知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威慑力大打折扣。广大监督人员也普遍感觉到执法时腰杆不够直、手腕不够硬,影响工作成效。

1.3 监督机构监督方式的适应性问题

监督方式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监督效能,目前的质量安全监督方式存在几个突出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工程质量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沿袭了十几年前的做法,实行以工程项目为单位、以定点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具体表现为:对每个工程平均使用监督资源,监管力度的不足逐渐显现,各地监管人员疲于奔命依然“跑不过来”,而由于监督力量不足,对需重点监督的工程投入不足;对工程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督不严;对单个工程的质量问题关注得多,对整个地区宏观质量形势把握不够;对具体的监督检查工作花大力气;与市场资质、招投标管理之问缺乏联动,企业在工程建设阶段的违法违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市场,对企业的惩戒作用不足;对构建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着力不多等。这种模式往往导致监督工作陷于微观,既不能充分体现政府质量监督的行政执法特性,也无法有效提高监督效率。

1.4 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工作责任心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大,监督的内容越来越多,监督的工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监督人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随着监督工作量的大幅增加,目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人均监督面积已从90年代初的3万平米增加到当前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米,人员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同时,存在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监督机构制度建设不完善,有的基层监督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接收过多的非专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有的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监督规定不熟悉,业务水平较低,也有少数监督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监督队伍的战斗力,影响了监督工作质量。同时,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使我们的监管力量更显薄弱。目前,政府实行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又对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监督人员工作压力很大,质量安全监督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2.加快监督机构改革,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督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执法属性,改进监督方式方法,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工作效能。

2.1 尽快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地位

监督机构承担着政府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的监督职能,执行的职责是行政执法的性质,监督机构应定位于准行政机构,应参照公务员管理或者说全额财政拨款。只有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改革为全额拨款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序列,才能真正履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职责,才能真正理顺政府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影响到工程量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保证政府执法的威慑力,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定位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机会,主动加强与编制、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尽快解决质量监督工作经费的保障问题。

上一篇: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方法探讨 下一篇:科学管理工程变更,有效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