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演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师职能转变研究

时间:2022-09-22 01:16:01

基于导演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师职能转变研究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绝对主角演化为翻转课堂中的导演角色。剧本创作、主演选择、资源协调、电影拍摄、后期制作,是翻转课堂情境下教师承担的最重要的五项职能,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为翻转课堂教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改进的框架。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导演模型 教师职能

1.引言

高等教育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全民关注的重要议题。教育领域不断呼唤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挖掘学生综合潜能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受到互联网经济和思维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孕育着重要的变革。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在思维和方法上都独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这种模式强化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堂则成了学生分享知识、表达观点、展示创新的舞台。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还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吗?他们的价值和功能是否有变化?笔者从将从“导演”模型的五个层级分析并给出答案。

2.导演模型

教师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以学生表达自己教学思想的人,是把经过严密设计和组织的教学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的总负责人。作为翻转课堂设计和创作中各种教学要素的协调者和综合者,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课堂中所有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和教师教学融为一体。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绝对主角变为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总导演,其职能具体表现为:剧本创作:精心设计的课前教学视频和课中教学逻辑;主演选择:课中教学人员的安排与主从关系设计;资源协调:教学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的分配与协调;电影拍摄:教师教学理念的和核心思想的表达;后期制作:知识反馈、内化和再学习。

(1)剧本创作

这里的剧本实际为教师为翻转课堂准备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授课视频,也可以辅以其他和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文献书籍和案例数据库等。创作就是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精密的逻辑设计和故事编排,使其生动、易懂、便于学生学习。因此,翻转课堂的第一阶段剧本创作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①逻辑性。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学习任务创作与之逻辑关联的教学资源,并使之形成逐层演化的层次结构。在线的翻转学习虽然被表述为“人-机”互动,但教学中的人与技术的互动实质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以技术和设备为平台、以教学资源为内容的间接互动。这一课前的间接互动与课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教学整体。②故事性。知识的传授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述说,而是以课前视频学习为前戏,以课中的学习任务和知识探究为高潮,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结果的“跌宕起伏”的故事铺陈。③独特性。它除了逻辑性和故事性外,还突出显现一种基于泛媒体的技术的“生动的、创造性的,引发思考的、相关联的和令人兴奋的”独特性,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生成学习的能力,学生能从教师的具有目的性的前期视频课程创作中获得未来课堂情境下知识分享、观点表达、知识创造的线索。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实景教学在翻转课堂情境下被转移至课前的教学视频,传授知识和师生互动的分离,使得第一阶段教学视频更具严谨性和逻辑性,教学视频的备份也增加了教学表现的证据,同时,第二阶段师生互动的伏笔必须在第一阶段预留。翻转课堂中这些更复杂的教学逻辑设计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课堂开始由更关注传授向更注重教学设计转变,这就好比剧本的创作,只有精心设计的剧本才能演出精彩的剧目。

有学者提出翻转课堂第一阶段的视频教学缺乏“人际温度”,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很难坚持完成课程学习,导致低动机的学习投入和低效率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课程内容要更加精炼,形式要更加生动,教学效果验证要更加多元化,这对翻转课堂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主演选择

翻转课堂最大的改变是对教师“主演”地位的否定,“主演式”教师把课堂当成自我展现的舞台,陶醉于一个人为中心的绝对主角地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附庸,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这种角色扮演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生为本。翻转课堂中教师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导演”,学生按照“导演”精心设计的剧本进行课前的学习和课中的逻辑引入,教师不直接参与学生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角,学习不再是学生纯粹认知,教师单纯教授的活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性地阅读、理解教学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拓展学习,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育中对学习内容强制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学习与学生个体的情感、兴趣和信念相关联,课程知识不等于普适性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亦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即使在第二阶段的课中教学互动环节中,教师也只是知识的串接者和评价者,课堂更多的还是以学生为主角的观点表述活动,使互动更具深度和意义,因为它是建立在学生课前已知学习的基础上,是知识内化的前提。

(3)资源协调

翻转课堂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确立,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瞄准于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两者是一致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对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资源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传授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也不是用一本教材反复的教练过程。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大量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在课堂中完全展示,也无法由教师一个人承担所有教学资源的收集工作,学生应该承担起部分任务,但这并不代表减轻了教师这方面的工作量,而只是将教学资源收集和展示的工作转变为另一种更重要的任务――协调教学资源:整理、点评,收录由学生准备的资料,并入教学资源库;开发课堂互动和讨论环节;协调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进程和时间,保证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和一定的压力投入自主学习。通过这些协调,教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和情感准备状态,引导学生在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上觉察、审视自我的认知策略,对学习时间进行有效的自主管理。

(4)电影拍摄

翻转课堂中即使拥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好了精细的教学逻辑、确定了教学中的学生主角,但这些都还只是零散的资源,就像一部电影作品一样,再好的剧本和演员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导演组合这些资源,将其连贯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也是翻转课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首先,翻转课堂采取的是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微课程载体,选择什么知识点,选择怎样的逻辑串接这些知识点,以怎么样的方式讲授这些知识点,以及课堂互动如何设计,教学效果如何评价,无不考验着每位翻转课堂的的实施教师,这些就好比导演拍摄电影的过程:导演的拍摄往返于剧本――演出预想――观众效益之间,深刻地认识剧本,调查研究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知识加才能的精神产品。

其次,师生共进模式下的翻转课堂,鼓励创新。就像电影拍摄中导演要经常和演员沟通,甚至采纳演员的部分意见,寻求来自不同视角的创作灵感。翻转课堂中,学生一方面是课前知识学习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是课中教学资源的创造者,他们在课堂中关于知识的讨论及与教师的互动是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新的知识有时会超过教师原有的知识界限,形成创造者为师、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为教学留下了更广阔更自由的表达空间,增强了教师为扩大知识界限而努力的动力。

再次,翻转课堂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缺乏教师授课的记录载体,翻转课堂是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全程记录下教师第一阶段授课的全过程,这类教学视频在技术载体等辅助教学手法上基本一致,不同点集中于教师授课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个人魅力等“硬”实力上,并且授课视频很容易放置于统一标准下进行评价,而教师为了获得好的教学评价,必然会努力进行教学创新,这对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和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

(5)后期制作

翻转课堂,是将过去的“讲课”通过授课视频由学生在家里完成,而过去的“家庭作业”却被拿到课堂上完成。这里的“家庭作业”并不只是课前授课视频的单向延伸,经过课堂讨论取得定论的一些教学内容还要再重新反馈至课前视频,不断对课前视频进行补充和删减,这类似于电影中的后期制作,只不过这种反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的知识补充,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这种反馈的绝对主体。这是一个学生知识内化、反馈和教师再学习的过程,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教中学”。

参考文献:

[1]于天贞.“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5:49-52.

[2]李世敏.导演构思形成与嬗变的规律[J].戏剧杂志,1994(4):3-17.

[3]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 (8):91-97.

[4]张朝珍,束华娜.论超越表层结构的翻转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1):45-49.

[5]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6]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0.

[7]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41-44.

[8]巩建华.国外教师角色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研究,2011(10):35-38.

上一篇:《童年往事》中的台语与台球 下一篇:语言与沉默:早期白话诗的语言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