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跟踪服务式农民培训新方式

时间:2022-09-22 10:29:02

如皋市跟踪服务式农民培训新方式

摘要 结合2006年以来如皋市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具体介绍了如皋市6种典型的跟踪服务新方式,以为更好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跟踪服务;农民培训;江苏如皋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27-01

如皋市自2006年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以来,紧扣上级要求的序时进度和工作规范,8年内已完成创业(职业)培训30 576人,阳光工程培训4 520人,新型农民培训2 000人,致富工程培训3 200人,实用技术培训73.64万人次。在培训工程中如皋市始终把农技专家跟踪服务参训学员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实行跟踪服务,指导学员把科研知识充分合理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使之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与经营水平的提高,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6种较为典型的跟踪服务新方式,进而拉动了现代农业生产规模与综合效益的提升。

1 跟踪服务与驻点兴园相结合

自2009年始,“百名专家联百村”的驻点兴园活动中,100余名优秀科技人员深入农业、农村第一线和田间地头,了解生产情况及民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完善服务举措,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功能,宣传新农艺,推广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致富,提高了跟踪服务的效能、效率、效用。根据统计,4年来,组织科技人员挂靠农业园区达441人次,帮助新建(扩建)项目达156个,新发展高效农业面积0.52万hm2,累计推广新品种56个,引进新技术42个,争取农业项目102个,涉及资金总额5 800余万元,开展技术讲座5 320场,参加人数22万人次。

2 跟踪服务与窗口建设相结合

在全省农委系统“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建设活动中,如皋市农业系统广泛开展农技服务满意窗口创建活动。市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在摸民情、察民意、解民困上下足功夫,积极开展为农服务,努力实现农技人员入户、良种推广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活动中,每个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均建立了责任农技服务制度,实行1村1名农技指导员、规模养殖场“一对一”防疫监管网络,并推行“上门式”指导、“家政式”服务。农技员进村开办“农技诊所”,通过驻村坐诊、现场巡诊、专家会诊,定点长期开展为农服务;通过创新电话服务、网络服务、短信服务等方式,向全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和服务热线,鼓励群众电话咨询、点题咨询,切实把每个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建设成一个“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的服务平台[1-2]。

3 跟踪服务与《农家致富》推广发行相结合

在跟踪服务过程中,《农家致富》是必不可少的科普工具之一,几年来该杂志在如皋市广大农村成为农民最喜爱的科普读物,订阅数量不断增长,连续8年位居全省农业系统首位,加之农办系统订阅数量,如皋市农村每20个农民就拥有1份《农家致富》。“订一份农业书、学一项新技术、开一条致富路”已成为如皋市《农家致富》发行的最好诠释。

《农家致富》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觉到学科学、学知识、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科教兴农、科技兴村的氛围悄然形成,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升了农民的素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一方面跟踪辅导员利用杂志所学,学以致用,指导、示范周边农户学刊、用刊,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农民培训平台,让学刊、用刊典型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规模扩张、效益提升引发广大学员的共鸣。以《农家致富》为农业科技普及工具,“送科技到农村,送服务到农民”,广泛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把科技播撒到田野乡村每一个角落。

4 跟踪服务与科技入户相结合

几年来,如皋市以生猪、蚕桑、稻麦、蔬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载体,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农技推广的新机制,形成了“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2013年,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在全市253个村培育了涵盖生猪、蚕桑、稻麦、蔬菜4个产业的示范户1 600户,辐射带动农户近4万户。广大技术指导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对示范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坚持做到“关键时期勤上门、突况快上门、农闲时期多上门”,有效克服了农业生产中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5 跟踪服务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相结合

2010年开始,南通市农业科学院与如皋市5个示范村合作,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科学院教授与村级农技员组成了一支驻村专家服务团队,运用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步骤,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用已形成的新科研优势对接市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花木园艺、瓜果蔬菜等产业项目,带动和促进高效农业跨越发展。

该工程实施的4年中,一是通过建立示范村和村级农技服务站,把服务场所设在田间地头,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发展思路,解决技术问题。二是每年在每个示范村重点培育20户专业农民,强化了项目示范辐射作用。三是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入户,培养大批种植大户,超过1 000次的培训人次使得“三新”技术入户率达95%的目标。四是把优良品种、新型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以“物化”补贴的方式配送给示范户。全市现有500户科技示范户享受“物化补贴”,辐射带动了全市1万户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道路[3]。

6 跟踪服务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相结合

2012年开始实施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工程,2年来如皋市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为抓手,培育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主要工作方法,在全市280个村围绕稻麦、蔬菜、蚕桑、蛋鸡、渔业等产业遴选了110名技术指导员、1 6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和技术指导,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45个、新技术33项,选送培训各类专业技术指导员110人,发放1 600户物化补贴24万元,召开现场观摩会15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0万余份。同时在全市建设了3个包括蚕桑、稻麦、蔬菜3个产业在内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农民形象直观地释疑解惑、出谋划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7 结语

跟踪服务是农民培训的后续动力,是农民农业生产的坚实后盾,是农技推广的重要平台,多年的工作实践为以后的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今后将再接再厉、群策群力,争取把跟踪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8 参考文献

[1] 于蕾,徐明杰,杨亦涵.农民培训效果评估与分析――以吉林省粮农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3(9):262-263.

[2] 周雷.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8):329.

[3] 杨成利.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8):58-59.

上一篇: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评估风险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对泰兴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