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创语文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习能力

时间:2022-09-22 02:35:10

优创语文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习能力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魅力,就在于形式和内容中蕴含着的形象美、意境美、构思美,这也是语文教学不懈努力的追逐方向。但在教学现实中,无论老师怎样努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期点。究竟怎样才能打造高效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呢?作者就此话题,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做法和体会,谈谈一孔之见。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积极倡导在完成知识目标教学的同时,还要努力达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从而全面构建素质教育发展中的“三维目标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视教学策略的学习和研究,以生为本、注重实践,找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机结合点,在认真搞好学科教学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全力促进教学相长。

一、以激发兴趣为抓手,全面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语文是学好其他一切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外美内秀、情感丰富的语言学科,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人文学科。高中生的思想发育比较成熟,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历经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和积淀,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这是他们能够进一步学习和学好高中语文的基础。对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彰显高中语文的学科魅力,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情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积极了解和深度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性特征,为因材施教提供生动准确的资料信息;要多关爱学生,主动向学生释放亲和力,努力建设民主平等、互尊互信、团结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亲师信道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成长氛围。

二、以培养能力为追求,积极开展探究教学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语文教师应本着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全面树立“学生发展意识”和“发展学生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以高中语文探究阅读教学为例,一是培养学生的解读创造能力。语文阅读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动态开放过程,对一部作品形成整体性把握,要指导学生常常运用“反刍法”来重新分析和加工相关信息,从而促进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中的“美术作品命运”和“某些东西”等问题,初读之下隐晦难懂、难解其意,然而在读了“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及“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等语句,通过加强前后文的串联揣摩和“往回看”,其艺术含义也就“慢慢浮出水面”,并从中传递一种回味无穷的表现效果。二是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有效“主导”。教师要善于提出“杠杆性和支点性”的问题,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因势利导地牵引学生“渐入佳境”,充分发挥“平等首席”的引而不发作用。三是指导学生通过把握文本客体,充分发掘其中的“空白处”和“未定点”。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传神之笔的关键字句,如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等意象,从“象”中看“景”,从“意”中看“情”,在与文本的交互激荡中,通过移情体验和“复活”、“还原”等手段,艺术性地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使隐含文本的情感获得呈现。

三、以组织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立体教学空间

高中语文仅靠每周几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行的,它的凝重和载厚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与学也是肯定不够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相应的环境和条件,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活动形式,拓展教学的课外阵地空间,以进一步强化和深化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如,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指导学生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校园文学社”、“古诗文学习园地”之类的语文学习社团。再如,帮助和促进学生开展问题辩论会及语文学习中的各类比赛等活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一能延伸课堂教学环节,加厚语文学习内容;二能生成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意识,锻炼语文学习能力;三能增进团结协作精神,实现语文学习资源共享。我在教学《六国论》时,把学生分成四个自主学习小组,并对他们进行合作分工。第一个小组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和水平,对课文尝试翻译、理解、分析;第二个小组分头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专门介绍战国和北宋时期的相关背景;第三个小组简要绘制一份“战国七雄”的地理战略图;最后一个小组利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学习小论文。这样,不但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比较合理地满足了个性化发展的学习需要。

四、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努力实施科学评价机制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注重这样几条原则:一是综合性评价原则。对学生做出评价时,不能只看语文学习成绩,而必须综合语文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当然,可以把这多个方面按照适当的比例综合在一起评价。二是发展性评价原则。即使成绩是最主要的,我们也不能做出“一纸终审裁决”,而要综合单元检测、期中期末检测及抽考联考等多个时期的学习成绩。毕竟“人有失言,马有失蹄”,“失手”属于正常现象。况且实行发展性评价,还可以从中判断和得出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状态,便于适时调整。三是个性化评价原则。由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教师不能使用“一根杆子量人”,否则既容易让先进学生滋生“高人一等”的骄傲自满情绪,又会让学困生、落后生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对后者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应有的鼓励、表扬和赞赏,促使他们不断地“积小跬为大步”、“集小胜为大胜”。四是激励性评价原则。可用口头表扬,也可做出适当奖励。显现一次赞赏的微笑,传递一个肯定的眼神,表达一种认可的动作,都是一种无声的激励,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送人温馨、催人奋进。

上一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从古筝谈对《渔舟唱晚》的情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