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96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

时间:2022-09-22 09:57:15

门诊输液室96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物种类、ADR的损害类型及其临床表现、ADR因果关系评价及ADR的护理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最高,共30例(31.25%);引起ADR的药物主要集中在β-内酰胺类(33.33%)、喹诺酮类(28.13%)、克林霉素(16.67%)和大环内酯类(9.34%);ADR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48例;新的、严重的ADR2例。护理方面要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发生ADR后的正确处理。结论 加强医院输液室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分析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49―03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严重者可致伤残,甚至死亡。我科自2005以来逐步开展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2009年共报告9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12月我科门诊输液室符合要求的96例ADR报告表,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物种类、ADR的损害类型及其临床表现、ADR因果关系评价及ADR的护理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在96例报告中,男性46例,女性50例,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为1.09:1。在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中, 10岁以下和31-40岁的患者较多,10岁以下最多,占31.25%。年龄最小者不足1岁,最大为65岁。见表1。

表1 ADR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

年龄(岁) 男(例) 女(例) 合计(例) 构成比(%)

≤10 21 10 30 31.25

11~20 6 1 7 7.29

21~30 6 6 12 12.50

31~40 5 19 24 25.00

41~50 7 7 14 14.58

51~60 1 7 8 8.33

≥61 1 0 1 1.04

合计 46 50 96 100

2.2 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物

怀疑引起ADR的药物主要集中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和大环内酯类,具体药物种类和名称见表2。

表2 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物

药物分类 种数(%) 主要药品名称

β-内酰胺类 32(33.33) 头孢尼西、头孢哌酮、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安、

喹诺酮类 27(28.13) 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

林可霉素类 16(16.67)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9(9.34) 阿齐霉素

抗病毒类 9(9.34) 莪术油

其他 3(3.13) 甲硝唑、林可霉素

合计 96(100)

2.3ADR的损害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一份ADR报告可能累及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居前4位。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共48例。具体占表3。

表3 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

损害类型 例数 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48 瘙痒,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皮肤红斑等

全身性损害 40 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疼痛,过敏样反应,紫癜等

消化系统反应 40 恶心,呕吐,腹痛,呃逆,腹泻

呼吸系统反应 10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气喘,气急

损害类型 例数 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反应 3 痉挛,头痛,头晕,失眠,局部麻木

心血管系统反应 3 心悸,胸闷,心慌

心外血管损害 5 静脉炎,血管红肿

用药部位损害 3 用药局部红斑

2.4 新的、严重ADR

新的、严重的ADR有2 例,包括1例新的ADR和1例严重的ADR(头孢尼西钠致过敏性休克)。新的ADR为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如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

2.5 ADR的治疗及转归

根据ADR发生情况,治疗措施为采取吸氧、调慢输液速度、应用抗过敏药物、停药、更换抗菌药物或入院继续治疗等,在填写ADR报告时,所有患者均已治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

2.6 ADR因果关系评价

采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关联性评价,其中“肯定”1 例,“很可能”82例,“可能”12例,“可能无关”1例。

2.7 护理

2.7.1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ADR后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安抚,安慰患者,向其讲明发生ADR的原因及后果,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医师及时处理,尽快消除ADR引起的不良后果。

2.7.2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反应

我科输液人次的年龄组以10岁以下为主, 2岁以内患儿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他们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楚,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神态、面色的变化及皮肤状态等。发现患儿哭闹,面色变化、痛苦面容或皮肤红、瘙痒等,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此外,应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ADR。

2.7.3 发生ADR后的正确处理

ADR多发生在用药10min和31~60min内,护士在这个时间段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表现。发生ADR后护士应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准确及时处理。发生A类ADR后应立即更换药物及输液管,将患者平卧,给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配合医师抢救,或送急救室抢救。发生B类或C类ADR后应立即更换药物及输液管,动态观察,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2.7.4 与医师及时沟通,将ADR发生率高的药物反馈给医师

有些药物ADR的发生率较高,如抗生素药物因具有广谱性、活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另外,阿奇霉素类药物引起的ADR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应与医师沟通,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或在输注药物中加入对抗的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对ADR的影响

从表1的数据来看,在96例ADR报告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为1.09:1。从年龄分布看,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其中10岁以下和31-40岁的患者较多,10岁以下占31.25%。这与王维忠[1]的调查相一致,10岁以下占33.02%。对此我们要加以关注。不同年龄的患者其血浆蛋白与药品结合能力、药品代谢速度及肾脏排泄速度均不相同,因而,ADR发生率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儿童患者,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酶系统未成熟,药物的代谢、排泄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易使药物超剂量而产生ADR。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对儿童和老年输液患者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及时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并注意溶剂选择、药物浓度、静脉滴注速度、合并用药等。

3.2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利用

抗微生物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在其发挥治愈疾病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许多ADR。涉及抗微生物药物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和莪术油为主,分别占抗微生物药物种类的33.33%,28.13%,16.67%,9.34%和9.34%。这与欧阳东华[2]等报道一致。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活性强、范围广、品种多,但多数可致恶心、呕吐、皮疹、哮喘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引起过敏性休克。克林霉素使用前不要做皮试,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笔者临床观察中发现1例致过敏性休克,故应引起临床重视。莪术油为抗病毒药物,其出现不良反应也较多。克林霉素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都属于国家通报品种,今后要严格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

3.3 受损器官分布情况

96例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发生皮疹、斑丘疹、荨麻疹、瘙痒、潮红等。其原因为临床常用的一些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易引发病理性免疫反应;同时皮肤及其附件的临床表现患者自己容易发现,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过敏史,慎重选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尤其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选。

3.4 与ADR因果关系的评价

在ADR因果关系评价中,“肯定”的标准必须是“再次用药ADR再次出现”。报告中只有1例患者连续使用左氧氟沙星3天,都有呕吐表现,停止用药后好转。临床上一旦怀疑发生了ADR,医生往往不会再选用该药物,所以报告中多以“很可能”和“可能”者居多。患者发生ADR后,一般都会去药房退药。有医院报道因ADR而退药约占退药原因的10%[3]。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ADR报告的重要性,及时准确地填写报表。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的增多,针对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建议医疗机构应正确制定用药方案,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用药剂量,提高合理安全用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门诊输液室是门诊患者集中输液的地方,也可以算是患者来医院门诊看病治疗的最后一站,再加上门诊注射室没有固定的医生负责,平均每天来输抗生素的患者达百多人次,用药种类繁多,因此,对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求熟悉和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求熟悉常用药品的相关药理知识,以及熟练掌握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维忠.2008年我院输液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6例分析[J].药事组织,2010,19(1):39-40.

[2]欧阳东华,王学群.镇江市12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调查研究,2007,4(36):175-177.

[3]徐芳芳.我院门诊药房1817例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药学杂志, 2006, 26(8): 1030-1031.

上一篇:中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案 下一篇:脑出血颅内高压患者38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