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小班化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22 12:07:31

《电路分析基础》小班化教学研究

【摘 要】电路分析基础是重要的电类平台课程,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作者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体会,针对强化班优质生源因材施教,采用小班化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阐述了通过该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方法,最后针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研究

0 引言

作为通信、信息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1], 是连接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等专业课程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许多高校电气信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考试课程。因此, 该课程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授课方式、训练方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为例,针对强化班优质生源小班化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 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

1.1 授课方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因材施教。拟针对强化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下:

1.1.1 课堂内容分层次目标化教学教学

“多层次化目标化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采用分层次目标化教学的方式,小班化一对一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建立多样化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遵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并且应时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此外,教师还应捕捉所在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 授课时将最新知识融入课堂。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结合学科内容体系以及后续课程要求的特点,突出“基础”,优化“内容”,做到“博而精”。“博”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覆盖面上;“精”体现在内容的讲授上。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与本校的实践;重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修订多媒体课件,并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其他媒体资源,编写补充阅读读物“课程案例”。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并为后续课程开设打下牢固的基础。

1.1.2 讨论法

小班讨论增加了师生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小班课能让师生很快地彼此熟悉和适应 这样,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小班讨论中教师增加了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数量,使得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及时给予帮助学生在倾听教师对问题的解答之中,也获得了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与沟通的学习效果,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小班化教学强调的是, 教师应贴近学生,亲近学生, 与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 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上,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互动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状态, 这既可充分发挥其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提高其学习质量, 又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质疑、表达见解以及动手实践的机会, 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1.1.3 学生参与教学

在讲某一内容前,教师先指定一名学生课前对此内容预习。在课堂上由这名学生作为授课者为同学们授课,讲完以后,其余同学可以自由发表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这时学生就会开动脑筋,说出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理解记录下来,同时因势利导给出出正确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准确、不完整的理解向正确方向发展,深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中再现一些知识点的相关来源,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性思维环境。例如, 诺顿定理可由戴维南定理和等效变换推断出; 节点电压法可由回路电流及对偶原理得出等。

1.2 训练方式改革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电类平台课程,以项目设计展开,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知识本身及其内部联系,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内容,拟选择3~4个讨论题,每个讨论题首先由教师提出讨论内容。比如通过讨论正弦交流电路时域分析的缺陷和复数计算的特点引出相量法, 使学生对相量法的理解更透彻。学生课后进行知识预习,查阅有关资料,分组讨论,并按小组撰写出报告。每个小组推举人选对本小组的报告进行阐述,本小组其他人员对内容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对发言小组进行评论、打分。最后,教师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给予客观评判,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讨论内容主要由授课计划安排。

1.3 评价考核方式改革

在对强化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关心的就是评分标准,评价体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设计了比较合理、公平的的评价标准。期末考试成绩占40%,减弱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的比重。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作业占10%,小测占10%,期中考试占20%,讨论课与自主教学的成绩占20%(自我评价10%,小组互评10%)。通过这种评价体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考勤方式主要采用课堂结束前5分钟的随堂测试,测试内容为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可能是概念理解,可能是某个知识点,也可能是电路分析或设计,测试内容避免让学生在书本中可以直接找到。这种方式既起到了考勤的作用,也对学生课堂学习起到督促作用。

2 实施效果与分析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重点讲解、一般讲解,学生自学,分组讨论等。考虑到强化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然后以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课题组的老师多次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设计了适合强化班的教学模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完成课题来掌握知识本身及其内部联系,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意训练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方法, 使教学内容具有充分的探究性、教学过程具有充分的交互性, 课堂气氛具有积极创新性, 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从而达到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学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所培养出来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工程思维等不是考试所能反映出来的,这些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用。因此,教学改革的效果符合我们的教学预期。

3 结论

从现代教学设计思想的理念出发, 我们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供这门课程的教学同行们参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沈元隆,刘陈.电路分析基础[M].3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

[2]于舒娟,史学军.Matlab 应用于大规模电网络的节点分析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7):121-123.

上一篇: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原因及摆脱途径 下一篇:会议系统中的摄像跟踪集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