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格拉苏蒂表厂参观记

时间:2022-09-22 02:59:53

副研究员、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分析带头人、全国首批专利信息师资人才

之前写过多篇文章,探讨在目前良好的市场需求下,国表如何突围。以及为什么短期内德国制表在国内声名鹊起。这次获得宝贵机会参观2013年巴塞尔表展,并到仰慕已久的格拉苏蒂工厂参观。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心理学上讲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我对于巴塞尔表展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大晴天的下午,满广场的白色郁金香和白色的洋水仙,和满广场的各种肤色和长相的钟表从业人士。露天广场居然有两个大酒吧,乐队演奏着欢快的音乐,各种肤色人种的钟表从业人士都在端杯畅饮香槟、啤酒、威士忌等各种酒精饮料。到了傍晚离开的时候随处可见喝的东倒西歪过马路的人。大型的国际展会如通信展也参加过多次,但如同巴展这样的场面真是给我震撼。感觉钟表真是个浪漫的行业。

相比于日内瓦表展历峰一家的独角戏,巴塞尔表展是表坛的大聚会,各位大佬Swatch集团、LVMH集团、劳力士、百达翡丽等一干大咖把每年的新品展示和订货放在这里。完全是钟表从业人员的盛会。

除参观展会外另一个让我兴奋不已的项目就是参观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格拉苏蒂公司表厂。国内凭私人关系参观过海鸥表厂,能到我非常喜欢的国际一线品牌工厂参观,是一行中的重头。

从瑞士和法国共有的巴塞尔机场乘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前东德最富的城市德累斯顿,入住的酒店就在著名的布吕尔阳台旁边。看惯了中国传统木质古典建筑,对于巨大黢黑条石配合精细人体雕塑的巴洛克西欧风格的德累斯顿城,几乎惊掉了下巴。

从德累斯顿驱车一个小时,穿过广袤的绿色原野和森林就到达了制表业大名鼎鼎的格拉苏蒂镇。格拉苏蒂镇即使在中国也大名鼎鼎,镇上从上到下格拉苏蒂、朗格、Nomos等一众品牌都安家于此。

参观共分为两个项目,格拉苏蒂制表博物馆和生产车间。参观格拉苏蒂博物馆是一幢很素雅的小楼,带队的格拉苏蒂的PR乌利女士介绍道:一楼是格拉苏蒂的制表学校,学生会在这里学习3年的制表课程。

我们参观的这天学校没有一个学生,据说是正在接受考试。整个博物馆不仅陈列钟表,介绍的是格拉苏蒂从事制表近200年间的兴衰历史,其中伴随德意志民族在近代史的经历。带队的乌利是非常干练充满活力的女士,懂德语、法语、英语,上下午连续讲6个小时还不累,但介绍到二战后期的历程却动了感情潸然泪下。视频介绍了二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格拉苏蒂作为生产军用精密仪器和钟表的基地受到苏联惩罚性的轰炸,几百年历史的小镇,遭受惨重袭击。而之后苏军进驻,基于通用的原因,将当地的工厂洗劫一空。因为当时战争物资匮乏,苏军几乎把灯泡都拧走了。

对于德国制表为什么在短短十多年就能够为中国国人所知和认可,我以前专门写文章讨论过。这次深刻得到了答案。

除了钟表领域,在通信领域我也有所涉足,也会去参加一些活动,几年前的一次活动中世界上第一大移动运营商的第二把总裁,讲了一段话。这位老兄如今已经身陷囹圄,但当年那段话让我深有领悟。他说为什么业余下了几十年围棋的老头,经常下不过打了几年棋谱子的小孩子。那是因为打棋谱代表着最优的模式,遵循这种最优模式,就可以取得成功。而历史上格拉苏蒂制表崛起也正因为选择了正确的模式。而当时的F.A. Lange先生到瑞士去学习制表,领悟到瑞士制表为什么独步天下,就是因为瑞士制表的产业技术分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并且越做越精。比如做指针的就做指针,做宝石的就做宝石托钻,做表盘的就做表盘。专家专家,越专越是专家。各种精良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成为最精良的瑞士钟表。

Lange先生把瑞士的这种模式带回德国,并通过格拉苏蒂镇加以实现。以前格拉苏蒂镇是一个像山西一样有矿产的地方,有丰富银矿,挖出来就是钱,居民都很富。但坐吃山空,银矿挖空了,老百姓就穷了。这个地方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就选择了制表业。

在博物馆一楼有一组展柜,展示镇里每栋房子里面都是一家工厂,专门生产一种零件。因为镇子很小,各家的口碑和声誉是很容易传播的。各家只有倾尽全力的努力做好,使得质量越来越高。格拉苏蒂镇制表的黄金年代是一战的时期,产生了大量极为精美的怀表和钟的产品。后来经历一战、二战,产品从奢华的显示身份的奢侈品变为追求坚固耐用的产品,代表如飞行员用于计算投放炸弹时间的飞行表,军舰和潜艇上用的船钟等。二战后,格拉苏蒂处于计划经济,生产简单款式追求实用和耐用的时计。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西德资本涌入,一位西德老板用一百万马克购入表厂。将生产的目标重新定位于一战前的精湛奢华钟表。所以现在看到的是十数年间格拉苏蒂的急速崛起,实际背后有近两百年长期的传统、技术、人力的积淀。在格拉苏蒂产品逐渐获得声誉后,西德老板将表厂出售给Swatch集团,这使得格拉苏蒂获得成为国际品牌的机会。如今已是Swatch集团Top3品牌之一(宝玑、宝珀)。

在参观工厂中,最深的印象是加工的工艺。技术永远是保证质量的基础,相比于ETA机心的大量冲压制造零件。格拉苏蒂自厂机心使用慢速的在水中用细若发丝的锯条整体切削零件的方式,避免了冲压容易造成的零件应力不平均,容易变形的弊端。格拉苏蒂表厂参观后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自厂质量,不仅机心,就是制造机心的工具(在地下一层楼专门制造)也会有专人制作。每年会有15人从制表学校毕业进入公司工作,其中12人制表,3人制作工具。而在公司里面制作工具的师傅穿蓝色工作服,制表师穿白色的大褂,等级森严。

另外印象很深的是格拉苏蒂标志性的自动陀双色GO标志,采取繁复的首先整体自动陀镀金,之后在双G标志上涂覆清漆,再整体镀银白色的铑。之后把双G标志上的清漆去掉,就形成了金色和银色分明的双色自动陀。格拉苏蒂的打磨特别是发条盒的太阳纹打磨是各个品牌中非常具有特色的,这次我也专门仔细的进行了观察。

本人喜欢直来直去,参观了一天巴拉巴拉问题提了几百个,说的我这个累呀,晚上品牌款待品尝德国啤酒和大肘子。恰逢GO品牌中国区副总汪久峰先生生日,大家纷纷致以生日祝福,大家喝的都很high。我更是不顾老婆的冷眼又单要了一大杯不加冰的苏格兰单麦威士忌,痛快!酒酣人热,和GO的德国同事以及中国同事聊了很多,表的事、生活的事。充分体会,钟表业这个完全不同于我所在生态环境,这里充满浪漫与自由。

参观大众辉腾工厂的感悟

参观格拉苏蒂表厂后,表厂还体贴的安排了合作伙伴参观大众集团在德累斯顿为顶级车辉腾特设的玻璃工厂。让我们远道从中国而来的朋友,充分感受德国制造的魅力。

辉腾工厂是严禁拍照的,但因为和格拉苏蒂表厂特殊的关系,被特许拍照。汽车装配车间,全部铺上加拿大的枫木地板,零件的运输通过自动机器人,真是现代化武装到牙齿。

这里谈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细节,作为大众顶级车的辉腾,组装的第一个步骤是把车内的电线用黑色的电气胶布缠在一起。因为我自己开的也是大众车,对于德系车的报道很关注,想起国内最近很热门的拆车堂,对比拆开相同级别日本车和德国车,很气愤的抨击德国车在国内简配,车内电线只用胶布缠绕,而不同于日本车将电线统一置于塑胶软管。这次看到辉腾这样的顶级车,特别在透明的玻璃工厂组装,应该不会是简配吧。将这个问题提给大众的工作人员,德国人的认真这时候发挥了作用,特意找了好几个同事回答了我的问题。答案是德国传统装车就是这样的,好处是便于检查故障并更换维修。相比日本的把电线置于软管,是否真的便于维修,我不是专家不评论。起码说明电线集束用胶带缠绕是德国传统做法,并不是所谓的简配。

由这个让我想起参观格拉苏蒂工厂,我向格拉苏蒂的工作人员提问,为什么格拉苏蒂不使用更为德国的德国银(Copper-Nickle镍铜),而使用Brass(Copper-Zinc锌铜)。格拉苏蒂的工作人员向我表示,从1845年F. A. Lange开始在格拉苏蒂制表开始,锌铜和镍铜就都是德国制表的常用夹板材料。两者就好像,德国人爱吃的猪肘子酸菜土豆和煮白香肠配面包一样,都是德国的传统选择。

关于德国制造在中国有很多神话式的故事。比如1911年建成的云南滇池螳螂川石龙坝电站使用的德国西门子发电机和变压站,坚持使用了100多年直到今天。根据德国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三米内,要有存放备件的小仓库。2010年重修德国人修建的青岛下水道中就找到了100多年前用油布包好的备用零件。甘肃兰州的标志-黄河大铁桥1908年动工,历时1年4个月,由德国泰来洋行修建,至今仍在使用。在2004年的维修中,打开杆件上的铁铆时发现,铆钉和杆件结合面光亮如新,竟没有一点锈蚀。一百年间没有任何空气和水分进入而造成的锈蚀。100多年前能达到如此工艺令人匪夷所思,很难想象。格拉苏蒂表厂参观后我充分理解了,为什么GO加入Swatch集团十几年就能成为Top3的品牌原因心理学上讲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我对于巴塞尔表展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大晴天的下午,满广场的白色郁金香和白色的洋水仙,和满广场的各种肤色和长相的钟表从业人士。露天广场居然有两个大酒吧,乐队演奏着欢快的音乐,各种肤色人种的钟表从业人士都在端杯畅饮香槟、啤酒、威士忌等各种酒精饮料。到了傍晚离开的时候随处可见喝的东倒西歪过马路的人。大型的国际展会如通信展也参加过多次,但如同巴展这样的场面真是给我震撼。感觉钟表真是个浪漫的行业。

相比于日内瓦表展历峰一家的独角戏,巴塞尔表展是表坛的大聚会,各位大佬Swatch集团、LVMH集团、劳力士、百达翡丽等一干大咖把每年的新品展示和订货放在这里。完全是钟表从业人员的盛会。

除参观展会外另一个让我兴奋不已的项目就是参观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格拉苏蒂公司表厂。国内凭私人关系参观过海鸥表厂,能到我非常喜欢的国际一线品牌工厂参观,是一行中的重头。

从瑞士和法国共有的巴塞尔机场乘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前东德最富的城市德累斯顿,入住的酒店就在著名的布吕尔阳台旁边。看惯了中国传统木质古典建筑,对于巨大黢黑条石配合精细人体雕塑的巴洛克西欧风格的德累斯顿城,几乎惊掉了下巴。

从德累斯顿驱车一个小时,穿过广袤的绿色原野和森林就到达了制表业大名鼎鼎的格拉苏蒂镇。格拉苏蒂镇即使在中国也大名鼎鼎,镇上从上到下格拉苏蒂、朗格、Nomos等一众品牌都安家于此。

参观共分为两个项目,格拉苏蒂制表博物馆和生产车间。参观格拉苏蒂博物馆是一幢很素雅的小楼,带队的格拉苏蒂的PR乌利女士介绍道:一楼是格拉苏蒂的制表学校,学生会在这里学习3年的制表课程。

我们参观的这天学校没有一个学生,据说是正在接受考试。整个博物馆不仅陈列钟表,介绍的是格拉苏蒂从事制表近200年间的兴衰历史,其中伴随德意志民族在近代史的经历。带队的乌利是非常干练充满活力的女士,懂德语、法语、英语,上下午连续讲6个小时还不累,但介绍到二战后期的历程却动了感情潸然泪下。视频介绍了二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格拉苏蒂作为生产军用精密仪器和钟表的基地受到苏联惩罚性的轰炸,几百年历史的小镇,遭受惨重袭击。而之后苏军进驻,基于通用的原因,将当地的工厂洗劫一空。因为当时战争物资匮乏,苏军几乎把灯泡都拧走了。

对于德国制表为什么在短短十多年就能够为中国国人所知和认可,我以前专门写文章讨论过。这次深刻得到了答案。

除了钟表领域,在通信领域我也有所涉足,也会去参加一些活动,几年前的一次活动中世界上第一大移动运营商的第二把总裁,讲了一段话。这位老兄如今已经身陷囹圄,但当年那段话让我深有领悟。他说为什么业余下了几十年围棋的老头,经常下不过打了几年棋谱子的小孩子。那是因为打棋谱代表着最优的模式,遵循这种最优模式,就可以取得成功。而历史上格拉苏蒂制表崛起也正因为选择了正确的模式。而当时的F.A. Lange先生到瑞士去学习制表,领悟到瑞士制表为什么独步天下,就是因为瑞士制表的产业技术分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并且越做越精。比如做指针的就做指针,做宝石的就做宝石托钻,做表盘的就做表盘。专家专家,越专越是专家。各种精良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成为最精良的瑞士钟表。

Lange先生把瑞士的这种模式带回德国,并通过格拉苏蒂镇加以实现。以前格拉苏蒂镇是一个像山西一样有矿产的地方,有丰富银矿,挖出来就是钱,居民都很富。但坐吃山空,银矿挖空了,老百姓就穷了。这个地方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就选择了制表业。

在博物馆一楼有一组展柜,展示镇里每栋房子里面都是一家工厂,专门生产一种零件。因为镇子很小,各家的口碑和声誉是很容易传播的。各家只有倾尽全力的努力做好,使得质量越来越高。格拉苏蒂镇制表的黄金年代是一战的时期,产生了大量极为精美的怀表和钟的产品。后来经历一战、二战,产品从奢华的显示身份的奢侈品变为追求坚固耐用的产品,代表如飞行员用于计算投放炸弹时间的飞行表,军舰和潜艇上用的船钟等。二战后,格拉苏蒂处于计划经济,生产简单款式追求实用和耐用的时计。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西德资本涌入,一位西德老板用一百万马克购入表厂。将生产的目标重新定位于一战前的精湛奢华钟表。所以现在看到的是十数年间格拉苏蒂的急速崛起,实际背后有近两百年长期的传统、技术、人力的积淀。在格拉苏蒂产品逐渐获得声誉后,西德老板将表厂出售给Swatch集团,这使得格拉苏蒂获得成为国际品牌的机会。如今已是Swatch集团Top3品牌之一(宝玑、宝珀)。

在参观工厂中,最深的印象是加工的工艺。技术永远是保证质量的基础,相比于ETA机心的大量冲压制造零件。格拉苏蒂自厂机心使用慢速的在水中用细若发丝的锯条整体切削零件的方式,避免了冲压容易造成的零件应力不平均,容易变形的弊端。格拉苏蒂表厂参观后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自厂质量,不仅机心,就是制造机心的工具(在地下一层楼专门制造)也会有专人制作。每年会有15人从制表学校毕业进入公司工作,其中12人制表,3人制作工具。而在公司里面制作工具的师傅穿蓝色工作服,制表师穿白色的大褂,等级森严。

另外印象很深的是格拉苏蒂标志性的自动陀双色GO标志,采取繁复的首先整体自动陀镀金,之后在双G标志上涂覆清漆,再整体镀银白色的铑。之后把双G标志上的清漆去掉,就形成了金色和银色分明的双色自动陀。格拉苏蒂的打磨特别是发条盒的太阳纹打磨是各个品牌中非常具有特色的,这次我也专门仔细的进行了观察。

本人喜欢直来直去,参观了一天巴拉巴拉问题提了几百个,说的我这个累呀,晚上品牌款待品尝德国啤酒和大肘子。恰逢GO品牌中国区副总汪久峰先生生日,大家纷纷致以生日祝福,大家喝的都很high。我更是不顾老婆的冷眼又单要了一大杯不加冰的苏格兰单麦威士忌,痛快!酒酣人热,和GO的德国同事以及中国同事聊了很多,表的事、生活的事。充分体会,钟表业这个完全不同于我所在生态环境,这里充满浪漫与自由。

参观大众辉腾工厂的感悟

参观格拉苏蒂表厂后,表厂还体贴的安排了合作伙伴参观大众集团在德累斯顿为顶级车辉腾特设的玻璃工厂。让我们远道从中国而来的朋友,充分感受德国制造的魅力。

辉腾工厂是严禁拍照的,但因为和格拉苏蒂表厂特殊的关系,被特许拍照。汽车装配车间,全部铺上加拿大的枫木地板,零件的运输通过自动机器人,真是现代化武装到牙齿。

这里谈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细节,作为大众顶级车的辉腾,组装的第一个步骤是把车内的电线用黑色的电气胶布缠在一起。因为我自己开的也是大众车,对于德系车的报道很关注,想起国内最近很热门的拆车堂,对比拆开相同级别日本车和德国车,很气愤的抨击德国车在国内简配,车内电线只用胶布缠绕,而不同于日本车将电线统一置于塑胶软管。这次看到辉腾这样的顶级车,特别在透明的玻璃工厂组装,应该不会是简配吧。将这个问题提给大众的工作人员,德国人的认真这时候发挥了作用,特意找了好几个同事回答了我的问题。答案是德国传统装车就是这样的,好处是便于检查故障并更换维修。相比日本的把电线置于软管,是否真的便于维修,我不是专家不评论。起码说明电线集束用胶带缠绕是德国传统做法,并不是所谓的简配。

由这个让我想起参观格拉苏蒂工厂,我向格拉苏蒂的工作人员提问,为什么格拉苏蒂不使用更为德国的德国银(Copper-Nickle镍铜),而使用Brass(Copper-Zinc锌铜)。格拉苏蒂的工作人员向我表示,从1845年F. A. Lange开始在格拉苏蒂制表开始,锌铜和镍铜就都是德国制表的常用夹板材料。两者就好像,德国人爱吃的猪肘子酸菜土豆和煮白香肠配面包一样,都是德国的传统选择。

关于德国制造在中国有很多神话式的故事。比如1911年建成的云南滇池螳螂川石龙坝电站使用的德国西门子发电机和变压站,坚持使用了100多年直到今天。根据德国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三米内,要有存放备件的小仓库。2010年重修德国人修建的青岛下水道中就找到了100多年前用油布包好的备用零件。甘肃兰州的标志-黄河大铁桥1908年动工,历时1年4个月,由德国泰来洋行修建,至今仍在使用。在2004年的维修中,打开杆件上的铁铆时发现,铆钉和杆件结合面光亮如新,竟没有一点锈蚀。一百年间没有任何空气和水分进入而造成的锈蚀。100多年前能达到如此工艺令人匪夷所思,很难想象。格拉苏蒂表厂参观后我充分理解了,为什么GO加入Swatch集团十几年就能成为Top3的品牌原因

上一篇:云存储的蹒跚启程 下一篇:金融企业的IT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