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教育中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22 09:19:40

重视幼儿教育中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培养儿童正确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点。通过对“小学化”现象弊端的评析,提出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的观点和几点培养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幼教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意义

一、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趋势,即幼儿教育提前走上了小学教育的道路。幼儿园开展各种小学课程,幼儿园的孩子开始接受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内容,包括数学、英语等。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不利于孩子天性的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应该是让孩子对世界有基础的认识并促进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好的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这些行为习惯看似简单,其实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习惯决定命运。重视幼儿教育中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二、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以图片展示的形式或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教师要让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可以为孩子们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平时生活中要尊重长辈,待人有礼貌,懂得谦让。教师也可以教孩子们一些文明用语,让孩子们学会讲话文明,比如,平时要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遇到长辈要问好,问问题前要加上“请问”等。

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和教师是孩子们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孩子们在和家长、教师的相处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所以,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在家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园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塑造正确的榜样。比如,教师要让家长督促孩子在家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家长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在饭前带孩子一起去洗手,遇到朋友主动叫孩子打招呼、和孩子一起整理书包等。这样一来,在家长的帮助和以身作则下,孩子就会自觉养成好习惯了。

最后,教师可以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鼓励孩子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家长的评价,每周都选出一位“好孩子”,表扬孩子们的好习惯,奖励他们小红花以及让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向他们学习。教师可以为小朋友颁发“最有礼貌奖”“最讲文明奖”“最阳光奖”“最热心助人奖”等,通过这种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享受好习惯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对孩子们实施基础的行为习惯教育、与家长合作,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以及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10).

[2]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杨越.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才智,2013(26).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幼儿园)

上一篇:美国姓名趣谈 下一篇:宋拓 对灰色的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