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合围”中国纺织品

时间:2022-09-22 02:28:48

贸易保护主义“合围”中国纺织品

对我国发起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家众多,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大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形成“合围”之势。

经过发展中国家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斗争,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度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从此进入“后配额时代”。

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于推动全球纺织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进行资源配置,以及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秩序意义重大,对于促进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2005年1-6月,我国纺织品出口50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对美出口83.4亿美元,增长76%;对欧出口86.5亿美元,增长57%。

然而,就在纺织品配额取消不久,欧美等发达国家就迫不及待地实施起贸易自由化的双重标准,向中国挥舞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欧美等国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新一轮的贸易保护,其来势更加凶猛。

纺织品贸易摩擦数量增加,2005年仅仅纺织品出口遭受的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就占到我国全部产品遭受两种调查比重的50%,成为我国遭受贸易摩擦损害的重灾区

2004年全年,外国对我国启动反倾销调查48起,其中针对我国纺织品的4起;对我国启动特别保障措施调查9起,全是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这两项纺织品贸易摩擦占我国当年全部贸易摩擦比重的19%。

2005年1-6月,外国对我国启动反倾销调查22起,其中针对我国纺织品的3起;对我国启动特别保障措施调查16起,也是全部针对我国纺织品。2005年上半年,两项纺织品贸易摩擦所占我国今年全部贸易摩擦比重达到5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2004年相比,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遭遇的贸易摩擦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占我国产品贸易摩擦总数的比重也急剧上升,成为我国遭受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贸易摩擦形式多样,特保措施成为他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得心应手的工具,且存在特保条款国内法令化的趋势

我国纺织品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形式多种多样,有反倾销、保障措施、特保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劳工标准等引起的种种争端。近期,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是特别保障措施。有些进口国还利用特保措施制定了专门的国内法令,为限制我国纺织品做准备。例如,2004年年底,阿根廷出台两项法令,决定从2005年起限制来自中国纺织品的数量。法令要求中国纺织品对阿出口量不得超过上年阿根廷全部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7.5%,服装不得超过6%。日本的《应对中国纺织品特别措施》也做出了类似规定。

除了保障措施,一些尚未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还经常采用反倾销方式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限制。例如,2005年以来,印度、美国先后对我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3起(印度2起,美国1起),涉案金额约2亿美元。

欧盟则取消了原本给予我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待遇。2004年10月20日,欧盟修改其普惠制“毕业”标准后,我国纺织品的这一待遇即被取消。失去了普惠制优惠待遇,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盟就得缴纳更高的关税,原有的竞争优势有所削弱。

贸易摩擦挑起国家众多,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大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形成“合围”之势

在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纺织品进口国,也有纺织品出口国;既有与我国外交关系平平的国家,也有与我国一向交好的国家。这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纷纷采取措施,俨然形成“合围”之势。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伊斯坦布尔宣言》的支持国家竟有60多个。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是对我国纺织品实施限制的“主力军”,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步发达国家后尘,加入了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行列,且其限制措施之猛烈竟不逊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如2004年12月23日,土耳其一次决定对中国42类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

“朋友”国家也开始对我国纺织品采取措施。近期与我国发生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家中,坦桑尼亚、赞比亚等一些非洲国家特别引人注意。这些国家与我国政治上一向交好,我国纺织品对它们也并不构成多大威胁。但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前夕,由于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煽风点火的影响,它们担心会成为我国纺织品的“牺牲品”,要求对我国纺织品进行限制。在发起《伊斯坦布尔宣言》的 16个国家中,有13个来自非洲,而且,这13个国家大多都是政治上同我国友好的;在支持该宣言的60多个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1/3。

我国纺织品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且呈不断扩大之势

截至2005年7月,美国共对我国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等19种、36个类别的纺织服装产品设限或酝酿设限,其中已经实施设限的产品有7种、16个类别。此外,美国还对我国艺术画布进行了反倾销调查。由于中美两国政府至今尚未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美国业界声称,将提出更多的设限申请,“直到美国和中国政府达成一个在2008年底前,将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水平的综合性协议”。

中国和欧盟已就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设限问题达成协议。目前,我国梭织棉布、T恤衫、毛衫等10类纺织品受欧盟限制。此外,欧盟还对我国聚酯长纤面料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2005年2月1日起,土耳其对中国42类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2005年7月26日和2005年8月1日,哥伦比亚、南非分别宣布,将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申请实施保障措施,这两次“特保”调查共涉及产品类别总计达10章71个税号。此外,印度对我国窄织布、绸缎、粘胶纤维纱线,土耳其对我国编织绒纤维及绳绒纤维,秘鲁对我国棉机织物都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预计未来我国纺织品摩擦涉及的产品还会进一步增多。

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发展中国家之间市场竞争的经济因素,也有发达国家试图遏止中国发展的政治考虑

出于经济、政治利益等不同考虑,不同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纺织品出口市场之间的争夺。这些发展中国家同我国一样,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是诸如纺织品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市场又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几个有限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市场竞争在所难免,贸易摩擦顺理成章。

《中国加入议定书》第242段、第16条、第15条等不利条款为其他国家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口实和便利,这也是一些国家频频对我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的重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纺织品已成夕阳产业,早已失去竞争优势,为什么还要起劲制造摩擦?除了部分发达国家国内一息尚存的纺织产业需要保护外,有些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限制中国发展。如中美纺织品摩擦,中美双方已进行了多次不同级别的沟通与磋商,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明眼人一看便知,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远不如迫使人民币升值更为关心。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原以为美国的态度能有所松动,但人民币小幅升值并没能满足美国“胃口”。2005年8月1日,美国在宣布推迟对中国6种纺织品设限决定日期的同时,又决定对中国5种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种种迹象表明,它还想继续施压,迫使中方做出更大让步,以获取更大利益。

(作者单位:联合国贸易网络北京中心)

上一篇:中国纺织业:离贸易自由化还有多远? 下一篇:“多刃剑”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