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如何建立和谐亲情式护患关系

时间:2022-09-22 07:35:52

门诊输液如何建立和谐亲情式护患关系

【摘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门诊静脉输液成为人们首选的治疗方式,本文探讨了医院通过对环境、语言、沟通、制度、技术、基础护理等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建立和谐亲情式护患关系,相互间的理解支持增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改善显著,满意度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关键词】 门诊输液; 和谐亲情式; 护患关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43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捷、方便、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到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然而,物质和精神生活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急诊科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大、病种多、药品种类繁多而护理力量相对薄弱的科室,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造成医疗纠纷[1]。护患矛盾日趋突出、加剧,这不仅使患者感到不满,也严重影响到广大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护理行为已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与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属性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尽快战胜疾病。因此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亲情式护患关系,实施护患沟通正是体现了这种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在护患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的桥梁,更将有助于改善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就是自己要做的,只要去做就要使患者满意”为导向。输液室人员流动性大,应创造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优雅舒适的环境:(1)提供病床,满足那些年龄大、体质虚或不能够坐着输液的患者,不加收床位费。座椅则为有靠背且可调节高低的,方便患者舒适的姿势。(2)输液室配备电视机、报纸、健康手册等,使患者及家属在等待中既不寂寞、又可以学到保健常识。(3)采用弹性排班,患者多时增加护士,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4)关心体贴患者,冬天输液怕凉,提供热水袋暖手,使患者感觉亲切温暖。

2 提倡文明用语,提高护理质量

2.1 仪表仪容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护士就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天使,护士走路的艺术、谈话的艺术、操作的艺术,都给患者带来幸福、安宁、健康”。要求护士注重着装,衣帽整洁,热情礼貌,微笑服务,给患者及家属留下好印象,让他们觉得你像老熟人非常亲近,对你产生信赖感。好的印象是信任的开始,可以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患者处于最佳接受治疗的心理状态,也可以使护士自身感到愉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2]。

2.2 加强沟通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护患有效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里状态,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护患间沟通的主体,应是护士。以前总觉得患者只是呆一小会儿,输完液就会离开,所以面对患者或者家属很冷淡,只说有关治疗的事,不说多余的话,更不要说和患者及家属聊天或者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了。现在,只要是面对患者及家属,先微笑、再热情打招呼,说话时注意自己的语调、语气,温和而亲切,交流中诚恳、自然、大方、和气,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要知道语言使用的不当是导致护患关系发生冲突的最有效的导火线[3]。

2.2.1 称谓得体 共建亲情护患关系,要求在输液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强化优质服务。特别在语言运用中,提倡在各种操作中多说话、多告知,在上班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状态、平和的心情、亲切的微笑。尤其是微笑服务,不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能因为生活、家庭、工作中的烦恼而迁怒于患者,把气出在患者身上。要求第一眼看到患者时,年纪大的要亲切称呼“大娘、大爷或叔叔、阿姨”等,给患者增加一份温馨的感觉。输液操作时先亲切打招呼,再对名字,多告知,忌使用冷冰冰的、刺激性的、命令式的语言,这样就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使患者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并能主动配合。

2.2.2 注意倾听 由于护士所处环境特殊,接触的人又是多种多样、形形的患者,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又各不相同,护士们常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疑问,甚至是使用某些过激语言的质疑[4]。面对这种局面,要求护士首先保持镇静,哪怕患者及家属多激动、说话多难听,都要做个耐心的好听众,先让他们把话讲完、气发出来,然后护士再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尽管护士们有时很委屈也很窝火,但也要忍着,此时如处理不好,很容易发生争吵,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过多要求,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然后以婉转的、商量的口吻提出护士的意见,很多患者会为自己的行为而觉得不好意思。如果能以幽默、机智而又不失礼节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那更是理想的方式[4]。事后要求护士经常采用换位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方法,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耐心倾听、热情待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2.3 有效沟通 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真诚与患者沟通,让每位患者都感觉受到关注、关心。护士充分利用每次接触患者的机会,如操作时,主动告知、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做好健康教育,对教育效果差或不满意者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改,直至达到满意。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患者需要从护士的交往中得到安慰、理解、帮助和鼓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对于患者心态的稳定和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每月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考核,对满意度高的护士,给予奖励并让她们介绍经验,从而共同进步,使护理工作质量得以全面提高。

2.2.4 关注家属 越来越多的家属行为干预已经影响到患者的疾病治疗[5],医务人员不愿与家属沟通,或者不会沟通、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医患矛盾占绝大多数。所以不管医务人员愿不愿意都须与患者家属真诚沟通。因家属行为干预疾病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身心和社会统一,在人们认识到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家属行为及社会支持系统对疾病治疗的影响[6—7]。建立亲情护患关系也包括家属,护士主动接近患者及家属,不以貌取人,正确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多说一些安慰、解释、鼓励的话,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活动,争取家属的信任,护患关系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中心静脉压与BNP在糖尿病酸中毒合并心衰治疗中... 下一篇:营养剂完成“不可能任务”