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时间:2022-09-22 10:18:19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 要】在“以赛带训,以训带练,以练带学,赛训结合,重在技能”的方式、方法下实施技能训练,将大赛内容引入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使其充分相融合,提高学生对课程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技能;综合;能力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分析

麦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提出部分红牌专业就业率低,一部分原因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在2011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1年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中得出,企业最看重的大学生的条件首位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对人的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的评估和检测。它包括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用人单位之所以如此看重大学生的这些能力,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这些能力与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不可分的。2010年9月麦可思研究院对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能力分析报告中指出高职毕业生工作后最有助于职业发展的5项能力(35种基本工作能力)是积极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有效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

2.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服务指的是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导向是指企业作为导向、学生作为导向;综合素质指的是专业素质、职业素质;能力指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是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缺少兴趣,缺少学习方法,缺少创新精神,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方面也有所欠缺。许多学生难以体会知识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不了学习的热情。由于就业的压力,学习的务实心理使学习心态变得浮躁,难以坚持。因此,学习的深度、高度受到限制。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人的心理过程总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学生的积极活跃的思维,同样需要强烈的动机和主动的情绪为支配背景。

4.“以赛带训,以训带练,以练带学,赛训结合,重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1“以赛带训”激发学生兴趣

早在今年年初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任委员的组委会,印发了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足以看出政府对技能大赛的重视。教育部、财政部近几年每年都资助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项目,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赛中学,训中学,干中学,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之余,技能大赛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综合能力的辅助教学方式。

4.2“以训带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人的发展始终,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就业单位看重的不仅是基本工作能力,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大学生提高个人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校学习期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很多,除了教师多样化教学方法外,“以训带练”更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训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的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会带动学生的思考、练习、反复练习、实践的过程。实训环境的支持和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

4.3“以练带学”提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曾先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访问,并任职多所地方高校的徐同文教授曾经说过学习的质量才是真正的大学质量。秉承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使用以练带学的教学过程,即每次理论课教学之后,学生将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课中也往往穿插着一些课堂练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和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质量。

4.4“赛训结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终归要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洗礼,在校期间就要敢于向社会挑战,做好迎接人生挫折和历练的心理准备。赛训结合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参加省赛、国赛之前实训中与团队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过程中,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从而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在大赛平台上亲身体验现实的严峻性和挑战性,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5“重在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创新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技能则是条件。2009年3月29日至31日总理在湖北思远信息技术培训学院考察时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他勉励学生们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学习认知规律,在每个训练项目中都设有创新点,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赛、训、练中做到掌握基本技能后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为以后工作奠定创新能力的基础。

5.结束语

在“以赛带训,以训带练,以练带学,赛训结合,重在技能”的方式、方法下实施技能训练,将大赛内容引入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使其充分相融合,学生对课程理论学习的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华,任晓琨.高职建筑类专业举办技能大赛的实践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01期:147-148.

[2]宋欢.论技能比赛训练方法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J].卷宗,2012年第4期:14-15.

[3] 曾宪春.“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提高技能教学质量[J].教育研究,2009年6月第6期:166,196.

基金项目:

山东协和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2xh01)。

作者简介:

王红(1982-),女,山东德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及应用、数据挖掘、嵌入式。

上一篇:论数字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五感”要素的延伸 下一篇:浅析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