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建拆迁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11:05:58

对古建拆迁的思考

朋友到北京旅游,点名要到北京的胡同看看,体验一下原生态的老北京生活,但在观看了几个胡同之后,朋友有些颓丧,保存完好的几个胡同已经寻不到那种“京味”,而其他的胡同则是已经或是正在被高楼大厦所吞并。这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说过,“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而对于国家来说,古建筑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护古建筑,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延续,更是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城市规模建设,在这三十多年中,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使我国的许多历史古迹被摧毁,建设性破坏是破坏许多历史建筑的主要原因。而近几年随着一些保护历史建筑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情况虽有所缓解,但仍在发生。2005年甘肃天水市大片的明清时的古建筑依次拆除;2007年湖北襄樊唯一明代古建筑在半夜时分被强行拆除:2010年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禅城区庆源坊69号的清代建筑苏氏书塾被拆除。2010年大连市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一凤鸣街的拆除等,历史建筑是不可复制的,就算它再破旧,它也是见证历史发展,促进历史进程的重要符号。

在上世纪北京古城墙即将被拆时,林徽因曾对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说:“你们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诚然,此话如今已成事实,一大批历史建筑倒下了,一小批仿制品却竖立起来,可是这些“赝品”能代表历史吗?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仅存在于书本中,还存在于它所遗留的各式各样的建筑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历史遗迹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人们认识我国古老文化有着更直观的认识,所以保护古建筑刻不容缓。

历史建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悠久的历史赋予各个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政府应该制定各项措施来保持城市的这项特色。

在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只有政府才能成为其强大的后盾,同时这也要依靠广大民众的支持。2008年我国就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但是在商业利益面前光有规章制度还是不行的,还要有法的强制执行,民众的监督,方能让古建筑在现代大潮中不至于被牺牲。世界上的许多著名的城市并不是以高楼大厦、现代商城而闻名的,而是凭借其悠久的文化及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文化底蕴而取胜的。二战后,欧洲曾兴起过长达20多年的古城保护运动,这些国家普遍认为,保护古城,就是保护自己的遗产、保护城市的精神,还把保护城市和发扬爱国主义连在了一起。早在1840年,法国对古建筑保护就开始认真制定法律法规。当时法国一个著名的作家梅里美,对法国领导人提出了保护国内历史建筑的建议,法国政府当时就接受了他的意见,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局,该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兰西建筑保护法。

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应该邀请专家进行统一设计,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相处和谐,同时老建筑的保留不仅在于它的修复,还要为老建筑寻求积极的保存方式。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虽然建城历史较其他古城历史较短,但他们仍然精心的保护自己的“老城”。为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在老城之外,开辟新区,对新区内散落的古迹,规划时再加以保护。现在的蒙特利尔老城每年吸引大批游客,为该市创造了极大的财富。

当然在古建筑的利用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盲目改变古建筑的外貌,应限定古建筑的参观人数。

文物不能再生,古建筑保护的措施是否得当对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至关重要。历史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尽一切努力保护古建原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

上一篇:文化名城历史长治 下一篇:饭店低碳化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