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本面增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可持续性

时间:2022-09-22 01:31:01

立足基本面增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已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消费价格指数延续回落态势(降至6.3%),通胀压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进出口在上月下滑的情况下有所回稳,出口增长较上月加快9.3个百分点;三是内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也达到了近些年来的高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出现目前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经济在较高水平上稳定增长的局面,实属不易。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经济发展全局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中央对经济形势变化判断正确,宏观调控决策及时有效;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抵御风险、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显著增强。无论国际经济还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个重要关键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把握中国经济的走势,观察分析经济生活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更多关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理解并重视与基本面相关的特征和优势。

第一,要把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区别开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率。一般认为,中国经济还有很大可能性继续保持一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有的估计还要更乐观一些。支持这种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有一系列因素,包括广大而持续扩展的市场,独特的生产要素组合,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日趋改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等等。在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体完成以前,已经驶入快车道的中国经济有条件、有潜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本面。除此之外,经济增长中存在着由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变动而引致的“中周期”的变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先后出现了四次这种类型的周期波动;还存在着由于季节性因素、外部扰动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引起的短期波动,如今年冰冻、地震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当“中周期”与“短周期”的影响出现,特是两者叠加时,容易使人们产生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预期。这时就特别需要强调长周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基本面的作用。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已经连续5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增长减速,很可能意味着这一轮增长达到高点后开始进入调整期。但这种变动属于“中周期”意义上的调整。中国经济依然稳定地处于长周期的高位平台上,支持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发生实厨改变。

第二,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大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挑战转化为机遇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这里要把发展上升期的问题与衰落期的问题区分开来。遇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发展了;问题会形成压力和挑战,应对得好。就会给进一步的发展开拓空间。比如,这一轮的通胀压力,主要是国内外生产要素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引起的,是发展阶段、体制转轨和融入全球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的、不可控制的通胀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特定阶段的物价上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如农产品涨价可以使农民增收;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减小收入分配差距;能源资源价格上调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是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治本之策。更重要的是,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的物价上涨,“逼着”我们在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以技术进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竞争优势。所以,面对通胀压力,一方面要采取得力措施,增加有效供给,管理通胀预期,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利用通胀引出的压力和挑战,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事实上,不在发展方式转变上有大的进展,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将难以从根本上级解。

第三,中国经济在抵御风险、应对不确定因素上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首先是大国优势。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进人工业化中后期的大国,对国内外的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小的经济体有更强的调整、化解能力。其次是后发优势。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不仅可以引进先行者成熟的科技、设备、工艺等,还可以引入管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知识,借鉴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力争少犯或不犯错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确立并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如果说风险和不确定性难以避免,利用好我国的大国优势、后发优势和政治优势,就可能赢得多一些的主动权。

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将有助于我们从全局和长远视野观察、应对短期问题。从7月份的数据看,虽然消费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攀升,达到10%,工业品出厂价格经传导对消费指数价格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要素成本上升所推动通胀压力还会相当大。7月份的王业增加值增速有一定幅度回落,其走势需要进一步密切观察。这一轮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同时增长的稳定性较好,增长中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以往。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在把物价水平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的前提下,保持增长稳定性好的特点,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持续。即使经济进入这一轮增长的回调期,也应避免短期内回调过快,避免波动幅度过大。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继续理顺生产要素价格体系,使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所在。当然,这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需要必要的宏观经济条件的配合。二是在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后,采取有效措施把发展的重心放到扩大内需上来。三是多种途径加快自主创新,使增长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依靠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这几个方面有突破,不仅对短期增长有好处,也将巩固、加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中长期内得到有效发挥。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的运用探讨 下一篇:在合作竞争中实现中部六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