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范为思想领航

时间:2022-09-22 10:03:59

用规范为思想领航

进入高中,学生普遍有一个疑惑,怎么越来越不会写作了。同学们害怕作文课,绞尽脑汁,用尽力气,每次只能得个及格分。老师们批改作文也痛苦,学生为什么不思考,题目审不清,主旨幼稚,逻辑混乱,文体不明。为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审题、文体、思路等认识模糊,写作方法似是而非。不少同学也有许多好的想法、素材,但是表达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

虽然之前提倡“一个中心、三种意识”。“一个中心”是指作文应来源生活且高于生活。“三种意识”是指写作应有布局意识、逻辑意识、语感意识。学生反映很好理解,但是过于空泛,操作难度太高。

作文的指导向来是说与写两张皮,知易行难。不如明确一些具体步骤,防止思想脱缰,防止偏题跑题,让写作变得规范,易于操作,用规范为思想领航。

拿到一个题目,怎么下手写?我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理解题目;②确定主旨;③选择文体;④明确思路;⑤拟定开头;⑥写作。

下面我以《对话》作文为例分析具体做法。

必修三《文明的对话》的引言中说“坚持对话,人类文化一定会展现出共同繁荣、异彩纷呈的灿烂前景。”其实,现实生活中,对话无处不在。请以“对话”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第一步:理解题目。所谓理解,就是通过分析,把握题目的内涵与外延,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入手分析。

1.对话是什么?就是双方针对某一话题进行交流沟通以达成某一结果的过程。

2.为什么对话?因为双方存在误解,人们总是从本位主义出发思考问题,所以会产生误解,同时现实中许多对话实际只是单向交流。

3.怎样对话?一要具有平等意识,二要理解对方,三要努力达成结果。

围绕这三个角度的分析,我们在写作中必须注意:①有明确的对话双方;②有具体的话题,不空泛;③双方有交流,不能你说我听;④对话要有结果;⑤写作应反思生活中某些与“对话”有关的现象。

第二步:确定主旨。这一步也就是平常说的立意,它决定作文的基本水准与得分,立意高得分就高,反之则一般。主旨是在对题目内涵准确把握后确定的,既不能脱离题目的内涵,也不能被题目束缚。题目千变,立意千般,文章还是我手写我心,文章主旨体现的仍是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针对“对话”这一题目,普通的立意是就事论事,就对话谈对话。比如:对话的作用意义,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要平等对话,与自然、历史、古人的对话等等。好一点的立意,可以借助对话的内容形式谈及自己对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思考。比如:辨析听话与对话,青年人学会对话不愤青,孩子的教育问题,为某个历史人物或社会现象做翻案文章等等。总之,主旨表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思想水平,没有平时的阅读与思考,考场上就不会有上佳的立意,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工夫在诗外”的本意吧。

第三步:选择文体。在考场作文中常用的文体一般是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一般来说,对于一个题目,任何文体都能写。但是高一的学生往往分不清各种文体的区别,很容易写成四不像。文体不明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所以我们应熟悉各种文体的特点,明确相关的要求,练习各种文体的写法,最好熟练掌握某一种文体。我们以“父母子女之间要平等对话”为主旨,分别看看以上三种文体该如何写。记叙文应该记叙自己经历的或了解的一件事,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展现冲突,穿插各种描写,从而反映主旨。也可以写几件事,但是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对比衬托。议论文可以把“父母子女之间要平等对话”作为中心论点,下设学会平等、学会理解、学会包容等三个分论点,运用举例、对比、引用、假设等论证方法,展开论证即可。议论性散文可以选取几则与“父母子女之间要平等对话”相关的材料,可以是新闻、典故、文章、自己的经历等,夹叙夹议,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明确思路。比如写关于“父母子女之间要平等对话”的议论性散文,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呢?已有这样几则材料:①孩子与父母吵架后自杀的新闻;②汪曾祺与儿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轶事;③自己的亲身经历。如何安排为妙?大概以①③②的安排为佳。所以,行文的思路不能信马由缰,古人虽然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那也是无数次锤炼后的化境。在写作前一定要反复斟酌,拟好提纲。也许开始操作起来不容易,但是养成习惯,写作时则会事半功倍。

第五步:拟定开头。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漂亮、醒目的开头一定可以吸引住读者或是评卷者的目光,也为作文的升格打下基础。“不对话,毋宁死”与“每当我回想起那件往事,就会心潮澎湃”相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第六步:写作。有了上面的五步准备,作文的写作也就水到渠成。当然写好之后,一定要做检查,订正错别字,修改不太准确的用词。

文无定式,文无定法。我们的讲解只是给你一个较为规范的思路与认识,只有深入生活、深入思考、多读多写,才能写出好作文。

上一篇:说明文教学一二三 下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