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视角下澳大利亚职业指导未来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22 12:00:29

理论与实践视角下澳大利亚职业指导未来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社会变迁、教育、职业规划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际上强调了教育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本文描述了不断发展的教育与职业指导服务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并且列举出澳大利亚教育与职业规划领域的一些具体变化发展。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澳大利亚职业指导

一、序言

澳大利亚的教育与职业指导领域受到了本质上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首先,职场的大量变化在本质上改变了我们对于教育和职业指导服务的看法。其次,不断变化的理论范例改变了传统的实践本质。本文将详细分析教育与职业指导领域变化的来龙去脉,揭示出教育与职业指导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分析了促使教育与职业指导改变的因素。最后,如果一个人在时下这种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希望获得满意的职业生涯,那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非常重要。在开始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阐明本文所用到的一些术语。

二、概念界定

教育与职业规划服务是指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明智选择的一系列广泛活动。随着职场和职业生涯本质上的不断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与专业的职业规划服务,换言之,职业规划服务是帮助人们匹配与其适合的工作。最近,这项服务包括了职业规划训练,培养个人基于其能力、价值观、爱好的职场决策力。随着职场的不断变化发展,职业选择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职业规划服务致力于通过设定就业目标来培养个人面对未来选择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国际上普遍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与职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服务。

在澳大利亚,教育部、就业部、培训部及青少年事务部部长理事会下属的职业教育特别委员会这样给职业教育下定义:随着职业、技术、观念的发展,教育和职业发展将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并且有效参与工作活动。职业规划师是个非常专业的职业,通常一对一或者在小组里为他人提供咨询服务。职业规划师帮助人们制定和管理职业生涯。

职业信息包含工作类型、职业说明、就业率变化信息、不同领域就业机会信息、教育和证书的详细信息、教育开支信息、工作薪金信息、奖学金信息。

在我国,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澳大利亚职业规划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澳大利亚职业规划服务的背景。澳大利亚人口很少,并且职业规划服务状况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例如,在欧美职业规划服务往往是由学校提供,每个咨询师主要是为很多学生服务。尽管从业者人数不断增加,但澳大利亚职业咨询师协会只有十年历史。尽管澳大利亚采用了类似其他西方国家的服务模式,但这受到了很多的批评,澳大利亚相关的职业规划理论仍然在审查中。

澳大利亚最早的职业规划服务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直到197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对职业规划服务的巨大需求。职业教育50、60、70年代的发展反映出来英美职场的变化。在国家层面,近些年来职业规划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实质上,职业教育在澳大利亚课程改革大潮中没有收到应有的关注。

最近,一些列政策促使人们重新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国家二十一世纪教育大会上的阿德莱德宣言指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积极态度。”除此之外,教育、就业、培训部长委员会一致认为:“职业信息、职业指导是保障学生从毕业顺利过度到职场并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基础。”但是,一些政策并没有将就业指导服务考虑在内。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并没有法律法规约束监督职业规划从业人员。

职业规划与不断变化的职场世界

在工业化时期,雇主更加倾向于受到过职业培训的技术工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就业。传统的职业规划关注于学生是否继续学习,还是毕业后就去工作。

在2001年,我们迎来了后现代化、后工业化时代。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大量案例表明传统的职业观念不再跟得上时代步伐。工业化时期劳动力结构的多样化格局正在逐渐被全球化劳动力格局所取代,如今的劳动力流动性更强。

大多数学者认为当今的劳动力有如下特点:

・劳动力全球化

・国际劳动力剩余问题浮现

・劳动力组织不断变化

・知识型人才越来越重要

・人们逐渐认识到把工作经验、生理心理健康、家庭责任感、职业选择结合起来考虑

・关于女性员工的法律不断健全完善

・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选择越来越多

传统就业特点的变化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职业的含义。保证充分就业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只有少数人能找到他们适应并且满意的工作,时下职业流动性和更换工作几率越来越高。个人对于职业这个概念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希望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劳动者越来越多,职业这个单词逐渐不仅仅包含工作这个概念。人们更加愿意重视自己的发展,就像自己是老板一样,他们希望管理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些概念的变化意味着人们更加需要做出长期学习和职业规划的决策力,仅凭毕业后做出的决定是远远不够的。学者认为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会面临很多不同的职业变化,在不同的行业工作,并且多次失业并再就业。

四、理论和实际变化造成的影响

伴随教育和职场的不断变化,职业生涯也不断变化,教育和职业规划服务也需要不断变化。这要求既考虑到理论,又要考虑实际情况。

当职业选择还只是一生一次的时候,这样规划服务逐渐成形。这种服务来源于一次关于职业规划和职业辅导的辩论会。在传统职业特征的情况下,职业指导更加强调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天赋。随着职场的不断变化,人们需要重新考虑工作与个人特征的关系,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职业规划。职业选择不是一项客观活动,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服务越来越取决于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因素。因此,很多学者强调职业辅导服务要满足个体的需求。这些学者强调职业辅导服务要按照以下学习结果设计:

・职业教育在初始阶段需要得到加强,之后需要为了终身学习而重新设计。

・职业辅导理论需要更加关注于构成主义,以帮助个体发展其主观职业选择能力。

・提供正式的职业指导服务,但必须以辩证的角度看待主客观因素。

Collin 和 Watts的工作唤起了人们对于构成主义的重视,构成主义被认为是认知论中第三重要理论。构成主义者强调个人的认知积极性在其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性,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澳大利亚,McMahon 和 Patton强调了构成主义在职业指导服务中的重要性。 教育与学习、职业指导的目的、指导的过程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总体上而言,个人需要在职业学习和职业指导中发挥最积极的作用。这些过程的目的是帮助个体培养自己的职场选择能力。咨询可以帮助个体描绘设计出未来职业生涯,并且了解、激发他们的潜力。因此职业指导师和个人需要共同合作以应对新的挑战,并且重视构成主义在职业测评中的作用。

构造主义的影响反映出了为了把理论于实践结合起来而做出的更广泛的尝试。在澳大利亚,这项活动在很多方面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学校的学习中将很多非理性因素考虑到了职业规划中。McMahon和Carroll在一个学校内按照K12构架,强调了学生的特征与学校环境有很大关系。Gibson强调了在中学中采取解构主义手段精确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类似的,Prideaux也根据社会职业认知论创办了一家职业教育机构。其他基于这一理论建立的职业教育机构认为这一理论非常全面,因为这一理论把个人属性、行为、社会环境综合考虑。

职场世界的变化需要更多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服务,以满足大量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巨大需求。认识到这点之后,澳大利亚采取了很多行动。Santic指出,大量部门提供的职业教育服务的发展和成熟,帮助各种阶段的员工做出了明智的职场选择。Furness所描述的职业指导活动部分上是通过建立工会组织实现的。为了明确职业生涯中终身学习的本质,Ozanne认为需要进行“预退休”活动以及学习案例以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职业生涯。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影响澳大利亚教育及职业指导服务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且指出了时下国内正在采取措施的一些案例。尽管澳大利亚人口较少,科研人员、理论研究人员也相对较少,但是教育与职业规划服务正在不断发展。本文强调未来需要不断完善教育和职业规划服务、吸收借鉴新的观念理论,促及职业教育和规划事业不断发展,个人有义务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并且分析了职业发展和学习的关系。

最后,人们在其个人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研究,积极地将其个人特点和理论相结合。确实,从业者需要成为研究员、理论家,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以便更好的提供职业教育与规划服务和时间管理服务,Patton和McMahon也强调从业者必须成为理论家,并且强调了系统理论构架理论在职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Borko, H. (200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learning: Mapping the terrai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3(8), 315.

[2]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1995).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3]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1998). Stories to live by: Narrative understandings of school reform, Curriculum Inquiry, 28(20), 149-164.

[4]Clandinin, D. J., Davies, A., Hogan, P., & Kennard, B. (Eds.).(1993). Learning to teach, teaching to learn: Stories of collabor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York.

[5]Craig, C. (1995). Knowledge communities: A way of making sense of how beginning teachers come to know i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texts, Curriculum Inquiry, 25(2), 151-175.

[6]Craig, C. (2001).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d among teachers' narrative knowledge, communities of knowing, and top-down school reform: A case of "The Monkey's Paw," Curriculum Inquiry, 31(3), 303-331.

上一篇:浅谈高职文言文学习 下一篇:构建合作型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