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产业的特征及发展制约问题综述

时间:2022-09-22 11:33:57

广告产业的特征及发展制约问题综述

上海广告业统计中,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占到绝大多数的数量,共计98.74%,广告业务收入占到总量的54.62%,而广告业务利润达到61.17%;而仅占广告经营单位数量1.26%的外资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却占到总数的45.38%,广告业务利润也占到总广告业务利润的38.83%。外资国际广告公司数量少,却占据了近一半的广告业务收入,其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而本土广告公司数量极多,但是平均下来每个广告公司的业务收入量却很少。按照注册资金将16564户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分为五个类别,其中未填写注册资金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为128户,数量只占到总数的0.77%,对统计结果有效性影响较小。上海市广告业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中,注册资金为50万以下的企业占到71%,占到整个企业数量的大半。其次为50-100万的广告经营企业,占到内资广告公司企业的19%,再次为100-500万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500-1000万,1000万以上的内资企业数量很少,占到内资广告公司的百分之一。以此可以看出,上海市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规模都较小,50万以下的内资广告公司数量最多,而5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数量都非常少。广告业务收入比例较为均衡,50万以下规模的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为47%;50-100万以上规模的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为16%;100-500万规模的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占到11%;500-1000万规模的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占到7%;1000万以上规模的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占到19%。各规模的内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并不均衡,数量最多的50万以下规模的广告企业经营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占到47%,占了近半壁江山。而数量不到1%的1000万以上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收入却占到内资广告业务收入的19%,两者数量相差极大,相较而言,规模较大的广告经营企业单位,其广告业务收入也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提高注册资本、追求资本运作、大资本运作,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等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行为。上海的广告公司中也应该重视注册资本,提高层次,参与竞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广告业务收入的行业区分还需要细化,否则不能正确地反映广告经营企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的行业分布情况。除了其他种类之外,广告业务收入的行业排名情况为食品、房地产、农资、美容业、服装服饰、服务业、汽车、家用电器、化妆品、保健食品、烟草、酒类、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药品、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招生招聘,最后一位是金融保险行业。广告经营企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传统媒体仍是主流根据图4,可以出,广告经营单位广告业务收入中,传统媒体仍然占据主流地位,电视、广播、期刊、报纸、户外媒体占据了64%的份额。在广告经营企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的媒体分布中,电视排在第一位,占到广告业务收入的28.72%;其次为其他类;排在第三的为户外媒体,占到广告业务收入的16.89%;第四位的为报纸,占11.02%;第五位为互联网,占8.05%。从从业人员看小微型广告公司构成上海广告业态的塔基根据从业人员的情况将本土广告公司划分为大中小型,而根据业界人士建议以及上海广告公司从业人员实际情况,将100人定位划分中小型广告公司的分水岭,即超过100人为大型广告公司,50-100(包括100人)人为中型广告公司,10-50人(包括50人)为小型广告公司,1-10人(包括10人)为微型广告公司。在现有的本土广告公司中,微型广告公司占到了绝大多数,即从业人员数量10人以下的公司有15105家,占到上海本土广告公司的91.19%;其次是10-50人的小型广告公司,共有1289家,占到总数的7.78%。而大中型的广告公司数量很少,加起来只有1%左右。大型广告公司的数量仅占本土广告公司总数量的0.39%,但是其广告业务收入和广告业务利润都占到整个上海本土广告收入的一半。而占到本土广告公司数量超过九成的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仅占到24.80%,其广告业务利润远远低于广告业务收入,只有12.86%。由表可见,上海本土广告公司中,大型广告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情况都远远的超越了中小微型的广告公司。上海本土中小型广告公司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大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与广告业务利润的优势。中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与广告业务利润都非常低。小型与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持平,相差不大,但小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利润却比微型广告公司要高出许多。根据统计的分类方法,将公司从业人员分为管理人员、创意设计人员、业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四类,具体见表8:由表8可看出,中小型广告公司中人员最多的为业务人员,而微型广告公司人员中最多的为管理人员。中小型广告公司要维持发展,必须洽谈和拓展业务,所以业务人员较多;而微型广告公司一般只有10人以下,甚至很大部分都是一人或者两人身兼数职,又做领导又做创意同时又跑业务。创意人员与业务人员在中小微型广告公司中所占的比例都较为均衡,其中创意人员都为20%左右;业务人员在30%左右。差别最大的为管理人员,其中中型广告公司管理人员比重最低,其次为小型,最后为微型,也可反应出微型广告公司主要为创业阶段,管理人员比重较大。将中小微型广告公司从业人员的年龄分类,表9可发现,中小型广告公司的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小,中型广告公司从业人员超过半数都在30岁以下,超过40岁以上的不到15%;而小型广告公司也是如此,从业人员近一半年龄都在30岁以下,但是相对中型广告公司来说,小型广告公司中也有部分年龄较大的人员,5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占到了一成左右;而微型广告公司年龄分布最大的为30-40岁的人员,即为自己创业奋斗的人的主要年龄段。科学历,其次为大专学历,占了三成;研究生和初中以下的从业人员比较少,可见中型广告公司的学历主要需求为大专或本科,学历太高或者太低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比较少。在小型和微型广告公司中,占据多数的同样也是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据公司从业人员的七成,但是初中及高中的学历比例比中型广告公司要略高一些。从以上情况可以发现中小型广告公司对于员工的学历程度要求并非很高,一般大专以上即可,最主要的是看重员工的能力和专业素养。由此可见广告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行业,强调个人的实践综合素质。从业人员的要素体现出的上海广告业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中国广告业的基本特征。还必须看到的是,跨国广告公司对于本土中小广告公司在人力资源的争夺之上有诸多威胁。最大的威胁表现在,跨国广告公司利用高薪吸引行业高端人才,所占比重为13%,其次是跨国广告公司注重对人才的合理招聘和使用,最后是跨国广告公司注重高校宣传与优秀人才的提前挖掘。诸如WPP旗下的奥美、李奥贝纳这样的跨国广告公司基于其规模化的运作、系统化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相当专业。他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弹性大的工作时间制度、深造机会、薪津福利,这些对于行业人才来说都是不二的选择。另外,跨国广告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在各大高校的大三、大四的待就业学生中挖掘潜在优秀人才。去年4A广告公司还展开了各大高校的巡讲活动,受到了各方追捧。而中小广告公司却没有这样的实力,在自身有限的条件和限定的市场之下,本土中小广告公司只能等着人才主动找上门来,在人力资源的争夺上缺乏主动性。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广告行业的竞争分布与格局是符合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在一个行业中,分布着综合实力不同的公司,就好像在一个社会中有着形形的人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常处与短处,这样社会才能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整个广告行业亦是如此。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因此,广告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市场情况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土广告公司,尤其是中小微型广告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我们想象的混乱,但是中小型广告公司的经营状况显然是存在着困境的,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想象中的严重而就此忽略中小微型广告公司在经营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对整个广告产业发展与国际竞争力培育的制约。(一)中小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主要依靠与,创意与设计能力不足对于中型和微型广告公司来说,广告业务收入中最多的为广告业务收入,小型广告公司广告业务收入最多的为广告业务收入。对于中型和微型广告公司来说,广告业务收入中最多的为广告业务收入,小型广告公司广告业务收入最多的为广告业务收入。由此可看出,上海的中小微型广告公司主要以广告和广告收入为主,广告制作收入和广告设计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上海本土的广告公司主要还是依赖广告与,在广告设计方面还比较弱。(二)中小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行业分布并没有形成类型与层次,造成市场碎片化针对中小微型广告公司广告业务收入的行业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去所占比例比较大的无法归类的其他类别之后,中小微型广告公司广告业务收入的行业分布并不一致。组成中小广告公司广告业务收入最大的是汽车行业,而对于微型广告公司来说,所占比例最大的为服务业。如果区别来看,中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由多至少的行业分布为:汽车、食品、化妆品、服务业、房地产、家用电器、服装服饰,这七个主要行业的广告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中型广告公司业务收入的近60%。小型广告公司收入行业分布为:汽车、服务业、食品、化妆品、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家用电器,这七个主要行业的广告业务收入仅占广告业务收入的16%,这也与小型广告公司广告业务收入中的行业分类不够细致有关,小型广告公司把82%左右的业务收入都算入了其他类别。微型广告公司收入行业分布为:服务业、汽车、房地产、食品、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化妆品以及服装服饰,这七个主要行业的广告业务收入也占到近60%,但是微型广告公司业务收入的行业分布其他类别所占的比例也很大。这种现状说明,上海的中小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行业分布并没有形成类型与层次,造成市场碎片化。(三)中小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媒体分布仍然是保守格局按照媒体将中小微型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进行统计得出表13:根据中小微型广告公司广告业务收入的媒体分布所占比例进行排序得出表14: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电视、户外是广告公司优先选择投放的媒体。对此的解释是,这两大主流媒体的投放效果比较稳定、直观性强,比较容易说服广告主。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渐渐成为第五大主流媒体。网络广告的受众接触面更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更新的速度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因而网络平台成为了广告投放的新热门。上海广告业面临的问题显然不止这些,以上论述就统计数据特征而言显得突出一些。究其原因,上海的中小微广告公司所面临的外部困境按比重大小依次有,市场不景气、投放量少、市场无序、竞争严重、媒体成长过快、政府管制严格、广告公司把握不住广告主的心理等。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广告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广告投放量同比大幅缩水。另外,由于媒体成长过快,新媒体层出不穷,传媒赚取的利润提高,广告公司赚得越来越少了。其次,广告业的无序竞争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同一笔生意,如果专业的大广告公司请专业的队伍策划设计需要五六千元,但是一些私人的小型广告公司请相对业余的人员只需要一两千元,门槛低造成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很多没有从业经验或者经验尚浅的人进入广告业,又不遵守行业内的游戏规则,就会造成广告行业整体形象的降低。上海本土的广告公司数量庞大,数量上是外资广告公司的近80倍,但是广告业务收入只占到全部广告业务收入的一半,外资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收入占了半壁江山。

而在本土的广告公司中,大型广告公司的数量只有不到4%,但是又瓜分掉了剩余广告业务收入的近乎一半。而数量占到上海本土广告公司99%的中小型广告公司要为剩余的四分之一相互竞争,可见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要想在众多广告公司中存活下来并脱颖而出,需要更大的创新和努力,在从业人员和业务结构上都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上海是中国广告业发展与现状的缩影。中国广告公司的特点也是“数量极度庞大,单体规模极度弱小”。大多数广告公司正处于创业阶段,仅仅在这个阶段就会有相当大一部分广告公司被淘汰出局。同时,它们自身缺乏资金,也缺乏对大资本的吸引力,规模效应对其是天方夜谭。这种现状决定了规模化发展只能是金字塔顶的高端发展模式,中小型广告公司必须切实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型发展道路。对于中小型广告公司来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找到了合适的赢利点,不断改革与调整,才能在广大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有所作为。在行业心态上,一般以为中小型的广告公司总是希望把公司做大做强,提升市场份额、扩大公司规模。但是,就广告部的负责人所言,其实不是所有的中小型广告公司都想把自己的广告公司做大做强的,有一些广告公司维持公司的现状,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一方面,有些中小型的广告公司确实不希望扩大公司的规模,对于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比较满意,认为其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以及公司盈利即可。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中小型广告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资源优势,不是想要扩大规模就可以扩大,中小型广告公司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如果一家中小型广告公司想要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还要考虑公司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规划以及管理能力等等因素。广告行业的竞争应该是质量的竞争,而不是规模的竞争。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说过,企业规模的大小不应当成为评价一个企业卓越与否的标准,中国的市场很大,足以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生存的空间。因此,中小型广告公司必须要做的是,在对公司自身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后,采用有效的市场战略来谋求自身的发展。

作者:许正林 马蕊

上一篇:消费者广告行为意向研究 下一篇:国内网络广告的营销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